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7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85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毛细水带对Cr(VI)的阻污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22.
结合城市车载激光扫描点云道路数据与地物点各自的特点和空间分布,用路面点云控制道路两侧地物点云进行滤波,从而实现道路路面点和地物点的分离,并根据城市道路中含有高出路面边缘的路缘石的结构特性设置阈值来提取路缘石,通过设置合适的格网及其邻域格网中点的密度特性进一步滤波路缘石,生成道路边线。  相似文献   
23.
江汉平原水质性缺水问题日益突出,识别江汉平原地下水流系统分布模式,对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江汉平原典型区域,综合水文地质条件、水动力场及水化学同位素指标深入分析地下水补给过程、水岩作用及滞留时间.得出由于碳酸盐岩的溶解,研究区的地下水化学类型属于HCO3-Ca (Mg)型.地下水中典型离子随深度增加逐渐降低,同位素随深度增加逐渐偏负,表现出地下水流系统呈局部与区域水流系统的特点,系统深度界限在10~20m.独立而复杂的局部水流系统在平枯水期地下水向河渠地表水排泄.根据3H的含量,局部水流为现代水,水循环交替迅速.受地形控制,中深层地下水总体由西和西北向东和东南径流,汇入汉江和长江,为区域水流系统.由于补给源的高程效应,区域水流的18O值存在明显分区,指示不同的补给来源与水流路径.山前丘陵区基本为现代水,向平原腹地纵深至汉江和长江排泄区,地下水年龄在几百年至6000a不等,水循环交替缓慢.研究发现江汉平原低洼排泄区存在区域水流的顶托补给,可为原生劣质水的分布与聚集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4.
孙晓梁  杜尧  邓娅敏  陶艳秋  马腾 《地球科学》2021,46(7):2555-2564
地下水排泄在湖泊水量及营养盐均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地下水向湖泊排泄的量化是关键,但目前对其时间变异性的研究却十分薄弱.针对这一科学问题,以长江中游重要调蓄湖泊-洞庭湖为例,通过收集1996~2017年洞庭湖流域的水文和气象数据,基于质量平衡模型,查明地下水排泄对洞庭湖水量均衡的贡献以及地下水向洞庭湖排泄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结果显示:(1)枯水期时地下水排泄量为(0.17~1.51)亿m3/d,地下水排泄强度为38.74~207.26 mm/d,地下水排泄对湖泊水量均衡的贡献为8.70%~30.37%;(2)地下水排泄量、地下水排泄强度、地下水排泄对湖泊水量均衡的贡献在1996~2017年间均呈现出明显的先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三峡水库蓄水后至三峡工程全面竣工初期的地下水排泄相较于三峡水库蓄水前和三峡工程全面运行后显著降低;(3)三峡工程运行对长江水位及地下水位的改变可能是引起湖底地下水排泄时间变异性的重要原因.为洞庭湖区域的水量均衡提供了新的认识,也为今后洞庭湖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区域生态安全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5.
近年来,神农架松柏镇居民的结石病时有发生.并有增长的势头。为了解地质环境尤其是饮用水对病患的影响,笔者现场对患病情况以及各种水源(包括河水、泉水、自来水)的来源、化学组成和放射性进行了调查,运用水质常规方法和原子吸收光谱分别测定了离子和微量元素。同时,与地质环境类似的木鱼镇进行了对比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两地地表水、地下水的各种指标均未超出“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卫生标准”。(CJ3020-93),且松柏镇水体中的放射性(γ射线)低于木鱼镇,而居民的患病率却远高于木鱼镇,可见松柏镇的水环境与居民的结石病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6.
地下水与环境变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王焰新  马腾  郭清海  马瑞 《地学前缘》2005,12(Z1):14-21
环境变化研究是当前国际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界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作为全球水循环的重要环节,地下水是全球环境变化的受体和信息载体。地下水及其沉积物的物理、化学指标,诸如地下水水位、宏量组分、微量组分、同位素、惰性气体等可以用作不同时间尺度上环境变化的指示剂。从地下水及其沉积物中识别和提取高分辨率的环境变化信息,实现对环境变化的预警功能是地下水科学向环境科学延伸的重要方向;而随着全球淡水资源紧缺形势不断恶化,全球环境变化、特别是全球气候变化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成为水文地质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7.
提出一种从纸浆工业废水中提取重金属的前景的方法:矿物形态的碱性人造地球化学垒地。进行一系列以碳酸盐岩和褐煤灰为地球化学对垒、用工业废水人进行渗漏的室内试验。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元素在地球化学垒中沉淀过程的物理-化学模型。该研究途径不仅可以预测经专门处理过的水的组成,而且可以从热力学的角度优化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28.
1IntroductionSongbaiTown—thecapitaloftheShengnongjiaforestdistrictisthecenteroflocalpolitics,eco nomicsandculture ,anditisalsoanimportanttourismbase.Butinrecentyears,thelocalinhabi tantsinthisareahavesufferedfromcalculusdiseaseoccasionallyandthediseaseseemstobeofmoreandmorefrequentoccurrence .Thisnotonlycausesmasspanicandinfluencesnormalworkandstudyofthelocalpeople ,butalsobringsaboutnegativeeffectsontouristindustryofthisareaandrestrictsthedevelopmentoflocaleconomy .Inordertounderstandthesta…  相似文献   
29.
柴达木盆地盐湖物质来源识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重要的盐矿资源战略基地,深入认识其物质来源具有重要的科学及社会意义。本研究根据柴达木盆地盐湖水、晶间卤水,以及格尔木河流域地表水、地下水化学组成,利用多元统计方法,探讨盆地区盐湖物质来源。结果显示:从山前到湖区,水体溶解性总固体逐渐增大,微量组分含量也逐渐升高,二者均表现为晶间卤水盐湖水格尔木河流域水体;阳离子变化趋势为:补给源头由昆仑山雪融水以Ca2+为主过渡到格尔木河流域以Na+为主;再到盐湖区以Mg2+为主;阴离子则从以HCO-3为主逐步过渡到以Cl-为主;盐湖水和晶间卤水的化学组成差异显著。因子分析表明,对于格尔木河流域河水和地下水,岩石风化淋滤是其化学组分的主要来源。而岩石风化淋滤来源和深部水来源对柴达木盆地不同盐湖区化学组成的贡献率差异很大,该差异取决于周围岩石的化学组成和深部水的存在及其化学组成,以及断层是否导通为深部水补给盐湖提供了通道。  相似文献   
30.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当前国家重大战略。合理规划与部署丝绸之路经济带地质调查工作,发挥地质调查工作重要支撑作用,对促进经济建设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简介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况及重大意义,概述经济带地质矿产与资源概况,分析经济带建设对地质调查工作的需求,并提出了经济带全区基础性地质图件统一编制、促进经济发展的能源与重要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服务城镇化建设的环境地质与工程地质调查、保障用水安全的水文地质调查与成果服务、保障群众生命安全的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预警、服务特色农业发展的重点地区生态农业地质调查、支撑境外战略的优势能源与矿产资源潜力合作调查评价等7大重点工作内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