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I.INTRODUCTIONIntherecentyears,theresearchershavepaidattentiontotheproblemsofcarbonbalanceandcarboncycleintheearthecosystem,withtheincreaseofCQZamountintheearthatmosphere.Mireisoneoftheecotypesinwhichcarbonaccumulationrateisthefastest,anditisthestrongestsinkforac(Branirgd,1980).Butthereislicitedinformationavailableaboutopconcentrationovermire.SomemeasurementsaboutthetemPOralandspatialgradientofopconcentrationhavebeenmadewithinoraboveasugarbeetcanopy(Brown,1970),corncanopy(Alien,1971;R…  相似文献   
12.
新疆博斯腾湖的湖滨沼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学慧 《海洋与湖沼》1989,20(6):554-563
新疆博斯腾湖的湖滨沼泽是我国干旱区面积最大的沼泽地。稳定的水源补给是沼泽形成的主要因素,凹陷盆地为沼泽形成和泥炭堆积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场所。本区沼泽来源于水体沼泽化,沼泽类型比较单一,蕴藏着丰富的芦苇和泥炭资源。博斯腾湖及其沼泽在维持区域生态平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全球地形复杂多样,泥炭资源分布也不均衡,根据泥炭的堆积强度,概括了全球泥炭的6个堆积带:①极地弱度泥炭堆积带;②中纬度弱度泥炭堆积带;③山地弱度泥炭堆积带;④热带和亚热带弱度泥炭堆积带;⑤温带强度泥炭堆积带;⑥潮湿热带强度泥炭堆积带.根据泥炭的地表形态,划分了以下主要泥炭地类型:苔原多边形泥炭地、冻结的丘状泥炭地、高低位镶嵌的泥炭地、毯状披盖式泥炭地、凸起的贫营养泥炭地和平坦的富营养泥炭地;论述了主要泥炭地类型的分布以及每类泥炭地的特点和赋存特征;总结了估算全球泥炭地面积的研究进展.针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的大尺度泥炭地面积及分布规律的研究,提出了未来精确估算泥炭地面积的方法及泥炭地在全球碳循环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泥炭形成时期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泥炭的形成时期看,我国泥炭主要形成于全新世,也有晚第三纪上新世的古泥炭、更新世早期和晚期泥炭。近万年来,不同地带泥炭的形成和发育规律有明显差异。泥炭形成时期的探讨,有助于泥炭资源的勘查和古地理研究。  相似文献   
15.
湿地的分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湿地分类是湿地科研、保护与管理的基础。但由于世界各地湿地类型复杂多样,不同研究者对湿地界定范围、分类目的和出发点的不同,要制定一个完整而科学的定量分类指标和分类系统是比较困难的。因而,至今国际上的湿地分类系统仍不统一。1国外的湿地分类1.1《湿地公约》的湿地分类  相似文献   
16.
中国泥炭地有机碳储量分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全国泥炭资源调查的基础上(1983~1985年),结合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与有关单位多年来在全国各地泥炭调查的成果,根据泥炭的蕴藏形式、泥炭地有机碳的丰富度、泥炭地有机碳集中分布区的地貌单元和区域位置,将泥炭地有机碳按照埋藏类型和储量划分成3类(埋藏类、裸露类和裸露与埋藏兼有类)、5型(极丰富型、丰富型、较丰富型、贫乏型和极贫乏型)和31个分布区。中国泥炭地的蕴藏类型主要为裸露类,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的若尔盖高原以及东北地区的山地丘陵,包括5型12个分布区;其次是埋藏类,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沿海平原,包括4型14个分布区;裸露与埋藏兼有类泥炭地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晋北张北地区,仅包括4型5个分布区。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长春及其周围地区稻田上空甲烷浓度和稻田甲烷排放量持续2年的监测研究发现,在水稻生长季内,该区稻田甲烷排放量的变化曲线里单峰型,排放高峰出现在7月上、中旬至8月上旬的水稻孕穗期,且在此期间,稻田上空甲烷浓度和稻田甲烷排放量关系密切。采用持续淹水方式的C稻田的甲烷平均排放通量为7.65mg·m-2·h-1;采用间歇灌水方式的A、B稻田分别为0.Z7和0.72mg·m-2·h-1。人为的水管理方式和施肥对该区稻田甲烷排放具有重要影响。采用间歇灌水的水管理方式可大幅度降低稻田甲烷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18.
长春地区稻田甲烷排放量的估算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1995~ 1997年 3年的实验研究中 ,用静态箱法和气相色谱仪对长春地区不同水管理方式稻田的甲烷排放进行了采样和测量工作 ,1996年和 1997年逢晴天还同步进行了地面实验基地的卫星遥感数据 (TM和NOAA—AVHRR数据 )的接收工作。根据测算的稻田甲烷排放通量和用遥感数据提取的水稻种植面积 ,估算出区域尺度的稻田甲烷排放总量。 3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 ,长春地区水稻种植面积为 17.72 12× 10 4 hm2 ,稻田甲烷平均排放通量为 2 .984mg/(m2 ·h) ,长春地区稻田甲烷总排放量为 0 .0 2 0 3Tg/a。用灰关联方法分析了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因子 ,建立了以水稻植被指数为参数的淹灌稻田的甲烷排放通量估算模型  相似文献   
19.
中国沼泽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学慧 《湖泊科学》1993,5(1):78-84
中国沼泽研究已有三十多年历史。三十年来先后对主要沼泽分布区进行综合考察,获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填补了沼泽学科的空白。今后的沼泽研究应从下列几方面入手:(1)在查明资源的基础上,建立我国沼泽的分类体系和信息系统;(2)加强沼泽基础理论研究,逐步完善中国沼泽学科体系;(3)进行沼泽综合开发模式和泥炭利用的研究;(4)建立若干沼泽生态站和保护区,保护部分有价值的沼泽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