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5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101篇
测绘学   85篇
大气科学   76篇
地球物理   109篇
地质学   366篇
海洋学   103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70篇
自然地理   9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5年   2篇
  1963年   4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21.
从技术、经济、组织等方面采取措施,综合管理好实验测试设备,以利于设备经常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达到增效减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822.
付金存  李豫新 《地理科学》2014,34(9):1093-1098
借鉴新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框架,从人口与产业集聚匹配性的视角分析了新疆地区差距形成的微观机制,通过引入内含空间因素的测度指标,对新疆地区差距现状及其演进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新疆地区差距是集聚机制作用下人口与产业(进而产出)集聚不匹配的结果,在此机制作用下,新疆地区差距呈现明显的梯度特征,各梯度之间差距明显,其中第一梯度和第四梯度地区人口与产业集聚的不匹配是新疆地区发展失衡的主要动因。为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未来新疆政策设计的基本思路是立足其特殊区情,先“动钱”、再“动人”,通过集聚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逐步实现区域间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23.
计算机软件辅助设计钻孔轨迹及其跟踪定位与监控是现代定向钻探工程和深部资源勘探发展的需要,针对地质勘探钻
探工程特点和技术要求,多功能定向钻探软件开发以钻孔轨迹设计与分析监控为主,兼顾地质钻探工程技术成果生成,软件系统
功能包括钻孔弯曲规律分析、钻孔轨迹坐标定位计算、初级定向钻孔设计、受控定向钻孔轨迹设计、三维空间钻孔轨迹动态演示和
钻孔地质设计书生成、钻孔地质柱状图生成、钻探工程技术综合图生成,软件系统经实例验证并应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824.
上海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形态演变的信息熵与分维分析   总被引:80,自引:6,他引:74  
借助系统论中的信息论思想,分析了近50年来上海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和均衡度;利用分形理论中的边界维数和半径维数对上海中心城区土地利用形态进行了定量判断,揭示了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与形态演变特征并分析了这些特征形成的主要自然、交通、政策和经济因素.研究表明,近50年来上海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和均衡度均出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城市用地结构正向均衡状态发展.城市土地利用形态演变的主要驱动力为经济发展和政府调控,同时受到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的制约.  相似文献   
825.
中条山上玉坡地区黑云母片岩成岩时代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条山上玉坡背斜核部主要有北峪花岗岩、变富钾流纹岩及(角闪石/方柱石)黑云母片岩为主的变镁铁质杂岩出露.上玉坡的黑云母片岩类的归属及成因争论已久.空间上, 上玉坡黑云母片岩类岩石及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了一个以背斜核部为中心的环形的递变带, 岩石的主要造岩矿物特征及K、Ca、Na、Rr、Sr、Ba受退变质韧性剪切带高盐度流体改造均发生系统变化, Ta及LREE也显示有明显变化.上玉坡变富钾流纹岩LA-MC-ICPMS测年获得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2 164±8.9 Ma, 与绛县群竖井沟组富钾流纹岩(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2 161.3±1.5 Ma)同时代产出.上玉坡产出的变富钾流纹岩-黑云母片岩与铜矿峪分布的绛县群双峰式火山建造岩性组合类似, 推断上玉坡背斜核部产出的黑云母片岩产出于2.20~2.15 Ga.使用在流体中保持相对稳定的高场强元素对图解, 判断中条山黑云母片岩的原岩更可能为亚碱性镁铁质火成岩, 并非前人认识的"超钾基性火山岩", 综合中条山古元古代地质特征, 该地区古元古代可能处于与俯冲活动有关的张性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826.
利用PSInSAR时间序列研究拉奎拉地震位移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9年4月6日意大利拉奎拉(LAquila)Mw6.3级地震9景ENVISAT重轨单视复数据采用双轨模式进行永久散射体(Persistent Scatterer,PS)处理,获得了此次地震时序位移场,结合PS位移场Delaunay算法数值分析,结果表明:1)Envisat干涉雷达完整而清晰地探测到了地震前后位移场变化过程及其在不同阶段与震源断裂相关的不同形变特征:震前蠕动位移-明显变形-震期快速突变-震后量级明显减缓的持续变形;2)在此次分析的约54×59km2区域内,震中以西为大面积上升区,视线向最大上升量为130mm;震中以东为下降区域,但下降集中在破裂区,主要在发震过程及震后形成,视线向最大下沉量为210mm,与GPS监测结果一致;3)地震产生的破裂主要分布在约22×14km2范围内,沿NW走向、SW倾斜的Paganica-S.Demetrio正断层展布,方向约135°;4)本文为探索利用PSInSAR时间序列进行地震趋势预测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案例.  相似文献   
827.
在应用有限差分FLAC3D软件对黄土高原小流域概化模型塑性屈服区分布规律进行数值模拟的基础上,采用基于FLAC3D的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和简化一次二阶矩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小流域概化模型重力侵蚀稳定可靠度和破坏概率。结果表明:小流域剪切塑性区域主要分布于坡面和沟坡大部分区域,张拉塑性区域主要分布于梁峁顶和梁峁坡上部;小流域边坡整体破坏概率达到28.6%,高于1%,表明流域重力侵蚀处于高破坏概率范畴之内,处于不可接受的风险水平,需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以提高其稳定性;采用安全系数法和可靠度相结合的二元指标评价体系分析和评价边坡稳定性,能获得更为合理、可靠的分析结果。相关数值模拟和稳定可靠度分析结果可应用于流域重力侵蚀研究中,为推动流域侵蚀产沙时空规律研究的深入发展和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28.
巴颜喀拉块体北东地区现今水平运动与变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GPS数据研究了巴颜喀拉块体北东地区现今水平运动与变形特征。 在球坐标系中解算了各应变分量, 分析了应变率场的空间分布特征, 并与地球物理学和地震地质学研究结果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 最新的GPS速度场结果表明, 巴颜喀拉块体北东地区与高原整体运动性质一样具有顺时针向南东方向旋转的特征, 自西向东和北东方向测站水平运动速度呈现明显的衰减特征。 应变场结果显示, 研究区以北东向的主压应变为主, 伴随着近北西向的张性应变。 应变较强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活动块体的边界断裂东昆仑断裂带的东段塔藏段和龙门山断裂带上。 东昆仑断裂带东段塔藏段的主压应变明显, 结合地震地质和活动构造资料, 认为东昆仑断裂带东段塔藏段的运动性质自西向东发生了改变, 水平滑动速率逐渐减小, 垂向运动逐渐增强。 研究区GPS速度场和应变场的这一变形特征表明, 青藏高原内部的块体运动特征较为明显, 变形主要集中在作为活动块体边界的活动断裂带上, 边界断裂带的运动特征在调节活动块体间的相互运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29.
东昆仑断裂带东部塔藏断裂地震地表破裂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东昆仑断裂带作为青藏高原中东部的巴颜喀拉地块北缘边界断裂带, 研究其强震破裂行为对于认识断裂带活动性及分析川西北地区未来地震危险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沿断裂发育的大量断错地貌勘查、 典型微地貌DGPS测量及样品年代测定, 认为东昆仑断裂带向东的强震活动性延伸至若尔盖盆地北侧, 即东昆仑断裂带东部塔藏断裂的罗叉段。 此段在卫星影像上呈清晰的灰黑色、 灰黄色线性条带, 地震形变带主要表现为断层陡坎、 坡中谷、 冲沟和阶地位错、 植物异常呈线性分布、 跌水、 断层泉、 断塞塘以及伴随地表错动而出现的滑坡、 垮塌和倒石堆。 这些破裂现象沿先存断层断续分布, 组成长约50 km的“L”形地震形变带。 断裂活动造成冲沟和阶地左行运动, 位错量主要集中在5.5~6.0 m、 18~23 m、 68~75 m和200~220 m范围。 最近地震发生在(340±30)~(500±30)BP间, 宏观震中位于本多村西北5~7 km, 震级为MW7.3左右, 同震位移最大值为6 m, 水平位错量为5.5~6.0 m, 垂直位错量一般为0.2~0.5 m, 其比例为51~101。 对地震形变带中的各种变形遗迹和地震地表破裂特征的研究表明, 塔藏断裂是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 确定了塔藏断裂为全新世活动断层, 近期断层在压剪切作用控制下以左行运动为主, 兼有少量逆冲分量, 同东昆仑断裂带其他段的活动性质相似, 认为东昆仑断裂带延伸至若尔盖盆地北侧, 研究结果支持“大陆逃逸”模型。  相似文献   
830.
何本茂  韦蔓新 《海洋科学》2012,36(2):96-102
根据北海湾1995~2004 年10a 间8 个航次的调查资料, 分析研究了该湾溶解无机氮的含量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该湾溶解无机氮(DIN)含量具有春夏季较高、秋冬季较低的变化特点, 突出了南流江迳流的重大贡献作用; 在DIN 中, 所有航次均具有NO3-含量较高、NH4+含量次之、NO2- 含量最低的分布特征, 而且除2004 年秋季外, NO3- 所占DIN 的比值均在63.38%以上, 已成为该湾DIN 的主要存在形式; 通过不同时期的对比分析, 得出该湾DIN 具有春秋季显著上升、冬夏季显著下降的变化规律, 增养殖排废起主导影响作用; 相关分析显示, DIN 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 以与盐度出现的机率最多、显著性也最高, 与COD 的相关性次之, 与其余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依次排列为pH>DO>Chl.a, 与3 种形态氮之间则以NO3- 和NO2- 最为密切, 7 个航次达到了显著正相关水平, 而与NH4+的显著正相关只出现在迳流影响较小的秋冬季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