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11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有适度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刚性有余、弹性不足"的问题较突出.如何增强土地利用规划的适应性和前瞻性,制定具有弹性和更具操作性的规划,是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2.
洞庭湖区土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时空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5期遥感影像数据,在ArcGIS等软件支撑下,运用当量因子法、空间自相关分析法,估算洞庭湖区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探究其时空变化。结果表明:① 1995—2015年洞庭湖区林地面积持续减少,未利用地面积稳步增加,林地与未利用地面积的增减主导着区域土地利用变化。② 1995—2015年洞庭湖区土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经历1995—2000年的陡增后不断下降,近20年来累计减少21.64亿元,减少幅度为1.06%,林地面积减少是洞庭湖区土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减少的根本原因。③ 从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构变化来看,1995—2015年洞庭湖区除废物处理价值有小幅增加外,其他各项生态服务价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生态环境保育始终是洞庭湖区土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④ 1995—2015年洞庭湖区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布的空间自相关性较为显著,格局变化较明显,高值区、低值区趋于集中,高-高类型区在西部的沅江流域常德段有所减少,向东部的汨罗江流域快速扩展,低-低类型区集中在北部、南部、西部的城镇相对密集区并沿城镇发展轴逐步扩张凝结成带片状。  相似文献   
33.
34.
上海都市农业生态安全定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构建都市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选用相关数学方法与计量模型,对上海都市农业生态安全进行定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1993~1998年,上海市农业资源安全指数处于平稳状态,上海农业环境安全指数波浪式交替增减,农业经济社会发展指数持续小幅下降,农业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交互升降.(2)1999~2008年,农业资源安全指数...  相似文献   
35.
近年来,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刚性有余、弹性不足”的问题较突出。如何增强土地利用规划的适应性和前瞻性,制定具有弹性和更具操作性的规划,是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6.
承接产业转移,土地管理应有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有关专家分析,沿海地区大规模产业转移估计5年左右完成,到2010年,仅广东、上海、浙江、福建4省市,需要转出的产业产值将达到14000亿元左右.  相似文献   
37.
38.
湖南环洞庭湖区工业调整与布局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环洞庭湖区内工业现状的基础上,采用主分量分析法(PCA)和区位商评价工业发展条件的地域差异和分析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提出区内各市工业调整与布局优化的重点.  相似文献   
39.
在分析环洞庭湖区内工业现状的基础上,采用主分量分析法(PCA)和区位商评价工业发展条件的地域差异和分析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提出区内各市工业调整与布局优化的重点。  相似文献   
40.
江南丘陵区乡村聚落空间演化及重构——以赣南地区为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永林  谢炳庚 《地理研究》2016,35(1):184-194
以江南丘陵区的赣南地区为研究区,以DEM数据和1995年、2013年赣南地区的遥感图像为数据源,基于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赣南地区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与演化规律,探讨了其影响因素、基本模式及过程机制,提出了不同发展阶段的乡村聚落空间重构基本思路。研究表明赣南乡村聚落空间分布与演化呈现出以下特点:数量、规模及密度均较小,但有扩大的演化趋势,集中分布在海拔为200~600 m之间、坡度<15°的低山盆地、河谷阶地等地区及道路和河流沿线;聚落空间分布与演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和社会人文因素;聚落空间演化有六种模式,低地指向、经济指向、中心地指向、交通/河流指向、文化指向及功能指向是聚落演化的动力;乡村聚落空间重构是指聚落空间结构的重新布局与调整,其基本思路是初期进行景观要素的重建,中期进行聚落结构上的重组,后期最终实现聚落功能上的重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