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46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165篇
海洋学   2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蓟县高于庄组臼齿构造形态特征及成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蓟县地区高于庄组发育的臼齿构造为例,通过对臼齿构造详细的岩石学、形态学和岩性与流变学的关系,以及追踪具独特岩性的臼齿构造母岩的变化.结果表明,微亮晶方解石大小、底基质岩性和粘性在臼齿构造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相对的,岩性均一地层中臼齿构造形态多种多样.而臼齿构造直径与其弯曲度之间的关系说明臼齿构造形成过程本身也...  相似文献   
52.
白马雪山地处横断山脉腹地,对于重建西南季风影响区的环境变迁以及探讨冰川作用特点具有重要科学意义.这里保留着典型的晚第四纪冰川侵蚀地貌,其中冰川槽谷发育特征明显.本文运用抛物线形态参数、梯级宽深比、形态比率等定量分析冰川槽谷的研究方法,对保存在白马雪山主峰扎拉雀尼(5429m)东北坡的两条简单冰川槽谷的形态特征进行分析.采用7个典型剖面的形态特征参数与其他地区对比,探讨冰川槽谷发育的可能影响因素如水热条件、冰川性质、冰川规模、岩性特点、冰川作用时间等.结果显示:白马雪山冰川槽谷抛物线形态参数b值为1.779,明显小于冰川性质相同的螺髻山(1.835),主要是由于区域降水条件的不同所造成的差异,而与冰川性质不同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区(1.825)冰川槽谷的形态特征的差异,可能与冰川规模、作用时间以及岩性条件密切相关;梯级宽深比中槽谷形态参数沿程变化可以反映冰川流动过程中的动力变化,梯级宽深比中的形态参数Af和Bf值最大处对应的谷肩位置接近雪线位置.根据槽谷谷肩的位置确定末次冰期早期/中期的雪线高度为4140m,这与用地貌法如冰斗底部高程法、侧碛堤最大高度法和冰川末端至冰斗后壁最大高度法等综合确定的雪线高度4092m基本一致.因此,在冰川槽谷发育的冰川作用区,用槽谷谷肩的海拔高度估算雪线高度可以成为一种比较可靠的确定古雪线方法;白马雪山的冰川槽谷形态参数b-FR的特征表明,即使是海洋性冰川作用区也不符合Hiran和Aniya提出的山地冰川模式,但运用b-FR相关关系可以很好的反映冰川的侵蚀过程.白马雪山地区冰川侧蚀作用导致槽谷坡降值较小,底部较平坦宽阔,呈现出相对完整的U型形态.此外,用形态比率FR值也可以验证雪线的位置高度.  相似文献   
53.
臼齿(Molar Tooth)碳酸盐岩问题已经研究了100多年,许多学者都对它的成因提出了不同的假设,但始终未能取得共识。文中作者列举了现有各种臼齿碳酸盐岩的成因假说,指出了这些成因假说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矛盾,并提出了臼齿碳酸盐岩生物成因的可能性。从元古代生物演化的规律说明臼齿碳酸盐岩形成、繁盛及衰退的时期与地球上真核生物的出现和繁盛及后生动物出现的界线相一致;从臼齿碳酸盐岩形成的构造背景、气候条件和沉积环境、结构构造特征、化学组成(特别是黄铁矿的形态和SnO2的富集)、碳、氧同位素的分布规律以及生物标志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提出了臼齿(微亮晶)碳酸盐岩生物成因可能性的证据;还特别指出元古代叠层石的生长和繁盛与臼齿碳酸盐的岩发育呈负相关关系。 同时也阐述了生物成因解释遇到的困难,并指出今后应大力开展臼齿碳酸盐岩形成的沉积环境与岩相,特别是早期成岩作用和相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从元古代古海洋化学性质的变化着手研究将成为揭示臼齿碳酸盐岩成因的根本手段。  相似文献   
54.
砾石直径和补灌量对砂田西瓜根系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剖面取样分析方法对砂田西瓜4种补灌量(0 mm,23 mm,4 mm 5和68 mm)和三种粒径(2~5 mm,5~20 mm和20~60 mm)砾石覆盖及不覆盖对照的根系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砂田西瓜有一个发达的根系,根系最长可扩展到1.5 m的深度,但83%以上的根系集中在1 m以上的土层,西瓜田覆盖砾石比对照的根系长度密度增加75%以上。砾石直径20~60 mm的覆盖处理,RLD显著高于2~5 mm直径的处理,降雨量较高的2002年,顶部50 cm土层有更多的根系,降雨量少的年份,下部土层的根系明显增多,但整个土层的总根系长度低于降雨较多的年份。2001年补灌45 mm和68 mm处理的根系长度密度明显高于不补灌的处理,但2002年随补灌量的增加,下部土层根系长度密度减少。降雨少的2001年,补灌增加了西瓜根系的长度密度、蒸散量、产量和水分生产率,而降雨多的2002年,补灌后根系长度密度减少,水分生产率降低。不同直径的砾石覆盖,产量没有显著差别,但由于大粒径砾石覆盖增加了土壤蒸发,虽然根系长度密度增加,但水分生产率降低。结果说明,砾石直径、降雨和补灌量对砂田西瓜的根系分布有明显的影响,用5~20 mm粒径砾石覆盖,并保持适度的水胁迫不仅有利于根系的扩展,而且能提高西瓜的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55.
实施海洋负排放践行碳中和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中和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海洋负排放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文章提出海洋负排放相关的八个基本路径,包括陆海统筹减排增汇、海洋缺氧酸化环境减排增汇、滨海湿地减排增汇、养殖环境减排增汇、珊瑚礁生态系统减排增汇、海洋地质碳封存、海洋碳汇核查技术体系,以及海洋碳汇交易体系和量化生态补偿机制等;旨在抛砖引玉,引发研讨、推动...  相似文献   
56.
本文对本次会议的专题城市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综述,对城市地质环境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7.
河南鲁山地区中-新太古代灰色片麻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河南鲁山地区原划归太古宇太华群中解体出中—新太古代变形侵入体,由魏庄片麻岩和榆树庄片麻岩组成,变质程度达角闪岩相,局部为麻粒岩相。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高铝质片麻岩特征,原岩为奥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TTG岩系),从而为该地区发育中—新太古代花岗岩—绿岩带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58.
湘赣地区中生代是多金属矿产的集中地区,是环太平洋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中生代大规模成矿的最终制约因素来自地球深部,岩石圈厚度是探索地球深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湘南宁远玄武岩、长城岭辉绿岩和赣西北基性岩的研究,运用玄武岩主量元素对玄武岩的形成深度进行了定量模拟,初步探讨了湘赣地区中生代岩石圈厚度随时间的演化关系。研究表明,湘西南宁远地区晚三叠世岩石圈厚度约为53km,湘中南长城岭晚三叠世岩石圈厚度约为81~84km,赣西北早白垩世岩石圈厚度的形成深度约60~63km。  相似文献   
59.
全球变化与海岸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全球变化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简要地回顾了全球变化研究的过程,着重讨论了全球变化的一个重要后果-海布升对海岸地区的深刻影响,特别是对三角洲和平原低地地区带来的一系列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60.
利用JAMSTEC深海牵引器照相系统(1996)“海豚3K”和“Shinkai2000”(1997)完成了八重山岛近海黑岛海底丘(深度643~2590m)的潜水调查。在海底丘的顶部和南部丘底发现了包括管状蠕虫的Calyp togena群落 ,在海底丘顶部化能自养群落周围还发现了许多钙质烟囱、钙质砂砾管、碳酸盐壳。钙质烟囱和碳酸盐壳主要由细粒的陆源物(如石英砂和粘土矿物)组成 ,泥晶胶结。钙质烟囱不仅以碎屑形式出现 ,而且也以伴随着死亡Calyptogena群落的原地“纯”生物烟囱的形式出现 ,它们表现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