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7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激光钻井是一项高效、清洁、控向性能好的钻井新技术,在煤层气开发中潜力巨大。从激光破碎煤岩作用过程和循环气体两方面入手,在理论上分析了激光破碎煤岩的作用过程;以激光照射到煤岩表面的平均功率密度和激光照射时间为变量,再分别以空气和氮气为钻井循环介质,进行了激光破碎煤岩实验。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基本一致,具体表现为: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激光平均功率密度和激光照射时间将使钻井进尺深度增加,钻孔直径增大,热影响区域增大,有利于提高激光破碎煤岩钻进效率,而氮气循环和空气循环激光破碎煤岩各有优势,可进行交变循环钻进。   相似文献   
22.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地区延安组煤层自燃烧变产物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雷  刘池洋 《地质学报》2014,88(9):1753-1761
煤层自燃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一种地质现象,但针对煤层自燃形成的产物尚缺乏系统研究。我国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地区延安组煤层在地史时期普遍发生自燃,研究中主要针对该地区的煤层自燃烧变产物的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煤层烧变产物包括烧变残留煤、煤灰、烧变岩三类,其纵向和横向剖面上具有明显的分带规律,对其岩石物理学、地球化学等特征分析显示较原岩(煤、泥岩、砂岩)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可将其看成一类特殊的变质岩类。  相似文献   
23.
本文以实例说明了GPS测量在测量基准恢复中的应用,并阐述了具体的实施方法和作业步骤。  相似文献   
24.
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市地下建设步伐的加快促进了我国地下管网建设的发展,水平螺旋钻进作为最常用的非开挖铺管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水平螺旋钻进导向技术长期依赖于微型隧道激光导向,成本高昂,操作复杂。在研究国内外非开挖钻机导向技术的基础上,对螺旋钻进导向技术进行详细的研究并设计了一套利用光学成像技术进行导向的设备。通过室内实验与施工验证了该设备的可行性,同时针对实验及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的解决方法与智能导向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25.
【研究目的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古峰庄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属于低渗透储层,天然裂缝较为发育,以往对裂缝特征研究较少,开展天然裂缝特征和形成时期研究对低渗透油藏勘探开发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方法 】文章通过野外露头、钻井岩心、成像测井、扫描电镜裂缝识别和流体包裹体、断裂活动、构造应力分析等方法展开了古峰庄地区延长组天然裂缝特征和控藏作用研究。【研究结果 】延长组各段天然裂缝均发育,以长7段最为发育,其次为长8、长6段;裂缝以高角度裂缝和垂直裂缝为主,走向以NEE向为主,NE向次之,少量NW和NWW向;裂缝面可见方解石充填和明显过油痕迹。天然裂缝发育程度与岩层厚度、断裂活动密切相关。裂缝形成时期具有多期性,主要为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结论 】延长组天然裂缝的发育改善了研究区低渗透储层的孔渗能力和储集空间,为低渗透油藏运移、储集和富集提供了良好条件,其发育程度与形成时期影响着低渗透油藏的成藏和产能。  相似文献   
26.
甘肃临夏盆地新近纪红粘土粒度组成的古环境意义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弓虎军  张云翔  黄雷 《沉积学报》2005,23(2):260-267
临夏盆地十里墩剖面新近纪红粘土粒度组成特征、磁化率值分析表明:8.2Ma以来,临夏盆地经历了干旱化的逐级发展和东亚冬季风的逐渐加强过程。8.2~7.4Ma,东亚冬季风形成,干旱化已经发生,风成红粘土开始在盆地沉积;7.4~6.8Ma,亚洲冬季风逐渐加强,开始影响黄土高原地区,形成大面积的红粘土堆积,盆地为半干旱~半湿润的气候环境;6.8~6.0Ma气候与构造稳定,基本维持了前期的气候特点;5.9~5.3Ma,盆地冬季风强度略有增加,为干湿与干凉交替的气候环境;5.3~4.8Ma盆地冬季风盛行、干旱化程度强烈,气候特征为干凉;4.8~4.0Ma,夏季风开始盛行,气候变的湿润。4.0Ma后,青藏高原开始发生又一次强烈隆升。  相似文献   
27.
北非地区为世界上油气富集地区之一,区内油气分布表现出极大的不均匀性,以往研究对这一油气差异性富集控制因素的探讨较为薄弱。本研究重点从中生代期间发育的多个区域沉积中心的演化和形成机制的角度,探讨这一科学问题。对已有的基础地质和油气勘探资料的综合再分析表明,北非地区冈瓦纳大陆北缘发育维德迈尔—佩拉杰、苏尔特、东地中海三个彼此孤立存在的中生代沉积中心,这些沉积中心在空间上处于阿拉拉隆起、苏尔特隆起、黎凡特隆起三个海西运动中形成的NE向古隆起之上,具有“古隆起塌陷反转”的形成机理;沉积中心均靠近新特提斯洋边缘,总体呈现受海西运动形成的古隆起和新特提斯洋开启背景下的伸展作用联合控制。三个中生代沉积中心为中生代优质烃源岩发育区和油气富集区;受海西期塑造的古构造、海西构造剥蚀对砂岩储层的控制以及中生代烃源岩发育等有利因素所控,这些塌陷形成的中生代沉积中心及围区成为最为重要的油气富集区带。中生代盆地的这一形成过程为该区油气差异富集的重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28.
黄雷 《地理教学》2022,(18):54-56
文章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站在学科立场,从四个维度选取四个典型案例,以美食为资源、载体,以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为核心要义,运用学科思想、学科思维,整合心理过程,从而构建一种有滋有味“吃中学”的课堂范式。  相似文献   
29.
渤海海域油气藏分类方案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已发现的油气藏类型丰富多样,构造油气藏占较大比例,根据圈闭形成机理,将渤海海域油气藏划分为披覆背斜、挤压背斜等9种类型。渤海海域油气分布规律较为明显,平面上约78%的油气储量分布在凸起或低凸起上,而在纵向上约有61%的油气储量分布在新近系馆陶组和明化镇组,因此,近期凸起或低凸起仍是精细勘探的主要目标,同时不断开拓新领域、新层系也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0.
渤海湾盆地莱州湾凹陷新生代盆地演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黄雷  王应斌  武强  王强 《地质学报》2012,86(6):867-876
利用莱州湾凹陷及其围区现有的地震、钻井等勘探资料,通过地层展布特点分析、构造恢复、单井埋藏史-沉降史分析等手段,对凹陷的新生代构造演化进行了详细研究。对地层与构造的研究分析发现,新生代存在两期构造应力场变革对莱州湾凹陷的形成演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即沙三期前后应力场转换(40Ma左右)与古近纪、新近纪之间的应力场转换(20Ma左右),其中前者与郯庐断裂由左旋转为右旋这一事件相耦合,而可能与之具有一定内在联系。对于盆地性质的分析认为,莱州湾凹陷并非典型的右旋走滑拉分盆地,而是受走滑作用影响的以伸展作用主控的裂谷盆地,其中沙三期之前可能为左旋走滑影响下的断陷盆地,而之后则为右旋走滑作用改造下的断陷-坳陷盆地。综合分析后,最终将凹陷在新生代的演化分为断陷期(孔店-沙四期—沙三期)、断拗期(沙二-沙一期—东营期)、坳陷期(东一期—馆陶期)、新构造活动影响期(明化镇期至今)4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