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44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2OO2年冬季象山港大型底栖生物生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拟建的浙江宁海电厂环境评价项目的要求,于2002年冬季对象山港水域大型底栖生物进行了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生物43种,其中多毛类的种类最多,其次是软体动物和棘皮动物,分别占总种数的44%、26%和21%,全区总平均生物量为103.32g/m2,总平均栖息密度为123个/m2。通过种类相似性聚类和数值多维尺度的分析得出,该区大型底栖生物可划分为5个群落: 为翅状索沙蚕-寡鳃卷吻沙蚕-奇异稚齿虫群落; 为纵肋织纹螺-缩头节节虫群落; 为高骨片沙鸡头-菲律宾蛤仔-凸镜蛤群落; 为棘刺锚参群落; 为洼颚倍棘蛇尾-纵肋织纹螺-黄短口螺群落。群落间的种类和数量呈明显差异。同时,还对影响底栖生物分布的环境因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2.
在传统鲍育苗的基础上 ,总结出一套适合我国南方沿海的鲍工厂化育苗的工艺流程 ;该项技术具有操作简便 ,应用后鲍苗产量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43.
象山港网箱养鱼区大型底栖生物生态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2000年象山港网箱养鱼区和邻近对照区的4季采样,对该区大型底栖生物进行了分析研究,共鉴定出大型底栖生物41种,网箱养鱼区周边种类39种,对照区9种,约占象山港总种数的58%,网箱养鱼区周边生物量和密度(91.92g/m2和114.96个/m2)明显高于对照区(10.61g/m2和48个/m2).在网箱养鱼区周边沉积物中主要因子均高于对照区,其中硫化物高出4倍多,在网箱养鱼区周边硫化物较低的站位生物量较高,而在网箱养鱼区中央沉积物年均累积速率约25cm,已成黑色并有浓烈异味,未见大型底栖生物分布.  相似文献   
44.
玉环坎门排污口邻近岩相潮间带生物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2002年8月对玉环坎门污水处理厂排污口邻近岩相潮间带生物进行定性和定量样品采样,共鉴定出生物57种,其中大型藻类8种、多毛类动物2种、软体动物28种、甲壳类动物13种、棘皮动物1种和其它类动物5种。该排污口邻近两侧岩相潮间带平均生物量为1544.72g/m2,平均栖息密度为3948个/m2。位于排污口左侧的I断面生物量和栖息密度(2406.19g/m2和7415个/m2)明显高于II断面(683.27g/m2和484个/m2),I断面的生物多样性指数(0.91)和均匀度指数(0.39)小于II断面(1.80和0.68);两条断面生物量垂直分布均为中潮区>低潮区>高潮区,I断面栖息密度分布为中潮区>低潮区>高潮区,II断面栖息密度分布为中潮区>高潮区>低潮区。对排污口邻近岩相潮间带生物生态分析表明,该潮间带生物数量的水平分布受海岸开敞度的影响,而垂直分布则与潮区的不同和浪击度的强弱有关。  相似文献   
45.
台州列岛海域贝类种类组成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浙江省海岛资源调查资料 ,对台州列岛海域的贝类作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该区共发现贝类 46种 ,隶属 2纲 8目 2 4科。种类组成以广温广布种为主 ,其次为亚热带种 ,暖温带种和热带种所占的比例较少。全区平均生物量为 1 8.0 6g/m2 ,平均栖息密度为 2 67.1 6个 /m2 。数量季节变化显著。这些特征与海流、沉积物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6.
首次对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的主要动物的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常见的20种动物胃含物中,共鉴定出微、小型藻类83种。不同生境的动物食物的优势种类组成是不相同的。各动物胃含物种类组成和数量与其海区生境中的优势微、小型藻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基本相吻合。海洋动物摄食微、小型藻类具有季节变化,夏季虾类、鱼类的胃含物中均有出现的微、小型藻类种类高于其它季节。藤壶、贝类胃含物中均有出现的微、小型藻类种类数春季高于夏、秋、冬季。  相似文献   
47.
Macrobenthos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Yellow and East China Seas in four seasons during 2011 to 2012. The seasonal distribution of macrobentho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environmental factors were analyzed. A total of 562 macrobenthic species were identified, with polychaetes and mollusks accounting for 67% of the total number of species. A similarity percentage(SIMPE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dominant species were bivalve mollusks in the Yellow Sea and small-sized polychaetes in the East China Sea. A two-factor analysis of variance showed significant seasonal variations in species number, density and diversity index, and significant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biomass and density. Two-factor community similarity analysis also showed significant seasonal and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macrobenthic communities.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main environmental factors af fecting the macrobenthic communities were water depth, temperature, dissolved oxygen, and inorganic nitrogen.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significant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in macrobenthos in the two seas. Sediment properties and water mass characteristics are speculated to be the causes of regional differen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