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7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85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01.
Sua盐湖是博茨瓦纳面积最大的盐湖之一,是南半球重要的天然碱资源.为进一步揭示该盐湖的成因,对盐湖区地下水、地表水以及晒盐场盐结晶进行了常规阴阳离子含量、D、18O和37Cl同位素组成及地下水14C年龄分析.水化学结果显示Sua盐湖的地下卤水具有富Na和K,贫Ca和Mg的特征.氢氧同位素关系和37Cl结果显示,附近河流地表水与Sua盐湖地下卤水具有密切的水力联系,而地下水对其补给作用较弱(37Cl差异为0.04‰~0.06‰).TDS-γNa/γCl关系揭示Sua盐湖地下卤水受到盐岩地层溶滤作用的影响(γNa/γCl≈1),而14C年龄(距今约2万年)表明古气候的波动变化是其重要影响因素.基于以上认识,运用PHREEQC软件对Sua盐湖地下卤水进行反向地球化学模拟,结果表明地表水的强烈蒸发浓缩以及附近地下水对盐岩地层的溶滤是控制Sua盐湖卤水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2.
文章以青海贵德盆地为研究区,在分析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采集21组水样,进行了常规化学组分、砷及氢氧同位素的分析.结果表明:(1)高砷低温地热水的水温由于受到中生代印支期花岗岩岩浆余热通过基底隐伏断裂供给的影响,达到16.3 ~68.5℃,远高于盆地多年平均气温,其砷含量在10.4 ~ 35.4μg/L,主要赋存于新近系贵德群承压自流水中;(2)盆地高砷地热水的pH较高,均大于8.2,氧化还原电位显示负值,为还原环境,水化学类型复杂,占主导的阳离子是(Na++K+)和Ca2,阴离子是HCO3-;(3)高砷地热水δ18O和δD的范围分别为-10.90‰ ~-12.32‰和-70.1‰~-84.4‰,氘盈余(d)值为12.78‰~15.02‰,说明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4)相较于内蒙河套平原高砷地下水和云南腾冲地区高砷高温地下水,贵德盆地高砷低温地热水也赋存于碱性还原环境,但TDS较低,水化学类型不同,这与当地的地质背景有关;(5)盆地的地热异常不仅促进了地下水中砷水平和垂直迁移,与高温伴生的偏碱性的还原环境也加剧了地热水中砷的释放,最终导致水中砷浓度增加.  相似文献   
103.
基于萨利莫斯盆地基础地质条件,以石油地质理论为指导,对盆地的生储盖条件及成藏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多因素叠合的方法对盆地潜在有利区进行了预测。分析认为,萨利莫斯盆地是新元古代末期克拉通内断陷基础上形成的克拉通盆地,形成古生界和中-新生界两套沉积充填序列。盆地内主力烃源岩和储盖层均发育在古生界序列中。泥盆系然迪亚图巴组页岩是盆地中的主力烃源岩;石炭系朱鲁尔组砂岩和泥盆系俄勒组砂岩是最有利的储集层段,与石炭系卡让利组、朱鲁尔组的蒸发岩和页岩构成良好的储盖组合。受岩浆侵入的影响,烃源岩的生排烃分为岩浆侵入前和侵入后两个阶段,并以第二阶段为主生排烃阶段;受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盆地具有多期成藏的特征,最后一期成藏决定了油气的最终分布。盆地勘探经验表明,油气田往往位于断裂带周围,并受烃源岩的发育位置控制。因此,认为盆地中烃源岩发育区内的断裂带周围是油气田,特别是气田的有利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04.
朱建成  马腾 《福建地质》2012,31(2):175-184
通过物元特征与MAPGIS属性联接技术,将物元评价模型引入MAPGIS中,实现基于MAPGIS的晋江市地下水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为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5.
洞庭湖平原西部地区浅层承压含水层是当地主要的地下水开采层,却面临严重的水质型缺水问题,其中以铵氮异常最为典型,但目前对于其来源和富集机制的认识十分薄弱。以洞庭湖平原西部为研究区,沿区域地下水流方向对地下水样品进行水文地球化学分析,旨在查明地下水中铵氮的来源,揭示地下水流动对铵氮富集的控制机理。结果表明:NH4-N质量浓度为0.05~16.75 mg/L,且与DOC、HCO3-、As、Fe2+、Mn、P质量浓度呈现较好正相关性;而高质量浓度的NH4-N对应着很低质量浓度的Cl-、SO42-、NO3-和很低的Cl/Br比值,可以推测浅层承压水中的铵氮主要由天然有机质矿化作用产生,而非人为输入。沿着地下水流向,NH4-N和As、Fe2+、Mn质量浓度均显著升高,说明由于水流越来越滞缓,含水介质颗粒越来越细,沉积物有机质越来越富集,含氮有机质矿化作用逐渐增强,使得NH4-N质量浓度逐渐升高,并形成了还原性逐渐增强的地下水环境,相关地球化学过程产生的还原性组分(砷、铁、锰等)也逐渐富集。本研究进一步丰富了地下水原生铵氮的成因理论,可为当地的供水安全保障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6.
2010~2014年,我国矿产资源重要勘查成果不断涌现。为开展矿产勘查进展长期动态跟踪与成果集成,进一步服务十三五全国矿产勘查规划部署,笔者依托原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承担的地质调查项目,以我国21个重点成矿区带和铁、铜、铝等14类重要矿种的勘查进展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勘查成果特征,开展了成果概况、分布区域、探获资源量、加权平均品位等多方面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07.
江汉平原原生劣质地下水问题日趋严重,地下水中砷、亚铁、锰、铵态氮含量严重超标,对居民生产生活和饮用水安全造成了不利影响,但相关研究仍较为薄弱。以汉江下游典型河流渗滤系统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内距离汉江5 km及主要支流2 km范围内的地下水样品的水化学成分及原生劣质组分进行测试分析,旨在查明江汉下游河流渗滤系统原生劣质地下水的分布特征,并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平面上,地下水原生劣质组分呈高度空间异质性,相邻的采样点浓度可能相差很大,极大值点多出现在河流拐弯处;垂向上,地下水中As、Fe2+、Mn、NH4-N高值多出现在20 m左右的深度;强烈的还原环境、中性pH值和富含有机质是该层地下水富集原生劣质组分的主要原因;河流渗滤通过改变地下水的氧化还原条件、酸碱条件和有机质含量影响河流渗滤系统原生劣质地下水的分布。  相似文献   
108.
从研究娘子关泉群出露区堆积的不同时期泉钙华入手,对泉群自中更新世以来的发育阶段进行了划分,在此基础上,运用地下水流动系统理论分析了泉群的时空演化过程.这一过程包括4个阶段:Q2时期的泉群发育雏形期,Q3时期的泉群发育全盛期,Q4时期的泉群发育相对稳定期和近代泉群流量衰减期.随着时间的推移,泉点出露位置有规律地发生横向迁移和垂向下移.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引起区域性地下水位降低,从根本上改变了岩溶水流动系统的动态平衡,导致有的泉已干涸,有的将要干涸,泉群流量总体上呈现持续衰减趋势.  相似文献   
109.
探讨水-岩系统中同位素平衡程度对深层地下水的区域性和局部性动力条件的指示作用。举例说明地壳深部水的垂向迁移和侧向运动的判定。  相似文献   
110.
进行了U(VI)在粘土上吸附的批实验,其中,粘土样采自我国南方某大型铀尾矿库库底。实验结果表明U(VI)在粘土上的吸附与浸泡液的pH值呈强烈的非线性关系,在pH值近中性时,U(VI)在粘土上的吸附达到了一个最大值,而在偏酸性或偏碱性条件下,U(VI)在粘土上的吸附迅速减少;运用表面络合理论建立了U(VI)在粘土上吸附的表面络合模型(DLM),该模型很好地拟合了实验数据。模型检验表明,它可以精确预测U(VI)在不同热力学条件下的吸附行为;此外,模拟结果表明,U(VI)的粘土上吸附在酸性条件下受固液比(M/V)影响明显,而在碱性条件下主要受浸泡液中HCO3^-和CO3^2-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