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5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101篇
测绘学   85篇
大气科学   76篇
地球物理   109篇
地质学   366篇
海洋学   103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70篇
自然地理   9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5年   2篇
  1963年   4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51.
东昆仑断裂带东部塔藏断裂地震地表破裂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东昆仑断裂带作为青藏高原中东部的巴颜喀拉地块北缘边界断裂带, 研究其强震破裂行为对于认识断裂带活动性及分析川西北地区未来地震危险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沿断裂发育的大量断错地貌勘查、 典型微地貌DGPS测量及样品年代测定, 认为东昆仑断裂带向东的强震活动性延伸至若尔盖盆地北侧, 即东昆仑断裂带东部塔藏断裂的罗叉段。 此段在卫星影像上呈清晰的灰黑色、 灰黄色线性条带, 地震形变带主要表现为断层陡坎、 坡中谷、 冲沟和阶地位错、 植物异常呈线性分布、 跌水、 断层泉、 断塞塘以及伴随地表错动而出现的滑坡、 垮塌和倒石堆。 这些破裂现象沿先存断层断续分布, 组成长约50 km的“L”形地震形变带。 断裂活动造成冲沟和阶地左行运动, 位错量主要集中在5.5~6.0 m、 18~23 m、 68~75 m和200~220 m范围。 最近地震发生在(340±30)~(500±30)BP间, 宏观震中位于本多村西北5~7 km, 震级为MW7.3左右, 同震位移最大值为6 m, 水平位错量为5.5~6.0 m, 垂直位错量一般为0.2~0.5 m, 其比例为51~101。 对地震形变带中的各种变形遗迹和地震地表破裂特征的研究表明, 塔藏断裂是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 确定了塔藏断裂为全新世活动断层, 近期断层在压剪切作用控制下以左行运动为主, 兼有少量逆冲分量, 同东昆仑断裂带其他段的活动性质相似, 认为东昆仑断裂带延伸至若尔盖盆地北侧, 研究结果支持“大陆逃逸”模型。  相似文献   
852.
利用PSInSAR时间序列研究拉奎拉地震位移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9年4月6日意大利拉奎拉(LAquila)Mw6.3级地震9景ENVISAT重轨单视复数据采用双轨模式进行永久散射体(Persistent Scatterer,PS)处理,获得了此次地震时序位移场,结合PS位移场Delaunay算法数值分析,结果表明:1)Envisat干涉雷达完整而清晰地探测到了地震前后位移场变化过程及其在不同阶段与震源断裂相关的不同形变特征:震前蠕动位移-明显变形-震期快速突变-震后量级明显减缓的持续变形;2)在此次分析的约54×59km2区域内,震中以西为大面积上升区,视线向最大上升量为130mm;震中以东为下降区域,但下降集中在破裂区,主要在发震过程及震后形成,视线向最大下沉量为210mm,与GPS监测结果一致;3)地震产生的破裂主要分布在约22×14km2范围内,沿NW走向、SW倾斜的Paganica-S.Demetrio正断层展布,方向约135°;4)本文为探索利用PSInSAR时间序列进行地震趋势预测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案例.  相似文献   
853.
何本茂  韦蔓新 《海洋科学》2012,36(2):96-102
根据北海湾1995~2004 年10a 间8 个航次的调查资料, 分析研究了该湾溶解无机氮的含量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该湾溶解无机氮(DIN)含量具有春夏季较高、秋冬季较低的变化特点, 突出了南流江迳流的重大贡献作用; 在DIN 中, 所有航次均具有NO3-含量较高、NH4+含量次之、NO2- 含量最低的分布特征, 而且除2004 年秋季外, NO3- 所占DIN 的比值均在63.38%以上, 已成为该湾DIN 的主要存在形式; 通过不同时期的对比分析, 得出该湾DIN 具有春秋季显著上升、冬夏季显著下降的变化规律, 增养殖排废起主导影响作用; 相关分析显示, DIN 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 以与盐度出现的机率最多、显著性也最高, 与COD 的相关性次之, 与其余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依次排列为pH>DO>Chl.a, 与3 种形态氮之间则以NO3- 和NO2- 最为密切, 7 个航次达到了显著正相关水平, 而与NH4+的显著正相关只出现在迳流影响较小的秋冬季节。  相似文献   
854.
付金存  李豫新 《地理科学》2014,34(9):1093-1098
借鉴新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框架,从人口与产业集聚匹配性的视角分析了新疆地区差距形成的微观机制,通过引入内含空间因素的测度指标,对新疆地区差距现状及其演进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新疆地区差距是集聚机制作用下人口与产业(进而产出)集聚不匹配的结果,在此机制作用下,新疆地区差距呈现明显的梯度特征,各梯度之间差距明显,其中第一梯度和第四梯度地区人口与产业集聚的不匹配是新疆地区发展失衡的主要动因。为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未来新疆政策设计的基本思路是立足其特殊区情,先“动钱”、再“动人”,通过集聚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逐步实现区域间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55.
计算机软件辅助设计钻孔轨迹及其跟踪定位与监控是现代定向钻探工程和深部资源勘探发展的需要,针对地质勘探钻
探工程特点和技术要求,多功能定向钻探软件开发以钻孔轨迹设计与分析监控为主,兼顾地质钻探工程技术成果生成,软件系统
功能包括钻孔弯曲规律分析、钻孔轨迹坐标定位计算、初级定向钻孔设计、受控定向钻孔轨迹设计、三维空间钻孔轨迹动态演示和
钻孔地质设计书生成、钻孔地质柱状图生成、钻探工程技术综合图生成,软件系统经实例验证并应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856.
周婧  杨庆媛  信桂新  冯应斌  戴佩淇 《地理研究》2010,29(10):1767-1779
贫困山区农户兼业现象普遍,对相关的土地利用活动影响深刻。采用重点与随机抽样、参与式农村评估和景观格局分析等方法,从微观尺度定量分析了云阳县568户农户兼业行为与居民点用地形态变化的相互关系,可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居民点用地整理挖潜提供认识依据。结果表明:(1)云阳县农户兼业现象普遍,依据非农收入与农业收入差、非农劳动投入比重,将农户划分为纯农业型、农业主导型、农工兼具型、非农主导型、非农业型五种兼业类型;(2)老龄和女性人口少、且平均文化水平较高的农户兼业水平最高,人口数量多、分工多元化的农户兼业水平居中;(3)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生计活动的纯农业型与农业主导型农户,居民点用地规模变化较小,约为180m2,土地利用粗放且多样化程度高,其中,纯农业户圈养与堆棚用地比重较高,农业主导型院坝用地比重较高;(4)农工兼具型农户的居民点用地规模扩大,约为190m2,土地利用集约度得到提高,且多样性下降,堆棚用地弱化,住房用地占主导;(5)逐渐退出农业生产的非农主导型与非农业型农户,居民点用地规模缩减,约为160~130m2,土地集约度较高,多样性下降,居民点中生产性用地比重下降、居住性用地比重上升。研究认为,农村居民点整理挖潜必须与农户的兼业需求相适应。  相似文献   
857.
玛多—甘德断裂甘德段晚第四纪活动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玛多—甘德断裂是巴颜喀拉块体内部的一条活动断裂。 通过野外调查发现, 在玛多-甘德断裂的甘德段保留有一条较好的地震地表破裂带。 破裂带整体走向NW向, 长约为50 km。 野外获得的最大左旋水平位移7.6 m, 最大垂直位移4 m。 沿破裂带有大量地震活动的遗迹, 地表破裂类型十分丰富。 通过对各种地质地貌现象的调查与分析, 认为该破裂带形成时代较新。 断裂带在地貌上发育有线性排列的垭口、 断层三角面、 断层陡坎、 断层泉、 断错水系、 山脊扭错、 断塞塘、 鼓包等现象。 根据野外考察并结合现有资料分析, 该破裂带可能是该区域内历史上一次较为强烈地震的产物。 据此推断, 巴颜喀拉块体内部的玛多—甘德断裂晚第四纪以来可能有过强烈的活动并至今活跃。  相似文献   
858.
InSAR测量的初步研究长江三峡工程库首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正在进行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将建成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水库,已有的研究表明, 高坝水库有可能诱发中强地震.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已成为测量地球表面变化极具潜力的技术.对欧洲遥感卫星ERS-1与ERS-2的SAR数据的初步分析表明:只要时间跨度不太长,在有植被覆盖、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亦能获得较为理想的干涉图像.结合三峡地壳形变监测网络,利用InSAR技术完全有希望识别三峡工程蓄水过程的地表变形.  相似文献   
859.
由各台站以天頂儀、攝影天頂筒、稜鏡等高儀或其他儀器觀測所得的緯度值可組成各該台站緯度變化的平滑曲綫。應用個别台站的緯度變化值或組合一定台站的數據,就可以計算極點的坐標。國際緯度組織(ILS)早自1899年就組合了北半球39°8′同一緯度綫上幾個台站、使用同樣的觀测儀器、觀測星表和程序所得的緯度变化來計算極點坐標,以後還絡續組織了一些南緯的台站進行觀测。1955年在都伯林舉行的第9屆國際天文協會大會上更决議由國際緯度組織及時供給國際時間局(BIH)以資料來計算參加國際時  相似文献   
860.
一、工作目的和方法由緯度观測以考究地球极点移动是緯度工作最終目的之一.国际緯度中央局近年研究用什么方法来导出地极移动,因缺少文件,我們不十分清楚.用其他方法是否能和中央局异途同归,結果相差多少,还是一个疑問. 我們在苏联学习时,在博士指导下,和苏联等同志一道,作了极点座标之計算.但由此所得极移曲綫与中央局所公布的比較,虽然大致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