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5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Distributional features of δ~(18) O in precipitation in Chi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istributionalfeaturesofδ18OinprecipitationinChinaZHANGXinpingDepartmentofGeography,HunanNormalUniversity,Changsha410081CHINA...  相似文献   
42.
Mechanismforcontrolingdroughtandsalinity/waterlogginginNorthwestShandongProvinceRENHongzunTANGDengyinInstituteofGeography,Ch...  相似文献   
43.
ResearchofthemorphologyofZhejiangcoastalportcitiesWangYichengDeptofGeography,NingboNormalUniversity,Ningbo315211,CHINAWuQiya...  相似文献   
44.
OntheregionalcharacteristicsofcuisineinChinaZhangShulinDepartmentofGeography,ChongqingTeachersColege,Chongqing630047,CHINAAbs...  相似文献   
45.
东海海底沙脊的结构及沉积环境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东海中南部海底分布广泛的脊槽状也形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有关文献称之谓全新世海进期的潮流沙脊;但对于沙脊的内部结构及其沉积环境序列、沙脊的活动性等问题,尚无明确结论。根据地震剖面和钻孔柱状资料,对沙脊体的地层结构、沉积环境和沉积时代进行了研究,认为海底沙脊群属于退期三角洲沉积体系,目前已被冰后期海进形成的已改造的陆架席状砂所覆盖,且不存在消脊迁移的迹象。  相似文献   
46.
为探讨菌株Salinivibrio sp. YH4分泌的丝氨酸蛋白酶EYHS的耐盐性及结构特征,采用明胶底物酶谱法分析EYHS的耐盐性,并应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EYHS及6种耐盐的S8家族丝氨酸蛋白酶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EYHS在4 mol/L的NaCl溶液中仍具有活性,属于耐盐蛋白酶。EYHS及6种S8家族丝氨酸蛋白酶分子表面的loop区等无规则卷曲所占比例较高,α-螺旋与β-片层则主要位于酶分子内部。EYHS分子表面酸性氨基酸含量较高,且具有弱疏水内核。多序列比对发现蛋白酶的催化三联体两侧存在高度保守的基序和保守的极性氨基酸及芳香族氨基酸,并存在多个保守的Gly与Ala。同源模建和表面电荷分布显示,α螺旋和β片层围成了蛋白酶的催化腔,EYHS活性中心包含由Asp32、His65与Ser215组成的催化三联体,且催化位点区域表面静电势为负。上述结构特征可能有助于耐盐丝氨酸蛋白酶EYHS在高盐环境下维持其稳定性和适度柔性,并有助于其催化功能的发挥,为深入研究耐盐丝氨酸蛋白酶的高盐环境适应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7.
卤水蒸发实验多集中在矿化度较高的后期阶段的盐湖,其矿物主要为氯化物及镁的硫酸盐。为了获得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整个盐湖演化阶段的析盐及pH值变化规律,使用大苏干湖微咸水(矿化度为26.5 g/L)在28±2 ℃的恒温室内进行蒸发实验。结果表明,在整个蒸发过程矿物结晶析出顺序为单水方解石—石盐—三水碳酸镁—白钠镁矾—泻利盐—六水泻盐—碳酸钠矾,共有七组盐类析出序列,不同于其它硫酸钠亚型的盐湖蒸发沉积规律,大苏干湖微咸水蒸发沉积过程中未见芒硝析出,可能与其特殊的水化学组成有关;pH值由8.82持续降低到6.29。其pH值的变化主要受控于矿物相的析出,在碳酸盐析出过程中pH由8.79迅速降低到7.38,而后以白钠镁矾为主的硫酸盐析出阶段pH降低到6.65,之后在石盐析出阶段pH缓慢降低到6.29。通过微咸水湖的蒸发实验,对于盐湖演化过程中的结晶析盐规律及各析盐阶段的pH值变化规律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48.
前人研究显示微生物群落对有机碳源的利用具有选择性,但是纯菌株对碳源利用的选择性却不甚明了。此外,在盐湖环境中微生物出于能量的考虑可能选择性利用有机碳源以抵抗盐度渗透压。因此,盐度可能间接地影响微生物对有机碳源的利用。然而,目前类似的相关研究较少。采用单碳源纯培养技术、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和相关统计方法,研究了青藏高原北部6个湖泊(洱海、青海湖、托素湖、尕海1、尕海2、小柴旦湖)沉积物中基于不同碳源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其与盐度的响应关系。采用7种不同类型的单碳源(甲酸钠、乙酸钠、丙酮酸钠、乳酸钠、葡萄糖、纤维素、混合氨基酸)进行培养筛选。共获得10个细菌分类属的75株纯培养菌株,它们分属于γ-变形菌纲的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盐单胞菌属(Halomonas)、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弧菌属(Vibrio),β-变形菌纲的脱氯单胞菌属(Dechloromonas)以及芽孢杆菌纲的芽孢杆菌属(Bacillus)、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和游动球菌属(Planococcus)。其中,盐单胞菌属菌株可利用研究中使用的所有碳源类型,说明这类细菌具有广泛碳代谢途径,可能潜在参与了青藏高原北部湖泊碳循环过程。研究发现所得纯菌株对不同碳链长度碳源的利用具有选择性,即随着盐度增高,某些菌株偏向利用结构更加复杂的碳源。总之,盐度不仅影响着纯培养细菌群落多样性,而且还影响着细菌对碳源类型的选择。  相似文献   
49.
50.
青藏高原是全球高寒自然环境最为典型的地区,同时它又是人类最早进入高原的重要通道,也是高原史前人类活动较频繁的区域。分析了青藏高原史前人类活动的特点,即高原早期人类活动具有对极端环境适应的特殊性、其文化遗存保留的特殊性和高原人类活动与环境演变关系的密切性,将青藏高原史前人类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旧石器与细石器阶段人类向青藏高原的扩张,其历程明显分为由高原东北缘向高原腹地深入,表现为由低海拔向高海拔、由东向西和由高原边缘向腹心的三级跳扩张过程;第二阶段为新石器—青铜时代人类在高原的活动,表现为农业活动在高原东部河谷地带的扩张,人类在高原定居聚落的诞生,调整种植结构、畜牧业的主导地位的确定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