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64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65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6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文章通过对DZZ5型自动气象站一次相对湿度异常排查过程,提出故障排除流程。另外还介绍了不正常观测记录的处理方法。对今后DZZ5型自动气象站类似故障排除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2.
63.
僧帽牡蛎三倍体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曾志南  陈木 《海洋通报》1994,13(6):34-40
  相似文献   
64.
介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区域地震地质灾害损失分析系统的开发。顾及不同用户的需求,资料搜集精度可调以适应不同经济水平,设计一组可以模拟减灾效果的功能模块,发展了基于反应谱的建筑物破坏模型,并考虑了场地条件对地震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5.
66.
利用中国160站气温资料和5项西太平洋副高(以下简称副高)特征指数资料,分析了1951~2010年初秋(9月)副高强度、面积、西伸脊点、脊线、北界的年际变化及其与我国气温的联系。结果表明:5项副高指数均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副高强度和面积指数具有显著的线性增长趋势。西伸脊点、脊线和北界位置均无明显长期变化趋势。在年际尺度上,初秋副高西伸脊点位置、脊线和北界位置与我国同期气温异常关系密切。当副高西伸脊点位置偏东(西),易造成我国青藏高原东部和川西地区、云南大部及华南部分地区同期气温偏低(高);当副高脊线或北界位置偏北(南),易造成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广大地区,尤其是贵州大部和江南东部(浙闽一带)的同期气温偏高(低)。  相似文献   
67.
利用采自川西高原热基沟地区的云杉树木年轮样本,重建了川西高原东北部地区1506年以来79月平均温度变化,通过逐一剔除法证明了重建方程稳定可靠,重建方程对观测时段(1966 2010年)的方差解释量为52.0%。重建结果显示,在过去的505年中,极端高温年份为69年,极端低温年份为54年,且存在7个暖期时段(1511 1526年,1530 1548年,1577 1590年,1612 1659年,1677 1688年,1704 1784年和1998 2010年)和9个冷期时段(1549 1576年,1591 1611年,1689 1703年,1785 1828年,1836 1856年,1864 1899年,1902 1931年,1934 1951年和1962 1997年),其结果得到了研究区周围其他树轮资料重建的温度序列的验证。同时,采用经验模态分解(EMD)和小波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周期信号检测,发现重建序列主要有2~5年,7~11年,12~26年,3~48年和120年左右的显著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68.
利用乌鲁木齐市2011~2012年08时、20时L波段(1型)雷达探测的高空资料建立了乌鲁木齐大气边界层气象要素数据库,分析了乌鲁木齐边界层内气温、风向、风速和相对湿度的垂直分布及其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边界层内温度廓线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比较显著,各月均有逆温出现,且08时较20时更易出现逆温,冬季08时逆温层厚度较厚且强度最大。边界层内夏、冬两季风速随高度变化波动较大,春、秋两季变化较小。近地层春、夏、秋三季08时盛行西南偏南风,冬季盛行偏东风和西南风;20时春季盛行东北风,夏秋盛行偏北风和西北风,冬季则盛行东风和东北偏东风。08时、20时风向均随高度的增加呈明显的向右偏转趋势,且日风向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山谷风”特点。08、20时的相对湿度冬季最大,夏季最小,且随高度增加,春、夏两季08、20时相对湿度的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69.
利用喀什市1952-2006年日照时数实测资料,分析了喀什市日照时数年代际、年际和各季的气候变化特征,并根据喀什市的降水资料及总、低云量资料,对照时数减少的成因做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5a来喀什市的年、季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各季减少的气候倾向率不同,减少幅度最多的是夏季,最少的是秋季。  相似文献   
70.
乌鲁木齐城市灾害特征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乌鲁木齐城市灾害的主要类型,特征,成因及经济损益分析,并就减灾问题提出预防对策,乌鲁木齐市地处欧亚大陆的中心,东,南,西三面环山,北面是广阔的冲积平原;复杂的地质,地貌和地形,多变的气候,加上脆弱的生态环境,为各种灾害的发生提供了重要条件,乌鲁木齐每年都不同程度地发生各类灾害,随着城市人必集和社会发展,生命线工程,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财富的增加,城市灾害所带来的损失和灾难将会以更大的比例增长,因此,研究如何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对城市的破坏,已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