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In the summers of 2003 and 2007, eastern China suffered similar climate disasters with severe flooding in the Huaihe River valley and heat waves in the southern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South China. Using SST data and 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 (OLR) data from NOAA along with reanalysis data from NCEP/NCAR, the 2002/03 and 2006/07 El Nino episodes in the central Pacific and their delayed impacts on the following early summertime climate anomalies of eastern China were analyzed. The possible physical progresses behaved as follows: Both of the moderate El Nino episodes matured in the central equatorial Pacific during the early winter. The zonal wind anomalies near the sea surface of the west-central equatorial Pacific excited equatorial Kelvin waves propagating eastward and affected the evolution of the El Ni\~no episodes. From spring to early summer, the concurring anomalous easterly winds in the central equatorial Pacific and the end of upwelling Kelvin waves propagating eastward in the western equatorial Pacific, favored the equatorial warm water both of the SST and the subsurface temperature in the western Pacific. These conditions favored the warm state of the western equatorial Pacific in the early summer for both cases of 2003 and 2007. Due to the active convection in the western equatorial Pacific in the early summer and the weak warm SST anomalies in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from spring to early summer, the convective activities in the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showed the pattern in which the anomalous strong convection only appeared over the southern regions of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which effects the meridional shift of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in the summer. The physical progress of the delayed impacts of the El Ni\~no episodes in the central equatorial Pacific and their decaying evolution on the climate anomalies in eastern China were interpreted through the key role of special pattern for the heat convection in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and the response of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anomalous anticyclone.  相似文献   
12.
春季高原南侧低层前季风经圈环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美国NCEP/NCAR再分析Ⅱ提供的风场资料,分析了春季青藏高原南侧大气低层前季风经圈环流的气候特征、年际变化和存在的原因及其与季风环流、夏季500 hPa环流形势之间的联系和物理机制。结果表明:前季风经圈环流是青藏高原与低纬地区之间从冬季Hadley环流型到夏季季风环流型转换的一种过渡形势;它的建立、结束时间及强度都有明显的年际变化,这种变化与其后季风环流出现的时间有密切的联系:当前季风经圈环流结束偏早时,往往预示着季风环流会提早建立;前季风经圈环流的异常与随后夏季环流形势也有一定的关系:当前季风经圈环流建立偏晚时,夏季500h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偏大、强度偏强,且西伸更为明显;它们之间的这种联系实际上反映了前冬、春季青藏高原积雪对两者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地理学人地关系与人地系统研究现状评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理学的研究核心是人地关系和人地系统。人地关系和人地系统的理论研究是区域可持续发展实践应用的基础。文章从人地关系与人地系统的基本内涵认知为切入点,综合分析了国内外人地关系与人地系统理论与应用研究的现状,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粗浅的研究框架和蓝图。  相似文献   
14.
章大全  袁媛  韩荣青 《气象》2023,(3):365-378
2022年汛期,国家气候中心准确预测了“全国气候年景总体偏差,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灾害明显,降水空间差异显著,主要多雨区在我国北方”的总趋势,较好、较早把握了汛期主雨带位置和全国旱涝分布。对东亚夏季风和雨季季节进程“南海夏季风5月第3候爆发,长江中下游入梅偏早,梅雨量偏少,以及华北雨季开始偏早,雨量偏多”的预测与实况一致。对夏季台风生成个数较常年偏少,盛夏出现北上台风可能性大的预测与实况基本吻合。准确预测了全国平均气温趋势和高温异常特征。对“夏季我国中东部大部气温偏高,华东、华中、新疆等地高温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的预测与实况一致。主要不足之处是对长江中下游和川渝地区高温干旱的范围和极端程度估计不足。2022年汛期预测重点考虑连续La Ni?a事件和印度洋偶极子负位相对东亚夏季风环流的影响,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脊线位置偏北,东亚夏季风偏强,初夏东北冷涡活跃,导致汛期主雨带位于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东部等地。  相似文献   
15.
招远市农村经济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间统计分析的核心是识别与地理位置相关的数据间的空间关联或空间自相关,通过空间位置建立数据间的统计关系.将空间统计与GIS结合,以人均纯收入为指标把农村经济的分布划分为四个等级,并初步探讨了村域经济空间分布模式.研究表明,招远市农村经济的空间分布呈现"南-北"模式,存在6个热点和4个冷点,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通过空间统计分析和GIS的结合,能够更深入的探索、分析农村社会经济的空阎模式和空间关联,为进一步研究社会经济空间统计的尺度问题、基于空间统计的抽样和深入理解空间统计分析在社会经济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2008年1月我国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分析   总被引:76,自引:5,他引:71  
2008年1月10日至2月初,我国发生了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其主要特征为灾害范围广、灾害强度大、连续低温时间长、雨雪持续时间长、冰冻日数多和灾害损失严重.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此类事件的短期气候预测业务,作者从气候角度分析了这次灾害的可能成因.分析表明,2007年8月发生至今的拉尼娜事件发展非常迅速,其所造成的大气环流异常是导致我国大范围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重要原因.在1月,乌拉尔山地区位势高度场异常偏高、中亚至蒙古国西部直到俄罗斯远东地区位势高度场偏低的环流异常持续时间很长,非常有利于冷空气不断分裂南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北,有利于大量暖湿空气向我国输送,并决定了低温暴雪冻雨灾害发生的区域;青藏高原南缘的南支槽异常稳定活跃,有利于来自印度洋和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沿云贵高原不断向我国输送.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及其南部地区的强降雪天气提供了更加充足的水汽来源.分析还表明,1月中旬以来,湖南、贵州等地逆温层不断加强并长时间维持是上述地区大范围冻雨持续出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In the summers of 2003 and 2007, eastern China suffered similar climate disasters with severe flooding in the Huaihe River valley and heat waves in the southern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South China. Using SST data and 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 (OLR) data from NOAA along with reanalysis data from NCEP/NCAR, the 2002/03 and 2006/07 El Nio episodes in the central Pacific and their delayed impacts on the following early summertime climate anomalies of eastern China were analyzed. The possible physical progres...  相似文献   
18.
采用Epp方法,利用9210工程提供的实时资料以及数值预报产品,经分型、消空对因子进行多层筛选后,建立动态预报方程,得出各县(片)的综合预报结果,以图形方式显示.  相似文献   
19.
1998年夏季中日合作开展了淮河流域能量与水分循环试验(HUBEX),该试验和GAME其他试验的探空加密观测资料作为原始资料的一部分经过同化分析,得到了GAME再分析资料。该文就是以1998年6~8月我国江淮地区的天气过程为背景,对GAME和NCEP两组不同的再分析资料的基本要素场、导数场、降水量场和地面通量场用气候诊断和统计的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对流层低层和中高层GAME再分析资料的基本要素场及地面的降水场和通量场较NCEP再分析资料更为准确;GAME再分析资料能很好地反映出西南涡东移并影响江淮大暴雨的重要天气特征,而NCEP资料则反映不出这一现象。同时还得到,GAME再分析资料优于NCEP再分析资料的主要原因是GAME的资料同化系统中加入了包括HUBEX等气象科学试验的探空加密观测资料。因此,该文证实了GAME的外场加密观测试验—HUBEX等开展的必要性,说明增加观测资料的时空分辨率对于提高我国天气气候的预报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水平涡度与夏季风环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斜压涡度发展理论的基础上,讨论了大尺度大气运动中水平涡度向垂直涡度转化的情况,并用以刻划夏季风变动。将声坐标中涡度方程的有关项在2坐标中分离出水平涡度向垂直涡度转化的主要项,经尺度分析得出,在对流层中、高层,这些转化项中的水平分量是大尺度大气斜压性涡度发展的主要因子。通过对1998年4—8月的GAME(GEWEX Asian Monsoon Experiment,全球能量和水分循环试验(GEWEX)的子试验:亚洲季风试验,简称GAME)再分析资料进行实际计算发现,转化项在东亚夏季风上升支的600 hPa及以上层次对P坐标垂直涡度的局地变化贡献很大,不能忽略。同时发现水平涡度向垂直涡度的转化对南海季风爆发和江淮梅雨入梅及其发展过程均有指示性意义。南海季风爆发以后,在中国东南部地区,转化项的大小与夏季风的活跃和中断等活动吻合,转化项的变化反映了西太平洋副高在中国大陆的活动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