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51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87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利用加速度记录分析P波质点的受力状态、P波质点随机震动的概率分布及其偏振现象,结果显示,P波质点随机震动的受力矢量服从三维高斯分布,其概率密度呈椭球状分布,可通过加速度记录的协方差矩阵求出偏振椭球的几何参数,从而求出震中方位角.  相似文献   
102.
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东亚大地幔楔及其在东亚大陆边缘演化中的作用逐渐被学术界重视.文章对东亚大地幔楔的物质组成、化学不均一性以及中国东部新生代板内玄武岩的成因进行综述,并尝试提出大地幔楔体系中板内岩浆的成因机制.主要认识包括:(1)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大致可以解释为高硅和低硅端员熔体的混合物.东北、华北和华南玄武岩共享一个低硅熔体端员,它具有高全碱、和型微量元素特征,其~(206)Pb/~(204)Pb较典型HIMU玄武岩偏低,Nd-Hf同位素具有(年轻的)太平洋洋壳特征,源区为含碳酸盐的榴辉岩+橄榄岩地幔.高硅玄武岩端员具有低全碱、和其Pb-Nd-Hf同位素落入印度洋型地幔范围,源区为石榴石辉石岩.高硅玄武岩同位素组成表现出地区差异:华北具有EM1型富集组分特征,华南具有EM2型富集组分特点,而东北兼有EM1和EM2两种富集组分.(2)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源区含有洋壳、水、沉积碳酸盐和岩石圈地幔组分,说明东亚大地幔楔含有大量再循环物质.根据其主要出现在大兴安岭-太行山重力梯度带以东地区,并结合滞留板块的空间分布和地幔导电率特征,推测这些再循环组分主要来源于滞留在地幔过渡带的太平洋板片,而EM1或EM2组分来自浅部的岩石圈地幔.(3)根据石榴石辉石岩和碳酸盐化榴辉岩/橄榄岩的固相线,限定高硅玄武岩和低硅玄武岩的初始起源深度分别为100km和~300km.东亚大地幔楔具有垂向不均一的结构:上部含有EM1或EM2地幔组分,显示为印度洋地幔型同位素特征,下部含有太平洋板块物质组分;自下而上H_2O和CO_2含量逐渐降低.(4)在地幔过渡带中滞留板片的脱碳和脱水作用及相关的熔融和交代作用是大地幔楔体系中板内岩浆成因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03.
作为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实现"两支撑、一提升"定位的服务载体、自然资源管理的统一底板、智慧城市的时空基础设施、数字孪生城市的空间数字底盘等,时空大数据平台已成为城市信息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时空大数据平台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对其在时空大数据汇聚、融合、管理、共享、分析,以及高可用、高并发、高弹性等方面的要求也不断提升.本文基...  相似文献   
104.
105.
106.
马亮 《湖南地质》2014,(7):20-20
"沧海桑田"一词,道出了中国人对大千世界奇异变化认识的极致。诗文曲赋中关于土地变化的就多有精妙震撼之作。最经典的莫过于杜牧《阿房宫赋》中的两句:第一句是"蜀山兀,阿房出"。蜀山山势连绵围裹,百里千里不绝,极高极大。但是,因为要造"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阿房宫,蜀山上的树木都被砍光了,山变秃了。  相似文献   
107.
吴晔  马亮 《湖南地质》2011,(6):15-15
由于实行的是干部聘任制,干得好的领导才能留下,干得不好的卷铺盖走人,这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楚国行政体系的高效率和高水平。  相似文献   
108.
吴晔  马亮 《广西地质》2011,(10):50-52
虽然,周宣王的老爸周厉王曾采取强盗手法掠夺财富,为中央政府积累了一定的实力,但终究又被国人暴动以及十几年的国中无王、周召共和时期消耗殆尽。这就像人得了一场大病一样元气尽伤,这时候频繁发动战争,饷银、粮食供应跟不上,兵器、战车、铠甲、头盔等来不及制造更新,军队也没有良好的训练,犹如病后去参加马拉松比赛一样,无疑是自取其辱、要脸不要命的举动。  相似文献   
109.
吴晔  马亮 《广西地质》2011,(9):51-52
(上) 值得欣慰的是,苦大仇深的周宣王上台后,确实做出了一番成绩。  相似文献   
110.
吴晔  马亮 《广西地质》2011,(2):47-48
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都是脚踩在土地上写成的。而中国人,又是世界上最善于种地也最乐于种地的族群。会种地的民族,自然对土地看得最重,与土地的纠葛和牵绊也就格外悠远绵长。正如柏杨在《中国人史纲》所讲述的那样",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民族像中华人这么喜爱耕种。中华人足迹所到之处,必然地会出现青葱的农田。一个中华人就是一棵树,离不开泥土,而且紧抓着泥土,根深蒂固。"人们吃土地,穿土地,生长在地上,归葬于土中。可以说,无数的先人在大地上舒展的个体命运汇集到一起,就是一部人与大地的故事集,就是一部厚重的华夏史。本期继续连载《中华五千年国土资源风云录》的第一部———《青铜时代的土地战争》。它从一个特别的角度,让我们得以窥见我们的先祖是如何去认识、了解和掌控土地资源的,它用尽可能忠于过往但又不失鲜活滋味的文字,为我们展现出惊心动魄而又趣味盎然的历史的另一面。沙场上的金戈铁马,宫廷内的权谋术数,闺房里的儿女情长……这些并不是历史的全部——人与土地的千古传奇,才更宏大,也更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