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79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47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以新疆第一次(2000年)和第二次(2011年)湿地资源调查中相同的347块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3S技术,对CBERS、SPOT5和LandsatTM遥感数据进行调查监测,并结合野外实地验证,比较分析新疆湿地资源的时空变化状况及其原因。结果表明,新疆湿地总面积呈减少的趋势,其中河流湿地和沼泽湿地面积增加,分别增加29162 hm2和17130 hm2,湖泊湿地和人工湿地面积减少,分别减少126618 hm2和19391 hm2;各湿地型中,永久性河流、草本沼泽、森林沼泽和季节性咸水沼泽面积有所增加,洪泛平原、内陆盐沼、永久性 淡水湖、季节性淡水湖、季节性咸水湖和库塘湿地面积减少。新疆湿地面积总变化率-7%,各湿地类型中,面积变化率最大的是湖泊湿地(18%),呈减少趋势;最小的是沼泽湿地(5%),呈增加趋势。湿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72.
基于多时相CBERS/CCD数据的塔里木河下游植被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0年实施生态输水以后,塔里木河下游断流区沿岸自然植被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根据逐年中等分辨率遥感数据,利用时间轨迹分析方法,对植被变化的过程和趋势进行分析。选择2000-2005年各年的最佳CBERS/CCD图像,根据土壤调整植被指数值,将各年土地覆被分为植被和非植被;基于分类结果逐像元构建土地覆被变化轨迹;并按照过程和趋势特征将变化轨迹划分为恒定非植被、恒定植被、转变为植被、转变为非植被和非稳定变化5种变化类型。通过分析植被面积变化与生态输水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趋势类型的数量、空间特征,并结合输水资料和地面调查结果,了解各种变化趋势的变化过程、植被结构和变化原因。结果表明:植被面积随生态输水的进行呈逐年增加趋势;输水过程中,7.94%的区域呈现转变为植被的趋势,主要是草本植物恢复和灌木丛的复苏所致;同时仅有2.66%的像元转变为非植被;由于生态脆弱性较高,尚有10.43%的像元表现为非稳定变化。变化轨迹所揭示的过程特征显示,由非植被向植被转变的变化主要出现在2003年最大规模输水以后;在河水漫溢区尤为明显。实践还表明,干旱区植被变化波动频繁,时间轨迹分析方法有利于揭示植被的变化过程和趋势;而CBERS/CCD数据的免费使用,为利用中等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进行时间轨迹分析节约了成本。  相似文献   
73.
利用博乐市、精河县2个国家基本气象站1991—2020年气象资料,采用相关分析、气候倾向率、突变检验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近30 a博州地区热量资源变化对棉花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棉花生育期月平均气温、≥10℃积温呈明显上升趋势,≥35℃高温日数呈缓慢增加趋势;初霜期延后,终霜期提前,无霜期延长;日照时数呈缓慢增加趋势。(2)棉花生育期平均气温、≥10℃积温、无霜期的突变,博乐分别发生在2005、2008、2008年,精河分别发生在2005、2005、2011年,突变后两地平均气温分别增加0.6、1.2℃,≥10℃积温分别增加247.1、334.4℃·d,无霜期分别延长13.6、11.4 d;棉花生育期日数呈现增加趋势,博乐市、精河县变化趋势率分别为1.9、7.5 d/10 a。(3)相关分析表明,平均气温、10℃积温越高,棉花各发育期越提前,生育期越长;35℃高温日数越多,现蕾期、开花期、裂铃期越提前;无霜期越长、日照条件越好,对棉花生长越有利。(4)气候变化对博州地区棉花生产以有利为主。  相似文献   
74.
分析民丰县降水天气的规律,确定影响系统,提出一种适合本站的降水预报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5.
流量是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的一项重要基础资料,通过研究其误差来源与误差规律性,不但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其对于水文测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由实测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由于实测流量资料存在的误差,对推求的设计值将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较全面地分析了流量测验的误差来源、性质和分类,根据《河流流量测验规范》的相关内容,对流量测验误差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总结探讨了流量测验的总不确定度的计算、流量各单项误差试验资料的收集及分析、计算,还研究了流量测验误差对推求设计洪水的影响。结果表明:由原始数据采用适线法推求参数,在用实测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时,由于资料的误差会使所推求的设计洪水值系统偏大于真值一般情况下,正常测验的流量高水资料的相对误差的均方差不到10%甚至小于5%,由于流量资料误差而使所推求的设计洪水偏大不到5%。正常情况下收集的流量资料的误差对推求设计洪水影响较小。但应尽量减少资料的测验误差,提高资料测验的精度以满足国家各部门的需要。  相似文献   
76.
采用主分量分析法(PCA)对中国东南部(105-122°E,19-33°N)90个测站(除台湾省外)1954-1989年逐年1,4,7,10月降水量标准化资料进行分解,得到各种异常降水型及相应的时变序列;对最为典型的3种异常降水型地空间分布特点、时变特征、逐年分型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各月各异常降水型变化与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变化间的可能关系它们在厄尔尼诺年份的一些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77.
在综合分析伊犁谷地滑坡灾害的发育分布特征、灾害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认为伊犁谷地滑坡可归结为暴雨融雪诱发型、河流侵蚀诱发型和工程活动诱发型等几种,由此提出在完善群测群防体系条件下,以适合该地区的工程治理、搬迁避让、生物防治及综合治理等防治措施,保护伊犁谷地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及移民安稳致富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地方规划部署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8.
和田玉仔料主要分布在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河床上,历史上这两条河流分别产出了高品质的白玉、青玉和墨玉。在以往的研究中,白玉的矿物学、谱学、考古学研究较多,墨玉也有过相关研究,而青玉研究非常少。本次研究采用电子探针(EMPA)对青玉样品进行测试分析。青玉样品含有少量的Cr和Ni元素(Cr2O3=0.00~0.06%,NiO=0.00~0.09%),与大理岩有关的软玉中Cr、Ni含量一致,而与蛇纹石有关的软玉(Cr2O3=0.07%~0.43%,NiO=0.08%~0.36%)相比明显不同。青玉中的副矿物有锆石、金红石、榍石、磷灰石,显示了岩浆来源的特征。根据岩相学研究,青玉中的主要矿物交代有Di→Dol,Tr→Di,Tr→Tr,Chl→Tr。次生矿床中青玉中透闪石的包裹体均一温度在200~400℃范围内,将在不同温度的成矿流体稳定同位素测试分析数据[δD=-39.4‰~-97.1‰,对应的δ18O=0.8‰~5.4‰,δ18OH2O=1.3‰~7.5‰(330℃),1.9‰~8.1‰(390℃),2.3‰~8.5‰(450℃)]与世界上其他类型的软玉矿床进行了对比,发现氢氧同位素特征与已有的大理岩型软玉一致,而与其他蛇纹石型软玉矿床差别较大。通过以上研究,认为这些青玉是通过岩浆岩与大理岩的接触交代形成的,成矿流体主要由岩浆热液和大气降水组成。  相似文献   
79.
在新疆阿克苏柯坪—巴楚314国道路碑标记1 145.5 km处二号硫磺沟发现了一种现代的特殊地质现象:这种现象的构造形态主要呈圆台状,其上部是块状灰岩或胶结程度较高的泥砾,下部由地层风化剥蚀物组成,它们像是从地面长出来的竹笋,所以就把这种特殊的地质现象称为泥笋。到目前为止,在该地区还没有人报道过这种现象。它是一种有成因和演变意义的地质现象。通过对其形成条件及过程的研究得出这种特殊地质现象的发育环境是水文过程和气候演变的记录。所以,对它们的研究,对研究当地现代气候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0.
珠江流域4~9月降水空间分布特征和类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美国CAPS的非静力高分辨率区域预报模式ARPS(先进区域预报系统)对0414号台风"云娜"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ARPS较好地模拟台风"云娜"的移动路径及台风大暴雨.并着重讨论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台风"云娜"数值模拟的影响,通过对雷达资料同化进模式与没有雷达资料同化进模式对比模拟的试验结果分析表明:雷达资料进模式,对中高层的风场调整,改进对台风细微结构特征描述,加大近台风中心南侧的西风分量和近台风中心西侧的北风分量,从而改进云娜台风登陆后西行移动路径预报;对扰动温度、雨水混合率、云水混合率及水汽混合率场等调整,改善模式初始场台风中高层成雨条件,对台风降水预报,尤其暴雨的落区、降水分布及其随时间变化的预报有较大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