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甲壳类作为增殖放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地养护、补充自然海域的渔业资源。文章基于2017—2021年浙江省甲壳类增殖放流数据及相关文献资料,系统梳理了甲壳类放流种类与数量、放流资金等的年间变化趋势及放流海域、放流规格的空间、数量分布,结果显示:浙江省2017—2021年甲壳类增殖物种有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等6个种类,共计放流522 045.5万只,投入资金3 320.2万元,其中放流量、投入资金最多的是日本对虾,放流量最少的是拟穴青蟹,投入资金最少的是葛氏长臂虾,放流区域涉及温州、宁波、台州、舟山等市,各区域间的放流布局不平衡,且主要集中在小、中规格。文章将对浙江近海甲壳类放流物种存在的效果评估工作不足、个别增殖物种放流效果不佳、甲壳类放流储备物种少等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今后完善科学的增殖放流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2.
本研究在天津空港工业园区建设大气污染物网格化监测系统,基于控制变量法、Moran's I研究并形成大气污染过程与气象风场响应关系建立方法体系。结果表明:工业园区垂直层次主要污染物为PM2.5、NO2、PM10、O3。SSW风、ENE风、SE风分别对高浓度PM2.5、NO2、O3及PM10区外传输影响较大。除区内自排放外,区外机场南西南段排放对PM2.5影响较大;区外东东北方向津汉公路、东丽湖路等道路移动源对NO2影响较大;O3及PM10受区外东南方向津滨高速、宁静高速及津北高速移动源,以及机场东南段排放影响较大。对于区内气流辐合区,9月23日09时1#应加强PM2.5、NO2、PM10协同管控,2#应关注NO2管控,3#西北延长带及5#北向延长带应关注O3管控;15时应加强对工业园区中、西、东、东南部PM2.5、O3、NO2协同管控;21时14#应加强PM2.5、O3协同管控,17#、18#应关注PM10管控。  相似文献   
23.
在亚洲季风控制区,黄土-古土壤序列中的磁化率能够很好地反映土壤成壤强度和区域沉积环境变化,但在风成砂-古土壤序列中磁化率的古气候意义仍有待研究。选取青海湖湖东沙地典型风成砂-古土壤序列,基于AMS14 C和光释光测年结果,结合土壤学中传统的土壤发育指标,对沉积物的磁化率特征及环境意义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青海湖盆地风成砂-古土壤序列里,磁化率与成壤强度密切相关:(1)剖面磁化率总体表现为古土壤层最高、弱发育古土壤层次之和风成砂层最低的规律。相较低频磁化率χlf,频率磁化率χfd%能够更好、更细致地反映沉积环境的变化;(2)剖面中磁化率与成壤强度有关(正相关),因成壤作用对两剖面原始物源各粒级组分的改造程度不同,磁化率与黏粒和粉砂正相关;(3)基于剖面磁化率以及粒度特征的综合分析,将青海湖湖东沙地全新世以来气候环境划分为3个阶段:10kaBP以前气候冷干,成壤作用微弱;10~4kaBP气候暖湿,成壤作用显著;4kaBP至今,气候逐渐趋于冷干,成壤作用渐弱。  相似文献   
24.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自动变化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地表利用信息处于不断变动中,及时掌握这些变化信息十分必要.但实际作业中,变化信息获取方式仍然以高人力成本方法,如实地外业调查或者目视遥感影像判读为主,生产效率低.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语义分割的深度学习变化检测方法.首先,利用编码-解码深度卷积网络,实现遥感影像地物的自动分类;然后,利用Mean-Shift方法分割前后期影像,融合其光谱、纹理和语义信息等特征,对比前后期影像的特征差异,提取出变化置信度图;最后通过EM算法分割变化与未变化类生成二值变化图,得出变化区域范围.该方法为自动化实现地物变化监测提供了有效的解决办案,实验证明,该方法相比人工以及传统分类模型具有更好的检测精度,有效降低了内外业工作量.  相似文献   
25.
规划设置合理的应急避难区域,建立应急处置策略,对强化学校防灾结构、提高学校抗灾能力、保障广大师生安全意义重大.本文结合我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各种国家和地方标准,从安全性、可达性及有效性三方面构建了天津农学院应急避难场所的设置原则.对天津农学院应急避难场所进行规划布局,得到天津农学院应急避难场所的面积、容量和分布情况,绘制了应急避难场所分布图.最后为天津农学院建设应急避难场所提出建议.本研究可为天津农学院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和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长江上游干支流洪水遭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洪水遭遇研究仅限于简单的实测资料统计分析,尚缺系统有效的理论方法.基于多维Copula函数分别建立金沙江屏山站、岷江高场站、嘉陵江北碚站以及长江宜昌站的洪水发生时间和量级的联合分布.以此方法估计干支流洪水发生时间和量级的遭遇可能性及条件概率,并与实测资料的统计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相吻合,说明该...  相似文献   
27.
随着梯级水库和水库群的建设,不仅需要单站的信息,而且需要流域内各站的综合信息,迫切需要发展多站的随机模拟模型。基于多变量分析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多站随机模拟方法。采用季节性自回归模型模拟主站的日流量序列,建立多维Copula函数描述主站和从站之间的时空相关性特征,依据Copula函数,生成从站的日流量序列。以长江上游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长江宜昌站、金沙江屏山站、岷江高场站、沱江李家湾站、嘉陵江北碚站和乌江武隆站的多站随机模拟模型,并与现有的主站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模拟与实测序列的统计特征值差别不大,模拟效果优于现有的主站法。  相似文献   
28.
朱明  刘峰  陈璐  刘兆普 《海洋与湖沼》2018,49(5):975-982
我国黄海出现的绿潮发源于黄海南部苏北辐射沙洲紫菜养殖区,苏北沙洲区濒临的沿岸河网众多,来自沿岸径流的淡水携带大量氮磷等营养盐间歇性入海,导致海水的富营养化并伴随着盐度的周期性波动。本研究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低盐度(15和5)对浒苔吸收氮盐(NO_3~–-N和NH_4~+-N)和磷盐(PO_4~(3–)-P)的影响,主要发现:与盐度30相比,在低盐度(15和5)时,浒苔对NO_3~–-N的1h最大吸收速率(V_(max))和亲和力(V_(max)/Ks)分别提高280%和350%左右,半饱和常数(Ks)下降15%左右,并能够维持对NO_3~–-N的高效吸收(24h);盐度15和5时,浒苔对NH_4~+-N的1h最大吸收速率(V_(max))分别提高40%和200%,亲和力(V_(max)/Ks)分别提高20%和180%, Ks分别提高15%和30%,但是盐度降低对NH_4~+-N的长效吸收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在盐度5条件下出现吸收高浓度NH_4~+-N后再释放的现象;与盐度30相似,盐度15条件下浒苔能够快速吸收PO_4~(3–)-P,而盐度5则导致藻细胞内的PO_4~(3–)-P在早期阶段快速流失,并在后期不能有效吸收PO_4~(3–)-P。本实验的结果表明,降低盐度有利于浒苔对氮源的快速吸收,在盐度15下浒苔能够实现对硝酸盐和磷盐的高效吸收。  相似文献   
29.
加锚岩石抗弯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煤层顶板岩石作为加锚基体,用钢丝模拟锚杆,薄钢片模拟钢带,对加锚体进行了三点弯试验,并与常规试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因岩石抗压与抗拉性能的差异,试件在弯曲过程中,下表面拉应变的增长速度大于上表面压应变的增长速度,裂纹最先在下表面产生并逐渐向上发展。加锚试件,因锚杆改善了锚固区域岩石的力学性能,且钢带与锚杆共同承担了一定的拉应力,锚固试件抗弯能力有所增强。试件截面应力状态可以结合破坏过程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为弹性阶段;第2阶段为裂纹产生与扩展阶段,岩石承载能力逐渐劣化,拉应力逐渐向钢带转移,岩石裂纹发展受限,试件抗弯能力有较大提升;第3阶段为破坏阶段,锚杆失黏,挠度持续增加而试件承载能力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30.
粒级-标准偏差的计算可用来提取沉积序列的粒度敏感组分。采用线性粒级和对数粒级两种粒度划分方法,对青海湖东岸沙地多个风成砂-古土壤沉积剖面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粒级划分对于敏感组分提取结果具有一定的影响,对数粒级提取的粗粒敏感组分比细粒组分具有更大标准偏差,而线性粒级的提取结果则显示细粒组分对于环境变化更为敏感;两种方法提取的细粒敏感组分差异较大,而较粗组分和粗粒组分较为一致。在运用粒级-标准偏差法提取环境敏感粒度指标时,两种划分方法都能有效地提取粗粒敏感组分,而在提取细粒敏感组分方面线性粒级较对数粒级划分法能取得更好的效果。采用线性粒级-标准偏差法提取了青海湖东岸沙地风成沉积物粒度敏感组分,发现黏粒组分(0~4μm)可以作为夏季风强度变化的替代性指标,中细砂组分(144~321μm)可以指示风沙活动的强弱,极细砂组分(60~126μm)可能受局部地形的影响较大,其古气候意义有待进一步查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