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48篇
测绘学   46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113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1.
老柞山金矿田由几个与侵入岩有关的热液型金矿床组成,矿体多为脉状,多赋存在古元古界兴东群大马河组夕卡岩层内,主要为夕卡岩型浸染状金矿石,次为角砾岩型浸染状。分早晚2期成矿:早期为元古宙混合岩化热液,基本特点为富As亏S,高温,形成混合岩化热液型金矿体;晚期为燕山期再生岩浆热液叠加在早期矿体之上,使早期矿体变富。NE向断裂控制金矿床,NW及NWW向断裂及韧性剪切带控制金矿体。矿床成因为后期热液叠加的混合岩化交代夕卡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92.
对甘泉油区7口油井的延安组、延长组长l、延长组长2含油地层的钻时曲线进行分析,证明利用可靠的钻时曲线可以在现场快速、直观地定性判断岩性,辅助解释岩性剖面,判断砂岩含油层顶、底界,卡取砂岩含油层:可以快捷地判断砂岩含油层的隔层及其均质程度。  相似文献   
93.
细沟侵蚀中泥沙含量及其粘粒流失量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对细沟侵蚀中不同坡度和不同流量条件下一定坡长的泥沙含量及其粘粒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含沙量随着坡度增加而增加,而流量影响极小;随沟长的延伸,由于径流速度趋于稳定,含沙量增加幅度减少。粘粒流失量分布是坡度、流量、细沟发育过程、流速的垂直分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粘粒迁移伴随着土壤剥蚀和粘粒沉降,使得不同流量的粘粒流失量相近,粘粒流失量沿细沟沟长呈波状分布。  相似文献   
94.
受功能文化区理论和距离衰减定律的影响,中国边界县区凸显出明显的特性,这种“边界效应”深刻影响到老龄化进程。利用2000、2010年分县人口普查数据,统计分析边界县区人口老龄化时空格局,通过空间分析方法和路径分析模型,剖析中国边界县区老龄化进程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①2000—2010年中国边界县区老龄化率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增速明显,且集中分布的趋势在相对减弱,空间差异增大,总体上呈现出东南-西北方向较为明显的分异;②热点县区集聚带基本分布于中国东南部,冷点县区集聚带基本分布于中国西北部,且热点县区显示出由东向西扩展、由北向南转移的趋势;③中国边界县区老龄化的直接影响因子为预期寿命、生育率和迁移率。其中预期寿命和生育率对边界县区老龄化有正向效应,迁移率则对边界县区老龄化产生负向效应;且预期寿命影响强度最大,迁移率次之,生育率影响强度最弱;④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自然因素作为外生变量,分别对边界县区老龄化率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其中正向因子按总效应值依次为人均教育水平、家庭结构、居住条件、人居环境指数、人均GDP和城镇化率,对老龄化率产生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5.
以位于北京昌平小汤山的阿苏卫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酸度(pH=5~9),温度(4℃~30℃),利用片沸石、钙基膨润土去除垃圾渗滤液中有害物质的实验,以化学耗氧量(COD)、氨氮为评价指标,分别探讨片沸石、钙基膨润土的COD、氨氮去除效果与其用量、渗滤液pH、温度、振荡时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实验条件下,片沸石对COD的最大去除量约为31×10-3,对氨氮的最大去除量约为27×10-3;去除COD、氨氮的最佳条件分别为:片沸石用量20 g/L、pH为5、温度4℃、振荡时间100 min。在实验条件下,钙基膨润土对COD的最大去除量约为63×10-3,对氨氮的最大去除量约为14×10-3;去除COD、氨氮的最佳条件分别为:钙基膨润土用量30 g/L、pH为5、温度4℃、振荡时间100 min。根据实验结果,对片沸石、钙基膨润土去除COD、氨氮的机理主要是氢键、静电作用及离子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96.
辽宁省建平县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平县日益突出的地质灾害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该县地质灾害的有效治理已是摆在建平县政府和人民面前的首要任务。在对建平县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县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和恢复自然生态环境的建议。研究认为,防治地质灾害和恢复自然生态环境的根本途径在于,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和大力提倡植树种草。  相似文献   
97.
3DS在公路选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3DS的公路选线分析系统.将GIS、遥感等技术引入公路建设工程的可行性分析中.充分发挥其数据可视化、空间分析等功能,从三维的角度和环境因素综合分析后做出公路选线的方案,有效地解决传统方法中的不足.加强分析过程的科学性,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缩短工作周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8.
利用美国NCAR非静力平衡模式MM5V3,模拟了新疆准噶尔盆地冬季局地小气候效应,再现了山谷风环流和冬季“冷湖效应”。模拟结果与现有理论及观测事实基本一致。模拟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冬季大面积被积雪覆盖,下垫面反照率大,因此山谷风环流同黑河地区相比较弱,但“冷湖效应”显著,逆温特征明显,最强可达10℃。  相似文献   
99.
 利用在甘肃省酒泉金塔地区开展的“绿洲沙漠能量和水分循环观测试验(JTEX)”获得的2005年5—7月的补充观测资料,分析了在不同土壤湿度和天气背景条件下的夏季绿洲农田土壤温、湿场特征。结果表明:一般来说,对于5—40 cm深度的土壤,随着深度的增加其湿度也随之增加。5 cm、10 cm的土壤湿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且在中午时最为湿润;20 cm土壤湿度的日变化幅度小于上两层,变化趋势却与5 cm的相反;40 cm土壤湿度的日变化不明显。晴天浅层的土壤湿度日变化大于阴天。晴天个例中,土壤湿度较大时,5 cm土壤在白天比10 cm的湿润;当土壤较为干燥时,全天浅层土壤湿度都小于较深层的。各层土壤温度在一个中心值周围分布, 40 cm深度以上土壤温度均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土壤温度的极值出现时间滞后于地表温度,离地面的距离越大,峰值出现的时间比地表温度滞后的越长,且变化幅度越小。晴天的土壤湿度越小,浅层土壤湿度日变化幅度就越大,各层土壤温度也就越高。土壤深层基本不受天气情况的影响,但受灌溉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0.
滑坡是全球发生最为频繁、造成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滑坡表面形变测量对于滑坡的早期识别、监测和预警具有重要意义。雷达遥感具有非接触式大范围空间连续覆盖和高精度形变测量等优势,在滑坡地质灾害领域中取得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概述武汉大学干涉雷达遥感团队近几年在利用雷达遥感监测滑坡形变方面的研究内容,包括:雷达遥感在滑坡形变监测中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分析、大范围滑坡隐患识别、复杂山区滑坡形变测量、大梯度滑坡形变测量、滑坡三维形变提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