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84篇
  免费   3324篇
  国内免费   4584篇
测绘学   1513篇
大气科学   3259篇
地球物理   3953篇
地质学   8858篇
海洋学   2497篇
天文学   580篇
综合类   1597篇
自然地理   1635篇
  2024年   94篇
  2023年   298篇
  2022年   749篇
  2021年   921篇
  2020年   763篇
  2019年   907篇
  2018年   919篇
  2017年   851篇
  2016年   948篇
  2015年   886篇
  2014年   1067篇
  2013年   1051篇
  2012年   1047篇
  2011年   1087篇
  2010年   1053篇
  2009年   1050篇
  2008年   988篇
  2007年   919篇
  2006年   784篇
  2005年   721篇
  2004年   531篇
  2003年   475篇
  2002年   456篇
  2001年   475篇
  2000年   471篇
  1999年   619篇
  1998年   516篇
  1997年   491篇
  1996年   467篇
  1995年   363篇
  1994年   340篇
  1993年   308篇
  1992年   262篇
  1991年   218篇
  1990年   163篇
  1989年   142篇
  1988年   124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68篇
  1985年   44篇
  1984年   39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38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6篇
  1958年   14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西太平洋暖池区海—气通量计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J.Launiaimen和T.Vihma提出的近地面层湍流通量计算方法,对我国在1992年11月至1993年2月TOGA—COARE—IOP实验中所获资料计算处理。得出所在站位的海一气间显效、潜热及动量通量。指出西大平洋暖池海区游热通量与显效通量之比为10.14:1;风速大于8m/s后各通量随风速的变化率明显增加;动量与热量的块体通量系数Cd和Ce,h随风速变化有相似的规律;Monin—Obukhov大气稳定度参数Z/L与△T/U_(10)之间有较好的统计关系。  相似文献   
142.
浙江近海大黄鱼 Pseudosciaena crocea( Richardson )的性成熟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类性成熟的开始是鱼类生命周期中转入繁衍后代的一个重要阶段。同一世代的个体开始性成熟的年龄、大小,以及延续期限与速度,是种和种内种群对水域生活条件的适应属性之一。 研究鱼类性成熟过程的特点,不仅在解决鱼类种群数量的预测与控制问题中,对补充过程的了解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且也为制订合理的渔业经营管理措施提供必要的生物学依据。 本文主要在于探讨浙江近海大黄鱼种群的性成熟特点及其影响因子;其次,讨论该特点在这一种群数量上的意义;并对捕捞规格(法定许可捕捞的鱼体大小和年龄等生物学指标)问题提出初步意见。 在这项工作中,单才根、滕文法和蓝志满等同志曾协助搜集资料、耳石制片和计算工作。在资料的收集中,得到洞头公社和温州地方水产部同的大力支持;本文承张孝威教授热情指导,井承成庆泰副教授等提出宝贵意见,均此谨表谢忱。  相似文献   
143.
低分子肝素作为一种抗血栓的多糖药物在临床中已应用了二十多年 ,目前已作为外科预防血栓形成药物 ,并在治疗急性静脉栓塞紊乱方面取代了未分级肝素。因肝素的来源和制备的方法不同使低分子肝素的精细结构不同 ,低分子肝素结构的复杂性 ,使得各产品的生物活性 ,例如抗蛋白酶活性不同 ,从而导致其临床使用的标准不同。该文将对低分子肝素的制备方法及其结构和抗蛋白酶活性的差异进行报导  相似文献   
144.
在水温20 ℃和盐度30的条件下研究摄食水平对(魚夋)碳收支的影响.摄食水平分为饥饿(不投喂)、1、2、3、4(指日摄食量占鱼体重百分比)和自由摄食共6组,实验持续21 d.结果表明:摄食水平对碳消化率没有影响.碳转化率、净生长率与摄食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自由摄食状态下分别达到9.29%和10.41%.非粪便流失碳随摄食水平增加而显著降低.粪便碳占摄入碳比例变化不大,与摄食水平间无规律性关系.在自由摄食状态下,大部分摄入碳量均通过非粪便途径流失,其中大部分是呼吸过程消耗的.余下的部分中,粪便流失量和鱼体保存量各占一半.鱼体每增长1 g体重伴有979.56 mg碳流失.在自由摄食状态下(魚夋)碳收支方程式为:100摄入碳=9.29生长碳+9.69粪便碳+79.94非粪便流失碳.  相似文献   
145.
I~IOXSea fog is a kind of dangerous weather. Chinese sea fog experts, Wang Binhua (1983),Hu Ruijin and Zhou Faxiu (1998) and Hu Jifu et al. (1996) studied sea fog rather Systematically. FOreign Experts also Paid great attention to sea fog. Ernlnons and Montgomery(1974), chipper (1994) and Rayrnond et al. (1989) have studied sea fog thorOUghly.HOwever, studies on Arctic sea ice have rarely been carried Out becauSe of the sever environment and less htnnan activity in the region. There …  相似文献   
146.
INTRODUCTIONTheSMSRPSisstalledontheshipnavigatingovertheseaandreceivessatellitecloudmapsatanytimetoprovidereliablereal-timedataofmeteorologyandocean.Itisanimportantequipmentforsafeguardofshipnavigation.Chinahasthousandsofoceanicships.Butalmostallships,withonlyveryfewexception,arenotstalledbySMSRPS.Thecausesareasfollows:1.Thetechniqueisverycomplicated.2.Thedevelopmentcostisveryhigh.3.Ifweintroduceforeignequipment,thecostistooexpensive.4.Foreignequipmentanditssoftwarearecompletelyclo…  相似文献   
147.
南海北部—观测点内潮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功率谱分析、调和分析等方法,对南海北部-观测点连续9d(1988年5月8—16日)的温度。盐度和海流及跨越该期间较长的(1988年4月24日-7月22日)潮位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观测点存在着一种内潮现象,其波动的周期在24h左右,它传播的方向大体是偏北。  相似文献   
148.
本文从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组出发,在非地转条件下导得了分层海洋的内孤立波方程—Kbv和mKdv方程,证实了在非地转条件下,一类海洋非线性波动是可以严格满足内孤立波方程的。在地转条件下采用f平面近似导出了KdV方程的演化形式一有源KdV方程,地转的影响含于源项中。由初步的分析得出,f对KdV方程的影响是微弱的。由已得的KdV和mKdV方程的解可知,内孤立波与线性波有着本质差别。  相似文献   
149.
东海沉积物中轻矿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东海大陆架、冲绳海槽及长江表层沉积物中的轻矿物进行了研究。调查区范围为121°-129°E,32°-26°30′N。长江采样区段为芜湖——长江口。共分析了124个样品,其中长江样品11个,东海大陆架样品100个,冲绳海槽样品13个。使用的样品粒级为0.1-0.25毫米。  相似文献   
150.
长江口区枯、丰水期后底栖动物分布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对长江口底栖生物曾进行多次调查研究:1980-1981年进行了“中美海洋沉积作用联合研究”( Boesch等,1986;孙道元、董永庭,1986; Rhoads et al.,1985;Sun and Dong,1985);1982-1983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进行了“长江河口南岸污染对底栖生物的影响”的研究(戴国樑,1989):1985-1986年中国科学院海研究所进行了“长江口底栖生物及三峡工程对其影响的预测”的研究(刘瑞玉等,本集)。通过这些调查研究,基本掌握了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底栖生物的概貌。 1988年4月和10月,作者又对长江口枯、丰水期后底栖动物的分布特点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所用主要材料是在123°E以西,30°30′-32°00′N之间水域的35个取样站(图1)枯、丰水期后所获。海上取样每站以0.1㎡的表层采样器取样两次,通过0.5mm孔目的筛子冲洗后,样品在实验室内挑选、鉴定、称重和计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