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67篇
海洋学   1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利用钍/钾比分析技术,结合岩心与常规测井资料,可识别并划分对比塔中上奥陶统台缘带碳酸盐岩高频层序.分析表明,奥陶系碳酸盐岩呈明显米级旋回变化,在60 m井段识别出20个短周期旋回、4个长周期旋回,单个旋回厚度2~4 m.高频层序与礁滩体沉积旋回具很好对应关系,可用于沉积旋回精细划分与对比.礁滩体储层呈多旋回米级变化,长周期旋回顶部与优质储层对应非常好.高频层序与储层对比分析表明,优质储层主要发育在海平面向上变浅的米级旋回中,井间对比分析也呈相同特点.钻井分析表明,在3个海平面变浅的长周期旋回顶面均是优质储层发育段,3期长周期旋回的海平面下降期暴露面形成3套优质储层发育段.结果表明,高频层序与优质储层发育关系密切,准同生期溶蚀作用主要发育在相对海平面下降的米级旋回暴露期礁滩体中.  相似文献   
122.
利用Kaya恒等式结合宏观经济背景的变迁,对1971-2005年期间影响中国CO2排放量的因子展开分析。结果表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是CO2排放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能源强度的改善和能源结构的低碳化不仅是减少CO2排放的重要选择,也对中国实现"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3.
桶形基础的稳定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桶形基础平台在环境载荷作用下承力机理不同桩基平台,本文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分析研究桶形基础的稳定性,给出了部分试验曲线,得出了试验结论,并建议按规范要求进行稳定性设计。  相似文献   
124.
塔里木盆地塔中北部斜坡带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发现了台缘坡折带礁滩复合体大型凝析气藏和台内岩溶风化壳大型油气藏。利用有机地化指标与构造沉积演化紧密结合对有效烃源岩及成藏过程的研究取得了较好成果,但随着勘探的纵深发展,流体分布复杂的问题日趋突出,通过天然气组分以及相关同位素等分析化验数据,进行塔中北部斜坡带奥陶系油气成藏研究,建立了"三期成藏、两期调整,早期成油、晚期注气,复式聚集、普遍含油"成藏模式,明确了塔中天然气以原油裂解气为主,强调晚期气侵是形成塔中大型天然气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5.
1971-2005年中国CO2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Kaya恒等式结合宏观经济背景的变迁,对1971-2005年期间影响中国CO2排放量的因子展开分析。结果表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是CO2排放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能源强度的改善和能源结构的低碳化不仅是减少CO2排放的重要选择,也对中国实现"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6.
剖析了塔中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中断裂、裂缝、不整合面等输导体系基本要素的特征.垂向上,大型油源断裂沟通了烃源岩和储集层,实现了油气从深层向浅层的垂向运移.碳酸盐岩中发育的多期不整合面及岩溶缝洞为油气的侧向运穆提供了有利通道.由断裂、不整合面和裂缝组成的输导体系控制了塔中油气的聚集和分布,大量发育的北东向走滑断裂输导体系...  相似文献   
127.
页岩气作为油气勘探的一个新领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对于提高中国天然气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但页岩气的研究意义又不仅限于能源领域。系统的分析与研究表明,页岩气研究在能源、地质、环境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页岩气研究是一个涉及多学科、跨领域的系统工程,应采取系统论的观点对页岩气和其它沉积矿产、低温层控矿产等共伴生矿产进行系统研究,结合地质工程、环境保护等展开全面的基础性分析。  相似文献   
128.
随着国家建设的不断发展,深基础工程逐渐增多,特别是大中城市繁华地段地价昂贵,寸土如金,一般高层建筑物都要压足交通红线及相邻建筑边界,深基础没有放壤开挖条件,因此,土锚-地下连续墙一土体共同作用的挡土墙支护系统已开始研究和应用,北京新兴大厦深基础工程即是一典型的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129.
万迪堃等在《华北地震科学》第8卷第2期撰文认为,我国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井网建点以来所取得的资料表明,同样是承压水,静水位和“动水位”的映震能力有明显不同,“动水他”的映震能力明显优于静水位。“动水位”观测是将自流井的流量观测转变为“水位”观测的方法。“动水位”是指在一定放水量条件下,井管中的水面相对于排水管中心的高度,与水文地质学中动水位的概念是不一致的,不是真正的动水位,它的变化反映排水量的变化。“动水位”观测较静水位观测更“灵敏”的原因初步认为有四个方面:首先“动水位”观测实质上  相似文献   
1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