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0篇
  免费   262篇
  国内免费   416篇
测绘学   86篇
大气科学   257篇
地球物理   169篇
地质学   754篇
海洋学   119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70篇
自然地理   5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7篇
  1976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濮阳地区土壤(断层)气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地震地球化学前兆观测中,土壤(断层)气观测越来越受到重视。开展了利用水氡、水质、气体观测仪器设备进行土壤(断层)气的实验观测。对濮阳地区土壤(断层)气特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92.
辽东黄花甸地区南辽河群里尔峪组成因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里尔峪组是古元古界南辽河群早期沉积地层,其成因对探讨辽-吉造山/活动带的大地构造属性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辽东黄花甸地区里尔峪组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填图和室内岩相学、地球化学以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工作。里尔峪组主体岩石类型为含不等量磁铁矿、电气石的黑云母变粒岩类夹斜长角闪岩。变粒岩中锆石阴极发光(CL)图像显示其具有震荡环带,说明其具有岩浆成因的碎屑锆石特征,LA-ICP-MS锆石U-Pb年龄数据具有1936Ma、2082Ma、2178Ma和2574Ma的年龄峰值,主峰与区内古元古代花岗质岩石的形成年龄一致,反映其物源主要来自于古元古代花岗质岩石,少量来自于太古宙克拉通结晶基底。其中1800~2000Ma的锆石年龄极可能是受变质作用改造的结果。斜长角闪岩呈夹层或透镜体状产出于里尔峪组变粒岩中,地球化学特征显示:(1)SiO_2含量为48.83%~51.50%,具有较低TiO_2含量(0.95%~1.33%)、低MgO含量(6.67%~9.49%)特征;(2)Mg#值为48~59,低于原生玄武质岩浆Mg#值,说明原岩岩浆经历了原始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3)稀土元素总量(ΣREE)值为59.87×10~(-6)~82.83×10~(-6),LREE/HREE值介于3.58~4.88,(La/Yb)_N值为2.33~4.50,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有岛弧火山岩的特征而不同于MORB型火山岩。微量元素Ba、U、Sm相对富集,亏损高场强元素Th、Nb、P、Ta等,Nb、Ta相对亏损,贫Cr、Ni,说明原岩为形成于岛弧环境或活动大陆边缘的高铁拉斑玄武岩。斜长角闪岩中锆石阴极发光图像具有两类特征,第一类具有核边结构,锆石核部主要呈暗色,内部结构比较复杂,部分保留岩浆环带特征;第二类锆石其内部结构比较均一,为典型的变质锆石,并且具有继承性锆石核以及变质增生边。LA-ICP-MS锆石U-Pb定年得出两件斜长角闪岩的原岩年龄分别为1995±13Ma、2150±21Ma,大致代表了里尔峪组的形成时代。综上所述,黄花甸地区里尔峪组原岩为形成于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的碎屑岩夹基性火山岩沉积建造,物源主要来自于辽-吉造山/活动带内的古元古代花岗岩和南北两侧的太古宙的变质基底,该套地层在~1.88Ga遭受了变质作用的改造。结合前人对胶-辽-吉古元古代岩石构造变形、变质作用等研究成果,本文研究认为南辽河群所在的胶-辽-吉活动带在~2.2Ga发生了从东部陆块拉张弧后裂解,2.0~2.15Ga发生有洋壳的俯冲,在~1.88Ga发生造山变质作用形成区域上的胶-辽-吉造山带。  相似文献   
993.
欧龙布鲁克地块西北缘青海冷湖北片麻状花岗闪长岩SiO_2、MgO含量较低,Al_2O_3、Na_2O、CaO含量较高,铝饱和指数(ASI)为0.79~0.92,属高钾钙碱性系列。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型,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Eu呈弱的负异常(δEu=0.82~0.90)。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和U,弱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等,显示出与板块俯冲作用有关的造山带岩浆岩的特征。青海冷湖北片麻状花岗闪长岩为角闪岩相压力条件下变玄武质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LA-ICP-MS锆石206Pb/238Pb年龄为470.2±1.2Ma(n=19,MSWD=0.68),代表片麻状花岗闪长岩的成岩年龄。结合区域地质演化特征认为,该岩体形成于火山弧构造环境,是早奥陶世北阿尔金洋壳向欧龙布鲁克地块俯冲作用的地质记录。  相似文献   
994.
张乐  董永胜 《世界地质》2017,36(3):671-681
在羌塘中西部红脊山地区一套二叠纪蛇绿岩中发现白云母花岗岩,呈脉状侵入到辉长岩-辉绿岩中。笔者对其进行详细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重点讨论其成因及地质意义。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白云母花岗岩具有高硅富碱的特点,属过铝质-钙碱性花岗岩;富集Th、Sr等元素,亏损Nb、Ta、Zr、Ti等元素;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图显示U型曲线,正Eu异常明显。白云母花岗岩的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元素比值及产出构造背景与仰冲型花岗岩类似。低CaO/Na_2O、高Al_2O_3/TiO_2及低全岩锆石饱和温度(T_(Zr)),说明其可能为蛇绿岩在仰冲就位的过程中,大陆边缘富白云母泥质岩石在低温、流体条件下,白云母脱水熔融形成。红脊山白云母花岗岩的发现表明,古特提斯洋盆已经闭合,羌北地块和羌南地块发生碰撞、对接。  相似文献   
995.
利用海洋数值模式对海洋环流、潮汐、温盐场等进行模拟,是目前海洋科学研究中的重点方向。覆盖渤海、黄海、东海的中国近海广阔海域是海-气相互作用的显著作用区,气象场对数值模式的驱动对该海域模拟的效果具有显著的影响。通过设计对比实验,在不同时间频率气象强迫场条件下,利用ROMS模式对中国近海海域的数值模拟研究进行对比分析,为中国近海海域高分辨率海洋再分析和数值预报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96.
目前国内外针对高空和地面气象资料的均一性研究基本成熟,海洋环境资料方面的研究应用亦应得到充分重视。开展多种均一性检验与订正方法联合使用的多模式检验系统研究,将使研究结果更加合理和科学,也可为沿海气候变化研究提供准确的第一手资料。文章在简述非均一性产生原理和均一性检验方法分类的基础上,较为详细地介绍几种常用的均一性检验方法的具体过程和优缺点;基于探空气象资料、地面气象资料和海洋环境资料等3个方面综述不同均一性检验方法的应用研究现状和进展。  相似文献   
997.
FY-3A陆表温度反演及高温天气过程动态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FY-3A/VIRR数据,利用Becker局地分裂窗改进算法反演得到逐日陆表温度 (LST), 对2009年一次高温天气过程进行动态监测, 并分析不同下垫面的热环境变化。结果显示:此过程中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 (VIRR) 陆表温度产品在敦煌辐射校正场地两次验证的误差为-0.17 K和1.77 K,与同时间过境的MODIS产品均方根误差为2.64 K,直方图对比陆表温度的频数分布基本一致;对高温天气过程监测发现,此次出现以华北的石家庄、郑州、北京等地和西北地区东部的西安等地为中心的两个陆表温度高值区, 部分地区达到了320.2 K以上;城市剖面资料证实城市热岛现象存在,并发现工矿用地的热岛效应不容忽视,主要是大面积的工矿用地周围植被破坏严重,地表增温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98.
利用2011年5月1日-31日常规观测资料、Micaps资料及WS重要天气资料,运用天气学原理比较分析了2011年5月8日-10日、19日-21日山西省两次大范围的降水天气过程,给出这两次降水过程的异同点、系统演变特征、物理量诊断分析结果及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999.
羌塘中部高压变质带由榴辉岩、石榴子石白云母片岩、蓝片岩等组成,与蛇绿混杂岩、晚古生代浅变质地层岩片等共同构成了龙木错-双湖板块缝合带这一构造混杂岩带。目前已先后在片石山地区、果干加年山地区和冈玛错地区发现典型的榴辉岩,以片石山和果干加年山地区的榴辉岩为研究对象。片石山地区的榴辉岩为低温型榴辉岩,围岩为石榴子石白云母片岩,变质作用峰期温压条件为T=500℃,p=2.3GPa。已获得230~244Ma锆石SHRIMP U-Pb年龄和石榴子石Lu-Hf等时线年龄,代表榴辉岩相变质作用的时代。榴辉岩及其围岩在误差范围内具有相同的Ar-Ar年龄,为210~220Ma,代表了榴辉岩及其围岩冷却抬升至近地表的时代。果干加年山地区的榴辉岩具有和片山地区榴辉岩相似的野外产状、矿物组合、温压条件和围岩。Ar-Ar年代学研究显示,果干加年山地区的榴辉岩在240Ma左右即已折返并抬升至近地表,其变质作用峰期时代明显要早于片石山地区。  相似文献   
1000.
梁子湖表层沉积物元素分布模式及地球化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表层沉积物中元素分布模式及其地球化学特征能提供沉积物物源及易受人为活动影响的重金属元素等信息。运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和单道等离子发射光谱仪等对梁子湖表层沉积物中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测试。运用多元统计等方法对测试数据分析发现,梁子湖表层沉积物中的常量元素分布受介质物理化学条件影响比较明显;微量元素中除Zr和Nb等元素外,其余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对较低;重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值大多数接近于武汉湖泊的背景值和欧美湖泊的背景值,低于东湖和汤逊湖等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的湖泊。在平面分布上,大多数元素都有明显的平面分布规律,K2O、CaO、Na2O、MgO、Al2O3、Fe2O3、Li、Rb、Sr、Ba、Mn、Se、Ni、Sc等都在东北部和东部富集,而Si在西南部富集,Zr和Hg在中部富集。元素分布规律主要受沉积作用和湖东地区矿山地质背景等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