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43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时频分析方法及在地震波谱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地震波是一种非平稳信号,傅立叶分析已不适合。时频分析能对非平稳信号进行分析,并给出地震波信号能量的时间-频率分布。但是在时频分析时,存在交叉干扰项,会带来一些错误的信息。本文讨论了波恩-约旦(Born-Jordan)时频分布、乔伊-威廉斯(Choi-Williams)时频分布、赵-阿特拉斯-马克斯(Zhao-Atlas-Marks)时频分布3者之间抑制和消除交叉干扰项的特点,认为赵-阿特拉斯-马克斯(Zhao-Atlas-Marks)时频分布抑制交叉干扰项的效果和时频聚集性更好,更适合于分析地震波。  相似文献   
42.
三峡工程一期蓄水后长江口悬浮体形态及物质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6月1—10日为长江三峡工程一期蓄水期,为了研究长江三峡工程蓄水对长江口环境的影响,2003年6月15—25日组织了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环境综合调查,对该次调查所取得的悬浮体样品进行了显微观察和X射线衍射测定,分析了不同水体中悬浮体颗粒的形态特征和物质组成。结果表明:从徐六泾到长江口邻近海域,悬浮体颗粒形态特征不同,徐六泾至南支主槽,悬浮体颗粒以单颗粒为主;拦门沙最大浑浊带,悬浮体颗粒以大絮团、团状絮团和絮网为主;长江口邻近海域,悬浮体颗粒以有机质絮团和单颗粒并存为主。长江口区悬浮体矿物颗粒主要以粒状或片状形式存在。悬浮体矿物颗粒主要由石英、长石等碎屑矿物和黏土矿物组成。从河道到长江口外的邻近海域,石英和长石含量逐渐降低,伊利石和绿泥石含量逐渐增加,高岭石含量先降低后增加。与蓄水前相比,蓄水后徐六泾附近小絮团数量有所增加,蓄水前后拦门沙和长江口邻近海域悬浮体形态特征和长江口地区悬浮体物质组成并未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3.
青藏高原东南部线性工程对区域植被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东南部工程项目种类多,大面积的占地会对项目一定范围内的植被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本文以川藏线雅安至昌都沿线植被情况为例,通过现场资料以及遥感解译等手段对研究范围内的植被情况进行初步调研,得到了沿线植被种类以及分布情况,进一步的评价了植被的损伤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雅安至昌都段工程对植被的破坏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44.
东兰县国土资源局领导班子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带领全局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国土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以保护耕地、维护农民利益、服务经济建设、支持社会发展为己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提高行政效益和服务水平,在革命  相似文献   
45.
在湘西地区勘查金刚石矿的自然重砂和人工重砂样中,发现了较多的铂族矿物,且铂族矿物与金刚石及砂金紧密共生。湘西地区共发现铂族矿物出土点7个,为寻找潜在矿产资源提供了新信息。  相似文献   
46.
An inversion of site response and Lg attenuation using Lg wavefor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sed on spectral ratio method, a joint inversion method was used to obtain parameters of Lg wave attenuation and site response. The inversion method allows simple and direct (two-parameter) determination of Lg wave attenua- tion and site response from sparse spectral data, which are not affected by radiation pattern factor and different response of same instrument after geometrical spreading. The method was used successfully for estimating site re- sponse of stations of Zhejiang Seismic Network and measuring Lg wave attenuation. The study is based on 20 earth- quakes occurred in northeast of Taiwan with magnitude MS5.0~6.7 and 960 seismic wave records from 16 stations in Zhejiang area from 2002 to 2005. The parameters of site response and Lg attenuation were calculated with a fre- quency interval of 0.2 Hz in the range of 0.5 Hz to 10 Hz. Lg wave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corresponding to U-D, E-W and N-S components are γ ( f )=0.00175 f 0.43485, γ ( f )=0.00145f 0.48467 and γ ( f )=0.0021f 0.41241, respectively. It is found that the site response is component-independent.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site response of QIY station is significant above the frequency of 1.5 Hz, and that the site response of NIB station is low for most frequency  相似文献   
47.
辽宁玉米作物系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88~1998年10个代表站点的常规农业气象土壤湿度观测资料,对辽宁5个区域的玉米作物系数进行了计算,并对不同区域的玉米作物系数做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48.
????Sato???????????????????????????????о?????-???????????β??Qc???仯?????????Qc???????仯????Qc(f)=19.63??4.81f 1.183 8??0.094 5?? ??2005??12??3??ML3.9????????????????????ε????Q0???????仯?????????????????????????????????к?????ε????Q0???????仯?????????????????????????????? ?????????п?????ζ????????????????н???????????Ρ?  相似文献   
49.
利用单台叠加谱比法(SSR)分析钟祥台记录的周边地区30个地震事件的垂直分量,得出与各个射线对应的Lg波尾波的Q0值。结果表明,Q0值的大小与构造活动强弱有关,在构造活动强烈的胡集-沙洋断裂、通城河断裂、天阳坪断裂、青峰断裂附近呈现出低值,约在130~200范围内变化;在远离断裂的区域,构造活动比较稳定,Q0值达到600以上。  相似文献   
50.
芦苇和互花米草入侵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入侵是当今世界亟待解决的三大环境问题之一,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均为世界著名入侵种,作为研究生物入侵的模式植物,它们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相互入侵的特性,芦苇在北美入侵互花米草群落、互花米草在欧洲和中国入侵芦苇群落。芦苇和互花米草都为禾本科(Gramineae)植物,具有克隆植物共有的生理生态特征。以往的研究表明,二者的竞争能力相差不大,对生境也具有相似的适应特征,本文比较了芦苇和互花米草的生长能力、表型可塑性、生境适应能力和耐盐、耐淹能力,指出它们的入侵模式既相似又有区别:人为因素的干扰为芦苇和互花米草入侵提供了机会,而芦苇较强的利用土壤养分的能力和竞争能力、互花米草较强的抗胁迫能力和有性繁殖能力,分别为二者在新生境中定居并扩散提供了重要的生理基础。通过结合生境分析,可以理解芦苇和互花米草在不同区域的相互入侵特征,并预测两种植物的潜在入侵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