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1.
廖飞燕  马庆林  郭浩 《江苏地质》2017,41(4):644-650
通过普通薄片、铸体薄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压汞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了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储层的孔隙特征,并结合储层的沉积环境、岩性特征和成岩作用,分析了影响储层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流沙港组储层属中低孔低渗储层,以次生孔隙为主,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溶孔、粒内溶孔,纵向发育3个次生孔隙带。影响储层孔隙发育的因素主要为沉积相带及成岩作用,其中沉积相带的不同导致了储层岩石成熟度的差异,进而控制原始孔隙度的大小,优质储层主要分布在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附近。较强的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对原生粒间孔的破坏是造成研究区低渗的重要原因,而溶蚀作用的强度决定了优质储层的发育状况。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木兰县六块地南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岩浆弧,成矿区带为伊春-延寿多金属成矿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为查明该区各成矿元素和矿(化)体的分布特征,实现找矿突破,开展了1:2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及成矿预测工作。利用12种成矿元素进行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单元素异常分析和组合元素异常分析,圈定了元素异常区,优选了找矿靶区。结果表明,区内Au、As、Sb、Mo元素变异系数值高,成矿潜力较强;As、Sb元素的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为0.73,R型聚类分析将成矿元素分为4类,因子分析将分析元素分为4组;结合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和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共圈出单元素异常113处,组合异常3处;测区主攻矿种为Au和Zn, Au元素主要找矿靶区为Au-5和Au-7异常区,Zn元素主要找矿靶区为Zn-6异常区,As、Sb、Mo找矿前景非常好,可作为第一找矿目标元素。  相似文献   
13.
丝栗栲树干液流变化规律与环境因子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热脉冲树干液流测定仪对丝栗栲树干液流速度进行了定位观测,并用梯度自动气象站对气象和土壤等环境因子开展了同步观测,利用观测资料对丝栗栲树干液流速度的变化规律及环境因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丝栗栲树干液流速度的昼夜动态表现为双峰曲线。从木质部开始,随深度增加,丝栗栲液流速度也随之增大,在距形成层10 mm处的液流速度最大,随着深度再增加,液流速度又减小。回归分析还发现,丝栗栲树干液流速度相关性强的环境因子是风速、10 cm土壤温度、20 m空气温度、30 m空气温度、20 m空气相对湿度和100 cm土壤水势。其中,风速、20 m空气温度、100 cm土壤水势与液流速度呈正相关,10 cm土壤温度、30 m空气温度和20 m空气相对湿度与液流速度呈负相关。对于江西大岗山林区,由于水分充足,水分条件不是限制丝栗栲生长的主要因子,主要是受温度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刘瑜  郭浩  李海峰  董卫华  裴韬 《测绘学报》2022,51(6):1062-1069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影响了很多学科的研究范式。对于地理学而言,这种趋势也不例外。从知识发现的角度,地理学研究主要有两个任务,即揭示未知的具体事实和发现一般性的规律机理。在这两个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可帮助地理学家发现知识甚至自动提取知识。相对于地球科学其他学科,地理学自动提取知识的任务更为凸显。但是在寻求地理规律的过程中,需要处理一般性和地理异质性之间的权衡,其核心可以表述为人工智能学习过程中的基础问题:泛化及可解释性问题。因此,二者存在内在的逻辑一致性,积极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有助于强化地理学的学科基础。本文通过实例给出了人工智能用于地理规律发现的一个简单框架,指出了未来地理空间人工智能发展的方向,以及地理信息科学在机制、模型、方法及应用方面潜在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15.
地理信息科学传承了地理学的空间分析传统。在地理空间分析中,由于地理空间的特殊性,地理信息科学在构造分析方法时,需要考虑空间效应。然而,空间效应具体的内涵和外延,到目前尚未有系统探讨。本文定义了地理空间效应,进而在形式化定义空间、位置、场、距离、区域等概念的基础上,归纳了4类空间效应:即空间异质性效应、空间依赖的近邻效应、空间交互的距离衰减效应、和空间分区的尺度效应,探讨了4类效应的内在逻辑关系,建立了统一的表达框架。其中,空间异质性效应是最为基础的效应,近邻效应和距离衰减效应反映了地理空间中两个位置之间的二阶关系,尺度效应则由于区域单元的汇总带来,因此这4类效应形成了递进关系。最后本文梳理了目前地理分析中对空间效应的体现,指出了地理空间人工智能技术对于空间效应的揭示和量化能力。  相似文献   
16.
基于源流下泄水量及生态输水变化、台特玛湖面积变化、土地覆被状况指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等评价指标,对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工程生态成效及成因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塔里木河阿拉尔水文站年均径流量达45.76×108 m3,台特玛湖水域面积2014年增加至415.67 km2,源流输水量及水流基本到达台特玛湖基本达到综合治理规划要求;整个流域耕地的增加对自然植被的影响较大,毁林开荒现象需要关注;源流区阿克苏河流域和叶尔羌河流域生态系统状况稳定性较好,和田河流域次之,开-孔河流域稳定性较差,开-孔河山区急需拟定应对生态状况变差的措施;塔里木河干流耕地增加较快,上游和中游生态系统结构在维持民生发展的前提下急需调整,下游生态系统结构好转。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01-2013年8天合成MODIS A1时间序列数据计算改进型垂直干旱指数(MPDI),应用趋势性分析、重标极差(R/S)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塔里木河流域绿洲与荒漠区干旱时空变化状况及其可能原因。结果表明:在过去13年,塔里木河流域绿洲与荒漠区总体呈湿润趋势,绿洲稳中转湿,湿润趋势较明显且幅度较大;而荒漠区相对稳定,湿润趋势相对较小。绿洲与荒漠大部分地区未来变化趋势与过去13年变化趋势呈现较高的一致性。塔里木河干流上游、中游部分地区、尉犁县部分灌区等区域出现持续性干旱迹象,应引起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三峡库区地层岩性复杂,岩体赋存环境差异性明显,影响岩体质量的因素较多,在周期性水力作用下碎屑岩岸坡岩体已形成独有的结构特征,对岸坡的长期安全与稳定性不利。在调查统计库区碎屑岩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大量原位钻孔测试,分类总结了库区碎屑岩岸坡岩体典型的钻孔成像特点,详细分析了不同裂隙特征岩体钻孔岩芯的块体尺度与断裂特征。基于岩芯断裂特征与钻孔成像裂隙特征的对应关系,建立了岩体质量评价指标RQ,并与传统的岩石质量指标RQD和声波测试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指标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库区碎屑岩库岸影响岩体质量的钻孔成像特征主要有沉积分层结构、软弱充填结构、原生破碎带及钻孔轴向裂隙切割4种结构类型,RQ考虑了不同结构类型划分块体的长度区间,量化了不同区间岩体占比对岩体质量评价值的贡献,基于岩体内部结构特征可以更客观地评价碎屑岩岸坡的岩体质量,避免了钻孔取芯过程机械损伤引入的误差。研究成果有助于分析三峡库区碎屑岩岸坡岩体的质量分布特征,并为岩体质量演化的量化描述提供理论方法与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为探求小海岛固体废弃物合理的处理方式,通过文献资料查阅及对我国南海海岛的实地调查,总结出国内外小海岛固废的产生特点为夏秋季节总产量高于冬春季节、日人均产量高于大陆地区、组分以有机垃圾和可燃垃圾为主,处理方式以全部岛内填埋、全部岛外处理和岛内外协同处理为主。针对小海岛的环境特点,探讨出近距离小海岛"岛内生化+岛外焚烧、回收利用"和中远距离海岛"岛内生化+岛内焚烧"的固废处置模式,以期为我国小海岛合理开发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文章概述了国内外海岛固体废弃物的产生特点和处置方式;针对海岛面临的问题,重点讨论了海岛固体废弃物处置的建议以及对我国海岛发展的启示。研究结果表明:海岛固体废弃物人均产量一般高于大陆地区,但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特殊性,为解决海岛土地资源不足、运输成本高、总量逐渐增多、技术不足等问题,建议海岛固废源头减量、优化处理工艺。同时,总结出3种海岛固废处置方式,一是将固废打包运输至大陆处理,适合于距离大陆较近、人口数量少的小海岛;二是清洁堆肥和无害化焚烧处理技术,适用于种植业和旅游业发展兼重的海岛;三是在分类收集的基础上,固废中废品回收再利用,有机组分通过生物降解制备燃料,最大化利用固废的资源特性,弥补海岛能源匮乏不足,是海岛固废最为理想的处置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