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46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43篇
地质学   121篇
海洋学   23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广州降水概率预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谢定升  梁凤仪  易爱民 《气象》1998,24(1):43-46
讨论了长水概率预报的意义,原理和方法,介绍了广州降水概率预报的业务流程及试验效果,并提出深入开展降水概率预报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2.
利用前期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格点资料、海温场(SST)格点资料,计算与后期热带气旋(TC)发生频数的相关系数,分析两个相关场显著相关区的统计特征,进一步分析其天气气候学意义和物理意义。选取若干相关系数高的格点,组成组合因子,建立二项式曲线方程,对影响南海以及登陆或影响广东的热带气旋,做年、月频数预测。预测试验和检验表明,二项式曲线预测模型有较高的拟合能力,在影响南海以及登陆或影响广东的热带气旋年、月频数预测中,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3.
梅汛期区域性暴雨的多尺度分析及临近预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观测数据、NECP1°×1°逐6 h再分析资料、FY2E卫星黑体亮度温度TBB资料以及南京、常州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对2012年江苏出梅之前的最后一场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多尺度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索该类暴雨的临近预警线索,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的雨带呈准纬向分布,属于典型的梅汛期静止锋降水。过程中主要有两次降水集中时段,两个阶段的降水性质存在差异,但都具备较高的降水效率。(2)中高纬大范围稳定的阻塞形势,为此次持续性暴雨过程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而在此过程中,两段降水集中期的形成与地面触发系统的出现和维持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3)此次过程中两段降水集中期内的物理量特征以及TBB的演变情况和其对应的降水特征存在异同。(4)雷达特征分析表明,此次过程具有较高的降水效率和较长的持续时间。实际业务工作中可以通过判断回波的质心高度和边界层风速有无跃增来估计降水效率的潜势。当推断较高的降水效率潜势将持续较长时间时,应及时发布暴雨警报。  相似文献   
24.
镇江雷暴气候特征及天气学预报方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暴是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影响。雷暴的发生发展地域性强,因此加强镇江本地雷暴特征的研究和预警工作十分必要。利用镇江市1959--2010年的雷暴气候资料,通过气候倾向率、小波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其周期性、时空分布特征及年(代)际、季节变化特征等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镇江市雷暴呈现出市区少、周边地区多的特点,其中句容雷暴发生频率最多且持续时间长。2)镇江市平均雷暴日数存在4a、6a、10~12a左右、准20a的长周期振荡信号。从长周期分析,镇江市近几年的年平均雷暴日数处于偏多周期时段。3)年平均雷暴日数距平,20世纪60年代、70年代、21世纪的00年代是正距平,特别是2006--2010年连续5a的平均雷暴日数都大于气候值,是雷暴频发时期;80年代、90年代为负距平。1963年的雷暴日数最多,有53.3天;1979年的最少,为15天。通过对1999--2008年镇江市地面观测资料的194个雷暴天气过程个例进行统计分析,对影响镇江市的雷暴天气系统进行了分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预报镇江市雷暴天气的思路,为开展雷暴预报预警业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5.
当前,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机器人技术迅猛发展,多传感器集成化、智能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工程测量已向自动化、动态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广泛用于大型桥梁、水利枢纽、高铁地铁、高速公路等工程的高精度测量,以及航天、航空、智能制造等领域的精密工业测量。应用领域的拓展也给测量任务提出了新的要求,测量数据处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纯几何参数估计,而是逐渐拓展到几何参数和特征信息兼具的广义测量数据处理。回顾了从经典测量数据处理到广义测量数据处理的发展过程,总结多类测量数据的处理分析逻辑,提出大数据时代下的测量数据处理面临的挑战。阐述了广义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思路和策略,并以典型案例来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26.
青海沱沱河地区水系密布、河网交织,沿主干水系河流阶地发育。对沱沱河沿岸不同地段河流阶地进行物质成分及古植物孢粉进行研究,确定了自63.1 kaB.P.(ESR)以来的晚更新世草本植物与木本植物两个古植被演化阶段,相应气候由温凉较干向温和较湿转变。详细的测年(TL、ESR)数据显示,位于基座阶地之上的阶地堆积物为晚更新世97.78 KaB.P.以来堆积而成,推断长江水系在研究区的形成与外泄地质时期为晚更新世早期。  相似文献   
27.
据贵州省晴隆―安龙金矿矿山地质环境背景、现状、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人类工程活动强度与地质环境质量的相关性,并结合金矿露采的特点,探索性地提出了一套金矿露采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体系并用之于调查区的地质环境质量分区评价,通过专家进行野外验收和成果报告审查,一致认为评价结果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调查区的实际地质环境质量状况,提出的评价方法是合理可行的,对类似金矿矿山的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8.
沙特赛尼亚特矿床是新特提斯磷块岩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磷资源及其伴生的铀资源,但是目前对赛尼亚特矿床研究程度较弱。文章在综合分析前人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对赛尼亚特矿床及外围开展地质和放射性调查,对赛尼亚特磷块岩段开展实测、矿物学研究、沉积环境和层序地层分析,认为赛尼亚特矿床赛尼亚特磷块岩段中间燧石层为区内含铀磷块岩发育的标志层,并且据此将赛尼亚特磷块岩段分为上部磷块岩层和下部磷块岩层。赛尼亚特磷块岩段及单个磷块岩层内均具有明显的自下而上砂质组分逐步减少而钙质组分增加的特点。磷块岩结构、构造表明其为远距离搬运形成的产物,铀的富集与磷块岩发育密切相关。层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白垩纪图赖夫期,区域上发育向东南方向的海侵,为研究区再搬运沉积磷块岩的形成提供了动力。赛尼亚特磷块岩段为海侵演化阶段的产物,磷块岩代表层序地层中的海侵体系域,磷块岩沉积结束达到最大海侵面。磷块岩段中间夹杂的泥岩和燧石及顶部燧石层为高位体系域产物,每一层磷块岩代表一次海侵过程,多层磷块岩表明经过几次海侵过程。文章建立的磷块岩层序旋回及动力学模型,对含铀磷块岩型铀资源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9.
西北地区三趾马红土广泛分布,其蠕变特性强、变形后强度衰减明显,为典型的易滑地层。以往研究较少关注三趾马红土的长期强度衰减规律,为探讨三趾马红土强度时间效应,文章开展三趾马红土蠕变试验研究,获取其蠕变全过程曲线;利用等时曲线法求取其长期强度,并分析影响因素对长期强度影响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三趾马红土蠕变性强,蠕变特性受初始条件影响显著,试样干密度越小、含水率越高、试验围压越小,其蠕变变形量越大;三趾马红土蠕变变形后强度衰减明显,强度损失率为6.67%~34.58%,干密度越小、含水率越高、围压越小其长期强度越低;三趾马红土长期强度衰减随影响因素变化敏感性不同,随含水率变化最为敏感,随围压变化敏感性次之,随干密度变化敏感性最低;三趾马红土强度损失率变化则呈现不同规律,干密度越小、含水率越高、围压越低,其强度损失率越大,且其变化幅度随围压变化最为敏感,随含水率变化次之,随干密度变化敏感性最低。  相似文献   
30.
综合分析罗斯贝、辛普森、拉欣和桑德斯等关于空气的干绝热和湿绝热过程的研究,从定义出发,严格推出罗-辛假相当位温(θses)的精确计算公式,包含罗斯贝假相当位温(θse)与辛普森假相当位温(θss),编制出5种假相当位温变量表,对比分析了文献[12]及其计算结果与本文相应结果的差异,并分析指出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