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6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1958年由施雅风教授创建的中国科学院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队的成立,标志着冰川学在我国的诞生。三十年来,在施雅风等开创者的带领下,中国冰川学经历了发展—挫折—再发展的曲折过程,终于形成了以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为中心的,包括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环境保护研究所、兰州大学地理系以及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地理系等近300名中国冰川学专业队伍。研究对象涉及现代冰川、积雪、河冰、海冰、地下冰和第四纪古冰川等冰冻圈各个部分。研究范围包括冰雪物理力学、地球化学、冰川气候、冰川积雪水文、冰川沉积等诸多方面,形成了以中国中低纬度高  相似文献   
62.
通过建立气温周期性升高的数学模式, 假设不同的升温情景, 对长江流域冰川系统在不同气温变化情景下的变化作了预测. 结果表明: 1)气温变化的周期对冰川系统的生存的影响不大, 而气温的升温速率及气温波动幅度对冰川系统变化影响比较明显. 气温突然上升的情况下, 冰川系统的生存时限比周期性渐变式升温下的短;2)升温方式改变时冰川系统的变化也会发生变化. 周期性升温情景下, 冰川融水径流量的变化比较大且对气温波动的响应也很敏感, 在极端气温变化的情况下, 可能产生极端的变化, 这对于防御冰川灾害和利用冰川融水有影响;3)气温发生周期性的突变时, 冰川系统变化的变幅比气温发生渐变时的波动更大.  相似文献   
63.
64.
Studiesshowthattheglobalsurfacetemperaturewilriseatarateof0.3℃per10ainthenextseveraldecades(Houghtonetal.,1990,1992;Shi,1995;...  相似文献   
65.
本文主要讨论冰川渗浸带中融水渗透对雪层温度的影响,同时建立了数学模型,得到了融水渗透对雪层温度的影响过程与规律,并理论计算出1号冰川西支渗浸带H_3(4075m)处,融水的渗透深度为7.4m,影响深度在夏末达到20m左右,因此得出渗浸带的活动层比其它带的活动层厚的结论。  相似文献   
66.
中国大陆性冰川的成冰作用主要是在粒雪层的冷暖状况交替时期进行,并以融水下渗-再冻结作用为主要方式。通常根据雪层厚度、冷储量、融水量、渗浸深度和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区分冷渗浸-重结晶、渗浸、渗浸-冻结等成冰类型,并划分相应的成冰带。本次考察中,我们试图了解博格达峰北坡冰川成冰作用的特殊性,独特的成冰带谱结构以及二十多年来气候变化在成冰过程中的反映。观测主要在四工河4号冰川及古班博格达扇状分流冰川上进行。  相似文献   
67.
1981年7月下旬至8月中旬,我们重点对博格达峰区北坡的四工河4号冰川(5 Y725D 4)、四工河5号冰川(5 Y725D 5)和古班博格达河10号冰川(5 Y812B10)进行了冰川消融、积累的短期观测。 四工河5号冰川和古班博格达河10号冰川是博格达山分别流向北坡和南坡的同一条冰川,称为“博格达扇状分流冰川(以下称“扇状分流冰川”)。扇状分流冰川面积为  相似文献   
68.
从1967年起中断多年的乌鲁木齐河源的天山冰川观测站自1980年5月在1号冰川上恢复观测及试验工作。除常规的定期观测项目如冰川物质平衡、表面流速、冰川径流外,新增加的项目有:冰川积累区气温、风速、辐射,粒雪层温度及热流的遥测,使用轻便雷达勘探冰川厚度的试验,人工冰洞  相似文献   
69.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物质平衡过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1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1958-1959~1991-1992年度,以负物质平衡状态为主,累积负平衡量达851.9×104m3,冰川平均亏损4562mm水层,与中亚山地冰川物质平衡的变化趋势相似,均是由夏季平均气温升高和年降水量减少引起的。分析17a的物质平衡实测资料表明,净物质平衡与平衡线高度,以及平衡线高度与夏季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存在着密切关系,夏季平均气温变化1℃,平衡线高度变化102m,年降水量变化100mm,平衡线高度波动58m。  相似文献   
70.
根据1993年夏季在希夏邦马峰抗物热冰川考察时取得的部分气象要素观测资料,结果表明,尽管夏季气温相对较高,但由于降水频繁,冰川表面降雪,通过增加冰面反射,削弱冰面消融,导致冰川水文循环水平低。温度观测揭示出受西南季风影响,夏季冰川区处于高温环境中;又由于相对远离主山脉,且无明显的山谷形态,该冰川区局地环流不发育,整个观测期间均受制于东南和南风控制之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