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42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113篇
海洋学   4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31.
为了研究青海省鄂拉山地区找矿远景,基于该区最新一轮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数据,提炼分析其地球化学特征之元素分布特征、元素组合特征、元素异常特征,认为该区主要成矿元素为W,Sn,Mo,Bi,Ag,Cu,Pb,Zn,Au,Sb;并指出该类成矿元素多在元古宙和古生代的地层中明显富集;主要成矿类型为矽卡岩型和热液充填型。结合已知成矿地质条件,最终优选出4个找矿远景区,为该区域提供了较明确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32.
相对氮亏损(N:P约为7,小于16)的太平洋入流水携带的营养盐是支撑北冰洋上层生态系统的重要物质基础。海冰消退,光限制消失,楚科奇海陆架存在强烈的营养盐消耗与利用,广泛认为其表现为氮限制,因此该区域重点关注氮元素循环,对于硅元素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基于2016年中国第七次北极科学考察和中国-俄罗斯首次联合北极科学考察两个同步进行的航次调查结果,全面展示了融冰期整个楚科奇海陆架区的营养盐分布格局。结果显示,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表层基本耗尽;硅酸盐表现为中心低,周围高,陆架中心区是强烈的硅限制区域,受到硅和氮的共同限制。沿着太平洋入流方向,S01、R01、LV77-01站位30 m以深硅酸盐浓度高于太平洋入流水端员,说明沉积物孔隙水向底层水释放硅酸盐,因此在浅水陆架区孔隙水可作为上层海洋硅酸盐的潜在来源。本研究结合文献数据计算得到楚科奇海陆架沉积物-水界面硅酸盐年通量为630.78 mmol·m-2·a-1,总量为3.75×1011 mol·a-1,是太平洋入流水所携带硅酸盐年通量的一半(6.59×1011 mol·a-1),表明沉积物孔隙水也是楚科奇海陆架硅酸盐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33.
本文主要介绍沙赫(Shan,P.M.)公式,对二维任意倾斜地层的层速度计算的应用效果。依据实际地层剖面Φ、V、Z参数的可能变化,设计18个较为复杂的地层模型进行了大量试算,并与Dix公式计算结果作了对比,表明对任意倾斜地层应采用沙赫公式提取层速度才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34.
在以往补偿中子测井的蒙特卡罗模拟研究中,地层水矿化度多设置为0,但实际上地层水矿化度变化会对补偿中子测井造成影响。对此文中利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研究了地层水矿化度对补偿中子测井的影响并提出其校正方法。先后模拟计算了不同孔隙度条件下,矿化度与计数率、计数比的关系以及矿化度对计数比与孔隙度的关系和孔隙度灵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孔隙度条件下,探测器计数率随矿化度增加而降低,远探测器计数率降低速率大于近探测器;近远计数比随矿化度增加呈二次函数线性增加;基于大量模拟数据,建立了适用于不同地层水矿化度条件下孔隙度与矿化度的双变量函数关系式,消除了地层水矿化度对补偿中子测井的影响。此外,孔隙度灵敏度在中、低孔隙度地层受矿化度影响明显。文中建立的孔隙度与矿化度的双变量函数关系式,完成了地层水矿化度效应的自动校正,简化了与地层水矿化度效应相关的后续校正工作,避免了复杂的仪器重新刻度,为准确评价储层孔隙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5.
在实验室建立了分散的新生大鼠海马神经细胞体外培养模型。该模型属原代培养,在体外能直接观察神经元的生长发育。研究表明:该模型稳定性好,差异性小;培养神经细胞可存活1个月以上,14d左右细胞生长最为丰满,且四周晕光明显,神经突起多而粗大,分枝互成网络;14d以后生长减缓。由于在此模型培养的条件下,既不存在血脑屏障问题,又容易控制条件,便于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深入研究神经细胞的形态学、生理学、生化代谢及药理学等方面的问题,特别适合在体外进行神经药理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36.
本文基于第3代海浪模式WAVEWATCH Ⅲ (WW3)模拟的1996–2015年海浪后报数据,分析了南海北部有效波高及其极值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Pearson-Ⅲ和Gumbel两种极值分布方法对该区极值波高重现期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南海北部有效波高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与季风风场基本一致,呈现秋冬高春夏低,并自吕宋海峡西侧向西南降低的特征,与ERA5再分析数据结果高度相似。有效波高极值(简称极值波高)的时空分布特征受时间分辨率强烈影响,采用极值数据的分辨率越高(如逐小时),所展现的台风型波浪特征越显著。扣除季节变化信号后的有效波高和年极值波高均体现出较强的线性增高趋势,近20年升高的比例分别为7.7%和31.6%,值得警惕和关注。该区多年一遇极值波高存在若干个大值区,且与台风的路径、强度有直接联系,表明台风是引发该区域极端大浪的最主要机制。对比Pearson-Ⅲ和Gumbel极值分布估算结果发现:若极值波高较低,频率随极值波高升高缓慢降低,此时两种极值分布的估算都比较准确,差异极小,可忽略不计;但当研究时间范围内,某年极值波高远超其他年份时,Pearson-Ⅲ极值分布估算结果明显高...  相似文献   
37.
利用1975年MSS、2000年ETM+和2007年CBERS-02B共3期影像数据开展三江源地区土地沙化遥感调查监测,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32 a来三江源地区土地沙化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因素。三江源土地沙化总体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过程,沙化土地主要分布于海拔相对较高的平缓高原面上的盆地内,且具有沿河、沿交通线分布的特点。2000年以前,气候暖干化和人为活动加剧造成了土地沙化日益严重,表现为总量在增加、程度在加重、空间分布变化频繁;2000年以后,气候暖湿化是土地沙化趋于改善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8.
黄河干流内蒙古段河道冬季流凌封河期, 河道水量除一部分转化为冰量外, 很大一部分转化为槽蓄水量而贮存在河道中, 导致下游头道拐河段出现小流量过程, 上游河道流量转化为槽蓄水量和贮存的冰量越大, 小流量持续时间越长, 开河期发生凌汛洪水风险越高。通过对1998 - 2016年头道拐站凌讯期流量变化过程分析, 重新界定了小流量上限阈值为330 m3·s-1, 并且以此值为标准进行小流量过程研究, 分别采用R/S极差分析法、 Fourier变换分析法对近年来小流量过程变化特征进行分析; 结合非线性概率Logit模型和Probit模型对小流量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讨论。结果表明: 小流量持续天数变化呈现缩短趋势; 同时, 小流量过程与上游相对来水之间变化关系显著且过程同步, 而滞后于河道槽蓄水量变化过程; 通过Logit模型和Probit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变化时相应小流量持续时间变化的响应概率大小, 明确河道冰流量是小流量过程第一影响因素, 气温条件是小流量过程的决定因素, 首封位置和相对来水量是小流量过程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9.
青藏高原生态地质环境遥感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自2003年始开展的青藏高原生态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项目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本文就项目涉及到的第四纪基础地质 与第四纪冰川遗迹、现代冰川雪线、湖泊湿地、荒漠化等专题成果进行了简要介绍。本文明确了项目开展的意义,给出了青藏高原 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的评价结果,强调了地学因素对于青藏高原生态地质环境形成与演化的控制作用,以及近30a来全球气候变化对 高原生态地质环境适应性变化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40.
运用陕西省2011—2018年地电阻率观测资料,分析得出该省地电阻率观测干扰因素主要有:观测系统故障、自然环境干扰和场地环境干扰;计算观测数据受干扰影响的幅度,得出影响的时间尺度,解析每种类型干扰的表现形式和曲线变化的形态特征,提出干扰抑制的方法及建议,并对干扰影响观测数据变化的物理机制进行分析;阐明地震预报中数据应用的基本工作流程,申明准确识别各类干扰、寻求解决干扰问题途径以及探索新的干扰数据处理方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