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84篇
海洋学   23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2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81.
82.
10月24日上午,修武县国土资源局周庄所代表全市国土资源系统接受全省"群众满意基层站所"评议工作经验交流会领导及与会70余人的检验,并得到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83.
针对古建筑脊兽识别准确率和自动化程度不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脊兽自动识别方法.该方法主要分为4个步聚:①爬取众源数据建立脊兽数据集;②构建脊兽特征金字塔网络(Ridge Beast-Feature Pyramid Network,RB-FPN)提取图像深度语义,检测脊兽的潜在区域;③利用ImageNet预训练权重精调ResNet50模型参数,实现脊兽种类精细分类;④识别测试集样本综合评价性能指标.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脊兽自动识别方法准确率可达92.17%,召回率为82.02%,F1值为0.87,能有效地识别数字图像中的脊兽装饰件种类,结果可满足屋顶精细三维重建、维护管理与断代等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84.
利用MODIS数据可见光波段、近红外波段和中红外波段,获得提取地表温度所需要的2个基本参数:地表比辐射率和大气透过率;然后对热红外波段b31、b32运用劈窗算法提取出陕北地区地表温度;并利用两种不同经验公式参数得出的结果与相应位置气象观测站观测的卫星过境时刻的地表气温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劈窗算法简化模式能获得较准确的地表温度,符合陕北地区的实际地表状况,印证了应用该简化模式可以在大范围内快速实时监测地表温度.  相似文献   
85.
磷石膏属于级配不良土且含有可溶性磷(P)、氟(F),在天然降雨的情况下其变形破坏的可能性很大。如其发生液化将充满整个渣库,这将使渣库内磷、氟含量升高而污染地表水体。在矿山的防渗等问题还未解决的情况下,受污染的地表水侵入到地下含水层中又会导致地下水的污染。所以研究磷石膏堆体在天然降雨下变形破坏模式十分必要。本试验是以1:10的比例模拟20m高的磷石膏堆体在天然降雨条件下可能发生的变形破坏模式,进而对渣库堆填磷石膏施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6.
采用细胞酶解技术获得长石莼(缘管浒苔)原生质体,再通过细胞培养观察原生质体再生以及各种分化发育途径。结果表明,长石莼(缘管浒苔)主要存在3种分化发育途径:1)部分原生质体可直接分裂形成有假根或无假根得单细胞苗。2)部分原生质体分裂成规则细胞团或不规则细胞团,最后形成苗簇。3)部分原生质体可发育为孢子囊/配子囊,其中部分...  相似文献   
87.
文章介绍了靖西县陇木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对矿床的成矿条件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分析了本区找矿的有利地段,圈定了桂西南地区与下泥盆统碎屑岩有关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的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88.
本文以地层切片技术为基础,以松辽盆地xblpl工区嫩江组萨尔图油层为例,分析了该技术在沉积环境研究中的应用。研究表明,高精度三维地震工区为开展地震沉积学研究提供了方便的基础资料,在对研究区内各个层序界面精细解释的基础上,制作了不同三维地震工区的一系列的地层切片,这些切片提供了萨尔图油层不同沉积体系的分布特征,刻画了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体系在不同时期的展布范围。地层切片技术有利于层位的等时分析和宏观沉积体系的刻画。值得注意的是,地层切片属性分析图上,并不是所有的强振幅都代表砂岩而弱振幅都代表泥岩,需要结合岩心相、测井相进行校正,方可准确识别出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89.
黄海绿潮发生过程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合采用船舶和MODIS-TERRA卫星遥感监测手段对2015年绿潮发生过程进行全程监视,并系统地调查了南黄海绿潮藻显微繁殖体分布情况。船舶监测结果显示,4月份,零星漂浮状绿潮藻在南黄海如东海域首次出现,组成种类包括浒苔(U.prolifera)、曲浒苔(U.flexuosa)和缘管浒苔(U.linza),之后,绿潮逐步呈现块状分布和大规模带状分布特征,同时逐步向大丰、射阳和滨海等黄海中部海域漂移,并且漂移过程中绿潮藻种类逐渐减少,射阳与滨海未发现除浒苔(U.prolifera)外的其他绿潮藻。卫星遥感监测结果与船舶监测相类似,5月19日,卫星遥感首次在盐城近岸海域监测到小规模漂浮绿潮,之后绿潮分布面积与覆盖面积迅速增大,并向北漂移至山东半岛近岸,覆盖与分布面积峰值分别为594 km~2和52700km~2;直至7月中下旬,绿潮逐渐消亡。南黄海显微繁殖体分布特征与绿潮漂移轨迹相吻合,且3-7月份南黄海显微繁殖体均由浒苔(U.prolifera)、曲浒苔(U.flexuosa)和缘管浒苔(U.linza)组成,3月至5月份,显微繁殖体核心密集区主要分布在南黄海江苏近岸海域的辐射沙洲区域,其分布峰值高达960 ind·L~(-1);随着绿潮向北漂移,6月份显微繁殖体核心密集区亦逐步向北移动,于射阳海域达到峰值(308 ind·L~(-1))。本研究较为清楚地描述了黄海绿潮年度发生过程,为进一步揭示黄海绿潮快速暴发机制和周期性规律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0.
针对浙江镇海潮间带沉积物样 品,采用纯培养法分离培养海洋微生物,并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开展系统发育学研究,分析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离获得细菌39株,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这些菌株分别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51. 3%)、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30.8%)、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15. 4%)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2. 6%)4个类群。厚壁菌门和变形杆菌门的菌株主要归属于芽孢杆菌纲Bacilli和a-变形杆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它们可能在近海海洋生态系统的元素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部分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与已报道物种的相似性较低,可能代表了新的分类单元。研究丰富了浙江近海微生物种质资源,并拓展了对浙江近海可培养细菌多样性的认识,为今后开发利用海洋微生物资源积累了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