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98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52篇
地质学   229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01.
浙江省中生代火成岩的Nd-Sr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浙江省21个中生代火成岩的Nd-Sr同位素组成,其中火山岩的εNd值为-12.6——4.9,ISr值为0.70613-0.71079,tDM年龄为1945-1296Ma;花岗岩类的εNd值为-12.9——5.8,ISr值为0.70533-0.71208,tDM年龄为1900-1230Ma,表明两者具有相似的同位素组成。这种相似性在同一火山-侵入杂岩体中表现更为明显,意味着两者在时、空、源方面具有同一性。与扬子地块的相比,华夏地块的中生代火成岩具有较低的εNd值,较高的ISr值和较古老的Nd模式年龄,这种差异可能主要同这两个区域内基底变质岩在形成时代和成分上的差异有关。通过Sm-Nd同位素组成的对比研究,笔者认为,浙江境内的中生代火成岩可能主要是由基底变质沉积岩衍生的。原始岩浆的形成可能同中、下地壳岩石的熔融有关。  相似文献   
302.
分析针灸处方数据库,从治疗某一种疾病的所有腧穴中寻找主要腧穴,为医生提供决策支持。数据以名老中医针灸处方为基础,将治疗疾病的腧穴字段分解成标准腧穴并建立网络关系。将网络分析方法k-core改进,寻找腧穴网络关系中的主要腧穴。对数据库中存在的67种疾病逐一验证,主要腧穴个数的范围为3~9个,符合针灸腧穴配伍规律。结论:k-core改进方法能够有效地寻找出治疗疾病所用到主要腧穴。  相似文献   
303.
针对巴准重载铁路高路堤典型断面,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与经验公式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可考虑列车-轨道动力相互作用的重载列车振动荷载引起的高路堤路基累积变形计算方法。首先,基于列车-轨道垂向耦合动力系统理论,建立重载列车-轨道动力耦合体系数值模型,并实施重载列车-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分析;其次,建立轨枕-道床-路基-场地动力系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输入求解的列车振动荷载作为外部激励;最后,采用Li和Selig推荐的改进土体累积变形预测模型并结合有限元分析结果,分析了未加固和应用土工格栅加固的高路堤路基累积变形的基本特征与规律。发现土工格栅可显著减小路基的动力累积变形作用。  相似文献   
304.
中国东南部花岗岩类的Nd模式年龄与地壳演化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中国东南部不同时代花岗岩类Nd模式年龄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tDM>1800Ma的花岗岩体主要分布于浙西南-闽西北、武夷山两侧和万洋山-诸广山3个区域内,而tDM<l600Ma的中生代花岗岩体则主要分布于赣杭构造带、南岭纬向构造带和浙闽沿海3个带内.对这一空间分布格局的形成作了初步探讨.结合基性、超基性岩石的年代学数据,认为中国东南部地壳生长具幕式特征,其中以早-中元古代地壳生长事件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305.
陈宇卫  凌学书 《地震》2000,20(4):91-96
试图通过分析安徽中西部地区1970年以来出现的16次群体性地震学异常,寻找“有异常无地震”的力源,研究结果表明“有异常无地震”的现象与华东及附近海域的中强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当该区发生ML≥5.0以上地震时,安徽中西部地区出现群体性地震学异常。这一现象表明,安徽中西部地区是华东及附近海域不均匀应力场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个应力集中点,也是地震学异常的敏感区,深入研究它与震中区地震活动之间的关系,对识别  相似文献   
306.
中国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协调问题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随着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快速增长,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基础的协调状态已经成为我国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首要任务和基本目标。为此,本项研究选择了决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最为关键的5大“公用性资源”并建立相应模型以评价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基础协调状态。结果表明,在全国7大区中,以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和华南5个区条件相对较优,而西北和西南地区的状态相对较差。人地关系对应分析表明,华东、华南、华中和华北4个大区人地关系的紧张状态突出,其中华东区的情况最甚,目前当地实际人地关系压力系数接近6.8,高出全国均值水平33倍。尽管西北和西南的人地关系压力状态远低于其他地区,但是由于自身资源环境基础的脆弱性,当地资源环境大规模开发同样面临严重挑战。作为全国资源环境基础最佳的地区,目前东北区的人地关系依然保有较大演进空间,这也是全国区域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的最后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307.
用地球化学方法勘查中国南海的天然气水合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未来新型能源,赋存于低温高压环境下的海洋沉积物中,但也可形成于大陆永久冻土带中。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巨大,具有经济和环境上的研究意义。近年来,国际上己对天然气水合物的产况、分布和形成机理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国内这方面的工作还刚刚开展。对中国南海的调查表明该区存在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的有利地质条件、温压条件和富含有机质的沉积条件。在南海的许多海区还发现了指示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地震标志(BSR)。介绍了在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勘查中的地球化学异常标志。这些地球化学异常的产生可能与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或分解过程有关。研究内容包括沉积物中气体含量(主要为甲烷和乙烷),甲烷的碳同位素,孔隙水中阴离子(Cl^-、SO4^2-等)、阳离子(Ca^2 、Mg^2 、Ba^2 、Sr^2 ,B^3 和NH4^ 等)浓度和δ^18,δD,δ^11B,及^87Sr/^86Sr等同位素组成,此外还对海底沉积物的热释光特征和紫外、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特征开展了探索性研究。通过进一步加强理论和实验研究,结合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在不远的将来将会在南海发现和圈定天然气水合物矿藏。  相似文献   
308.
针对地震台站勘选工作中测试数据处理繁琐的问题,提出采用QT程序开发框架和GMT绘图工具,开发一套勘选测试数据自动处理软件.该软件支持自动处理多种格式的波形数据,自动完成地震噪声处理的所有过程,产出噪声计算结果,绘制PSD、PDF以及RMS等图件.该软件应用于福建地震台网的台站勘选测试数据处理工作,提高了勘选工作效率,取...  相似文献   
309.
新疆阿吾拉勒山地区晚石炭世地层分布于阿布热勒山西端。介绍了新疆阿吾拉勒山地区巴喀勒萨依上石炭统伊什基里克组地层剖面、生物化石、含铜砂岩分布特征及乌鲁克得萨依科古琴山组生物化石资料,并讨论了其时代归属。  相似文献   
310.
低频长波对港湾共振、泥沙输运、波浪爬高与越浪等过程有重要影响。采用非静压模型SWASH模拟了不规则波在浅滩上的传播及破碎过程,重点探讨了滩顶短波破碎程度对低频波能演变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当滩顶短波处于临界破碎状态时,低频波能流沿浅滩持续增长,浅滩对低频长波的放大效应(滩后与滩前低频波能流之比)显著;当滩顶短波轻微破碎、破波仅发生在外破波区时,低频波能流的沿滩增长率进一步变大;当滩顶短波剧烈破碎、破波延续到内破波区时,低频波能流沿滩先增长而后转为衰减,滩后放大率较临界破碎时明显减小。研究结果表明,浅滩顶部水深改变了短波破碎程度,进而影响低频长波的演化过程,浅滩上长波总体增长率随滩顶水深的减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在短波轻微破碎时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