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90篇
地球物理   90篇
地质学   38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71.
1996年南京连续5天浓雾的物理结构特征   总被引:70,自引:5,他引:65  
1996年12月27~31日,南京地区连续出现了浓雾天气。利用ADAS系统对大气边界层的探测资料,揭示了雾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大气边界层结构特征,研究了雾的宏观发展物理过程;利用三用滴谱仪取样资料,分析了雾的微物理结构特征,讨论了影响微结构的主要因子及与宏观发展过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2.
综合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地震地下水研究中的一些热点问题, 包括地下水动态影响因素及其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水位同震响应及机理解释、水温同震响应及其机理、地下水反映的断层活动低频信息几个方面, 探讨了地震地下水位变动与应力应变的关系, 展望了地震地下水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3.
鉴于三维各向异性介质(TTI、单斜等)正演模拟在计算量与内存上的巨大消耗以及标准交错网格机制波场插值带来的数值频散,本文采用二维三分量Lebedev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方法对TTI介质进行波场模拟,利用二维介质便可得到3个相互垂直分量的弹性波场,并利用余弦相似度将其与完全三维正演波场进行对比,分析了该方法的模拟精度。对比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方法避免了插值误差,能够精确反映地震波在二维观测平面内的运动学特征,并且平面内质点的偏振速度、振幅能量与三维结果具有较高的相似度,而模拟占用的计算机资源却只相当于三维模拟中的一个二维剖面,是一种高效、准确的各向异性介质数值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174.
T波是由地震激发而在海洋低速层中传播的声波.海洋T波的产生过程相当复杂,对其激发机制的解释,目前存在两种较为流行的模型,倾斜海底反射和海底散射.本文从地震台站(COCO)记录到的印尼苏门答腊半岛的地震信号中,提取出了清晰的T波信号.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第一个T波波峰出现后一段时间,又出现了一个明显的T波波峰,即在南印度洋区域存在双T波现象.为解释这一现象,本文通过分析T波信号时域和频域特征,并计算T波理论到时,与实际T波双峰到时比较,推知发生这一独特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狭长海岛的反射作用.  相似文献   
175.
本文将深层裂缝型储层视为各向同性背景下的小尺度非均质体,采用时空双变正演模拟算法模拟其地震响应,并将Lanczos滤波算子推广到该算法中,在保证最优的计算效率及内存的前提下,解决了常规变网格算法长时间采样下的不稳定问题.测试结果验证了本文算法对深层微构造的模拟精度及效率.最后将本算法应用到裂缝储层正演模拟中,定量分析了不同裂缝开度、密度和倾角下的地震振幅响应规律,为裂缝型储层的检测和解释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6.
假设地震层析成像提供的地震波速异常对应于上地幔物质的密度异常分布,而该密度异常直接源于上地幔热对流相应的温度扰动. 在给定边界条件下,利用三维傅里叶变换,在波数域内求解控制流体行为的运动方程和连续性方程,得到上地幔小尺度对流流场. 利用密度异常驱动上地幔小尺度对流的数学 物理模型,采用胥颐、刘福田等提供的地震层析成像数据计算得到了我国西北及周边地区上地幔对流模式. 结果表明,对流流场的顶部在岩石圈较薄的盆地区域呈现上升发散流动特征,如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哈萨克斯坦块体及准噶尔盆地;岩石圈较厚的山脉则对应了会聚下降的流动特征,如天山山脉、昆仑山山脉和祁连山山脉. 同时,塔里木盆地处于拉张状态,驱动其上地幔物质南下向青藏高原北部西昆仑运动,以及北上向天山下部流动,这可能是天山隆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7.
以苏北地区为例, 在分析区域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和成矿学资料的基础上, 结合江苏省地质调查院和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六地质大队有关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料, 初步建立了2个成矿系列, 即与超高压变质作用有关的金刚石-金红石-蛇纹石-蓝晶石-大理石成矿系列和与高压变质作用有关的磷-水晶-蓝晶石成矿系列.前者与印支期巨量物质超深俯冲有关, 后者与稍晚发生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折返事件有关.本区可能存在燕山期金、银多金属成矿系列, 在下一步地质找矿时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78.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我国粮食作物的主要产区。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当地水资源分配出现了显著变化。因此,厘清黄河流域城镇化作用下水循环的改变对制定黄河流域城镇化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资源环境科学与数据中心的黄河流域下垫面数据、世界人口数据集的人口密度和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 (Grace)的Center for Space Research (CSR)陆地总水储量格点数据,开展了黄河流域城镇化过程中地下水的变化特征分析工作。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城镇化程度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下游存在明显的城镇化加剧现象;全域人口密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下游的人口增长趋势最大;黄河流域的地下水呈下降趋势,以下游的地下水下降最为显著。通过对比黄河流域新增城镇、不变城镇和消失城镇的地下水变化差异,发现地下水下降幅度最小出现在消失城镇,新增城镇的地下水下降幅度小于不变城镇的区域。因此,黄河流域城镇化对地下水的减少具有显著的作用,新增城镇地下水并没有出现显著下降的结果也说明近年来城镇化后的地下水保护政策取得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9.
氧循环与宜居地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是影响地球宜居性的重要因素,其与复杂生命体的形成和演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研究全球氧循环有助于我们了解地球系统的演化过程,剖析地质历史时期地球宜居性的形成,从而帮助我们预估地球系统的未来变化.近几十年来,氧循环的研究在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生物学、海洋科学和大气科学等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丰富了我们对地球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0.
巨大的计算量是制约全波形反演(FWI)生产实用化的难题之一.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高效的波场迭代解法,将其应用于频率域常密度声波方程FWI,并给出了详细的反演流程.通过建立用于波场迭代的目标函数,推导相应梯度、步长公式,新方法将反演中波场正传和残差波场反传过程转化为无约束优化问题,从理论上分析了新方法的计算效率显著高于常规FWI.在数值试验中,本文方法通过几次迭代便能获得高精度的正传、残差反传波场,收敛速度明显高于未经预处理的GMRES方法.进一步引入高效编码策略,新方法的计算时间约为常规编码FWI的1/8,与理论分析结果吻合(波场迭代次数为8,模型未知量个数约为7万),且波场迭代次数为6时,反演效果已与常规编码FWI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