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分别为中国面积第二、第三大流动性沙漠,对两大沙漠连接带新月形沙丘的动态监测可以揭示该地区沙丘形成演化规律,为沙漠连接带风沙地貌发育研究提供科学支撑。通过Google Earth高清历史影像对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连接带的新月形沙丘带进行监测,分析了两大沙漠交界处沙丘的移动速率和形态变化。结果表明: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连接带沙丘移动速率范围5.88-19.55 m·a^(-1),平均移动速率10.03 m·a^(-1);移动方向范围109°-135°,平均移动方向122°。风况为沙丘移动提供动力条件,合成输沙方向与沙丘移动方向吻合。受NW、WNW方向输沙影响,新月形沙丘南翼在移动速率增加的同时长度不断伸长,显著区别于北翼。沙丘移动受控于沙丘本身形态,沙丘各形态参数(迎风坡长度、高度、宽度、周长、底面积)与移动速率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植被覆盖以及沙丘密度的差异导致了研究区沙丘移动速率的差异。沙丘移动前后,形态参数变化具有复杂性,而沙源丰富度差异以及丘间地灌丛沙包对沙丘形态的改变,是沙丘形态变化复杂性的主要原因。两大沙漠连接带年输沙通量170-521 t·m^(-1),均值为301 t·m^(-1)。  相似文献   
12.
汾河上游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义娟  侯志华  徐晓莉 《中国沙漠》2012,32(6):1803-1808
汾河上游流域是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独立的流域单元,是山西省太原市惟一的供水之源,也是重要水源涵养区,其土地利用方式直接影响着流域乃至山西省的生态安全。参照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方法及生态经济协调度模式,定量分析汾河上游1990-2008年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经济协调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20 a间,汾河上游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其中林地面积的增加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贡献较大,但水域面积的减少带来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减少,生态环境存在潜在危机;总体上,流域内生态经济协调度有所改善,但仍处于低协调度的边缘,尤其是流域范围内的宁武县、岚县和静乐县。  相似文献   
13.
晋西黄土高原环境退化及生态建设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义娟  苏志珠 《山地学报》2001,19(3):278-281
晋西是黄土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退化严重地制约了该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野外调查和前人成果,讨论了该区环境退化的表现形式及危害,并对环境退化的防治和生态建设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地理学发展视角下的历史流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区域单元,是区域响应的敏感区和研究热点,许多地区的自然灾害与人为损害都与流域的历史演变紧密相关。近年来出现的历史流域研究,就是对这种现象进行科学规律探寻的反映。由于这一研究涉及到自然、历史、社会、文化、管理、生态等多学科领域,枝叶浩繁。因此,仅从地理学发展的视角,揭示流域研究的地理特征、流域演变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类发展与历史流域的耦合关系。历史流域研究也具备地理学研究和发展的特点,具有综合性、历史演变性、空间相对稳定性、应用性等研究特征。在地理学发展视角下开展历史流域研究,对拓展地理研究思维,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为流域的综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库姆塔格沙漠典型线形沙丘粒度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库姆塔格沙漠不同区域典型线形沙丘不同地貌部位的表层沉积物进行了粒度分析。结果表明:线形沙丘沙物质组成的优势粒级为中沙、细沙和极细沙,所占比重分别为28.85%、30.92%和25.98%。根据沙丘剖面形态和粒度特征,该沙漠的线形沙丘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剖面形态不对称,沙物质由沙丘两翼底部向脊部逐渐细化、分选变好,分布于沙漠的东北部、中部、南部和西部;第二类剖面形态较为对称,沙物质在两翼中部最细,脊部最粗,坡脚次之,分选性无明显变化规律,分布于沙漠的东部。对这两类线形沙丘粒度特征的形成原因做了探讨,初步认为第一类是沙物质经风选的结果,而第二类则是风选、物源风化等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晋西北土地沙漠化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马义娟  苏志珠 《中国沙漠》1996,16(3):300-305
根据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样品的测试分析,认为晋西北地区现代土地沙漠化是在脆弱不稳定的自然因素基础上产生的自然沙漠化过程和人为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的人为沙漠化加速过程的迭加结果,它是人类不合理的、过度的土地利用与脆弱的生态环境间不相协调的产物。并指出,该区土地沙漠化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取决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太原市2003年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文章计算和分析了太原市2003年生态足迹:2003年该市生态足迹为5.621hm^2/人,可利用生态承载力为0.264hm^2/人,出现了5.357hm^2从的生态赤字,生态足迹是生态承栽力的21.3倍,总的生态赤字相当于自身面积的26倍;并把太原市城市生态系统的受压力程度和资源利用效率与已有的研究结果做了比较,表明该市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城市生态系统所受压力偏大;最后提出缓解城市生态压力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筛析法是测定沉积物颗粒组分的简单便捷方法,但关于振筛机对不同物料颗粒的最佳筛析时间少有报道。采用顶击式标准振筛机、1/2Φ间隔的套筛,开展了以风成沙为筛析样品、以筛析时间为变量的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筛析时间增加,粒度参数的平均粒径和分选系数有增加且趋于平稳的趋势,但参数级别未发生改变;随筛析时间的增加,个别样品的偏度和峰度级别发生改变,其余均未改变;整体上,≥35目的筛网是决定1/2Φ间隔套筛最佳筛析时间的主要标准筛,但不同特性的风成沙颗粒对不同筛网的最佳筛析时间存在差异;为保证在筛析时间增加的过程中,粒度参数级别不再发生改变,且各筛网上的沙物质颗粒质量变化较小或趋于稳定,选取供试样品的平均最佳筛析时间作为风成沙颗粒筛析的最佳时间,建议风成沙颗粒的最佳筛析时间为14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