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9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129篇
测绘学   63篇
大气科学   96篇
地球物理   90篇
地质学   223篇
海洋学   154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42篇
自然地理   13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81.
基于角点检测的遥感图像几何质量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图像压缩过程对遥感图像几何质量的影响,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图像角点检测的图像几何质量评价方法.首先介绍经典Harris角点检测算法,然后针对Harris算法定位精度不高的缺点改进Harris算法:对角点响应函数进行曲面拟合后求拟合曲面极值点,以此作为图像亚像素级角点坐标,最后将改进的Harris算法应用到遥感图像几何...  相似文献   
682.
研究一种动态绘制任何形状的无交叉法线坡面线的新算法,用以克服传统手工绘制复杂坡面线及原有自动化技术的不足。并证明基于"实交点定理"及其"补充定理"的算法是生成无交叉坡面线的充分条件。进一步说明使用该算法可以动态绘制地形图所需要的任何形状的法线自然(加固)斜坡、崩崖、陡崖、陡石山、堤岸等图式符号。最后,通过三组试验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分析算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83.
利用Sentinel-1A升轨和降轨数据,基于D-InSAR技术,获取2020年1月19日伽师MS6.4地震同震形变场,并结合其他研究机构给出的震源机制解参数和已有研究成果,反演得到伽师地震的发震断层几何特征和滑动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伽师地震同震形变在地表有明显差异;升轨同震形变在卫星视线方向北侧抬升55 mm,南侧下降42 mm;降轨同震形变在卫星视线方面北侧抬升63 mm,南侧下降23 mm。通过反演得到发震断层走向为275°,倾角为20°,地震滑动主要分布在地下5 km处,最大滑动量约为0.32 m,平均滑动角为89.3°,累积地震矩为1.46×1018 N·m,合矩震级MW6.1,发震构造为具有少量走滑性质的逆冲断裂。从发震构造特征、同震滑动分布推测,伽师地震发震构造是柯坪塔格褶皱带滑脱面以上沉积盖层内的逆冲断裂,支持了柯坪推覆体的薄皮构造模型观点。  相似文献   
684.
硒是重要的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对特色农业发展起着重要的助力作用。碧江区土壤硒元素含量平均值超过贵州省及全国硒含量均值。富硒耕地面积达29426 8万亩,具有较大的富硒资源开发潜力。成土母岩为炭质页岩所形成的土壤中硒元素含量高于其他类型成土母岩所形成的土壤,强酸性土壤中硒元素含量平均值高于其他酸碱度等级土壤,水田中硒元素含量平均值显著高于旱地、果园、水浇地等其他类型土地。成土母质是土壤中硒元素的主要来源及影响因素,pH值、有机质、土壤质地等理化条件对土壤硒元素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85.
在对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地震灾区大量地震地质灾害实地考察及调查的基础上, 总结了滑坡、 崩塌、 砂土液化、 地裂缝、 地表变形等地震地质灾害的分布及发育特点, 探讨了地震地质灾害与发震断裂之间的关系. 极震区和重灾区的崩塌和滑坡特别严重, 是地震巨大破坏作用的外在表现形式; 砂土液化点较少, 分布范围和规模有限; 地裂缝和地表变形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地震地表破裂带. 根据极震区和重灾区地震地质灾害的分布和发育特点, 认为芦山地震最有可能的发震断裂为龙门山前山断裂的双石—大川断裂, 也有可能是龙门山山前隐伏断裂的大邑断裂, 还有可能是双石—大川断裂与大邑断裂两者共同触发的结果.   相似文献   
686.
为研究基坑工程的变形规律,合理预测基坑未来的变形趋势,针对基坑工程变形中存在的各种变形因素复杂、变形大小不确定等情形,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基坑变形分析模型,结合工程实例,通过GM(1,1)模型群的建立确定最佳预测模型,然后在最佳模型基础上分别建立全数据模型、新信息模型、自动更新三种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应用灰色模型进行基坑工程变形分析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为基坑工程的变形分析和安全性诊断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科学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87.
探讨了在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地震反应分析模型中,江苏省盐城地区部分工程场地内深度超过100m时剪切波速仍小于500m/s的控制性深孔,采用近似估算方法弥补所缺波速值和确定地震输入界面后,进行波速值和地震输入界面位置的不确定性对工程场地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包括地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反应谱特征周期等,为其他地区控制性深孔的地震输入界面位置的确定方法和影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88.
We describe a radio-echo sounding (RES) survey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ice thickness, subglacial topography and ice volume of Glacier No. 1 , in Tien Shan, China, using ground-penetrating radar (GPR). Radar data were collected with 100-MHz antennas that were spaced at 4 m with a step size of 8 m. The images produced from radar survey clearly show the continuity of bedrock echoes and the undulation features of the bedrock surface. Radar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ice thickness of Glacier No. 1 is 133 m, the thickness of the east branch of Glacier No. 1 averages at 58. 77 m while that of the west branch of Glacier No. 1 averages at 44. 84 m. Calculation on ice volume indicates that the ice volume of the east branch of Glacier No. 1 is 51. 87 × 106 m3 and that of the west branch of Glacier No. 1 is 20. 21 × 106 m3. The amplitude of the undulation of the bedrock surface topography revealed by radar profiles i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glacier surface topography, indicating that the surface relief does  相似文献   
689.
This paper consists of the following topics : (1) Significance of observing lower-latitude auroras. (2) Different kinds of atmospheric luminosity. (3) Chronological catalogues and maps of isochasms for auroral visibility. (4) Analysis of archaco-auroras in low latitudes during earlier centuries. (5) Aurora observing studies since International Geophysical Year (IGY). (6) Concerning prediction of auriora occurrence.  相似文献   
6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