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9篇
  免费   267篇
  国内免费   572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90篇
地球物理   246篇
地质学   1028篇
海洋学   155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122篇
自然地理   57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1年   224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205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255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2篇
  1950年   2篇
  1943年   2篇
  1940年   2篇
  1937年   3篇
  1934年   5篇
  1933年   3篇
  1931年   1篇
  1928年   2篇
  192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粤北笋洞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25,自引:10,他引:25  
笋洞花岗岩体是粤北贵东复式花岗岩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锆石U-Pb年龄为189.1±0.7Ma,是燕山早期岩浆活动产物。该岩体的主要元素显示富硅、富碱、强过铝质和低 CaO/Na_2O比值等特征;微量元素方面,富集Rb,Th,U,Ce,Sm,Y,亏损 Ba,Sr,P,Ti;LREE轻微富集(LREE/HREE=6.6~8.8,(La/Yb)_N=6.44~10.74),Eu亏损明显(δEu=0.14~0.31);它具有低的ε_(Nd)(t)(-11.4~-9.3),高的δ~(18)O(10.2~12.7‰)、(~(87)Sr/~(86)Sr);(0.72949~0.74923)、~(206)Pb/~(204)Pb(18.180~18.488)、~(207)Pb/~(204)Pb(15.655~15.661)和古老的Nd模式年龄(1762~1933Ma)。上述这些特征表明,笋洞岩体属于典型的壳源型花岗岩,是在地壳伸展-减薄的构造背景下,通过以泥质成分为主的古-中元古代变质沉积岩部分熔融的方式形成。  相似文献   
82.
江西南部龙南-寻邬地区余田群菖蒲组的流纹岩形成于中侏罗世(164.8.1Ma~174.9Ma),为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的酸性端元,属弱过铝质(ACNK平均为1.04)钙碱性系列(σ平均为1.90)。稀土元素含量高(平均为278.9μg/g),轻稀土富集(IMH平均为7.94),Eu亏损中等(δEu平均为0.41)。微量元素以富集Rb,Ba,Th,U,Zr,Y,Pb,而亏损Sr,Nb为特征。Pb,Nd,Sr同位素组成为:(^206Pb/^204Pb)t=17.89~18.58,(^207Pb/^204Pb)t=15.58~15.70,(^208Pb/^204Pb)t=37.94~38.82;εNd(t)=-7.44~-11.9;ISr=0.71126~0.71228。对赣南流纹岩微量元素采用蛛网图和模糊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的结果及Pb-Nd-Sr同位素相关特征为其上地壳成因提供了地球化学佐证。赣南流纹岩是由进入上地壳内高位岩浆房的石英拉斑玄武岩浆的底侵作用直接使上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83.
辽宁红透山铜-锌块状硫化物产在太古宙绿岩带中,矿床形成后经历了强烈的变形和变质,变质程度达高级角闪岩相。野外和显微镜研究表明,矿石在进变质过程中发生过强烈的机械再活化和重结晶,但各种进变质结构大部分已被变质峰期的全面重结晶所清除,目前保存着的结构主要是变质峰期和退变质过程的产物。退变质过程以黄铁矿变斑晶生长、矿石糜棱岩的形成、二次退火和化学再活化为特征。矿床中高度富集铜和金的矿石是韧性剪切形成的矿石糜棱岩受退变质流体叠加而成。磁黄铁矿主要是同生沉积后重结晶的产物,另有一部分由退变质热液形成,而黄铁矿变斑晶则有沉积一重结晶、磁黄铁矿退变质脱硫和热液叠加多种成因。世界各地块状硫化物矿床中的磁黄铁矿和黄铁矿各有三种成因类型。磁黄铁矿的类型有:同生沉积.变质重结晶、同生沉积黄铁矿变质和退变质热液充填或交代;黄铁矿的类型有:同生沉积-变质重结晶、磁黄铁矿退变质脱硫和退变质热液充填或交代。红透山矿区的退变质流体具有从早到晚氧逸度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84.
大别山沙村中生代A型花岗岩和基性岩的源区演化关系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A型花岗岩的成因虽存在不同的认识模式,但对大别山沙村A型花岗岩的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其物质源自大陆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含有古老地壳信息。结合被侵入基性岩的地球化学和年代学资料,推测大别造山带中生代岩石圈地幔的地球化学性质与下扬子地幔相似。花岗岩中锆石SHRIMP法U-Pb年龄为119.0±3.2Ma,说明其岩浆侵位于早白垩世,与邻近的基性岩侵位时间相近但稍晚。在三叠纪因大陆俯冲碰撞增厚的岩石圈在早白垩世被拉张减薄,含有古老地壳成分的扬子陆下岩石圈地幔及其上覆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了不同成分的碰撞后岩浆岩。其中部分基性岩浆分异结晶成为辉长岩,而A型花岗岩可能是同一地幔源区物质小比例部分熔融后分异结晶的产物。  相似文献   
85.
多硅白云母压力计在退变质作用中的稳定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生  朱光 《矿物岩石》2004,24(4):20-27
探讨多硅白云母地质压力计在低温退变质过程中的稳定性,在对大别山东缘和苏鲁造山带西缘郯庐左旋走滑韧性剪切带糜棱岩中的多硅白云母残斑由中心向两侧边缘进行电子探针分析后发现:由中心向两侧边缘Si减少,Al增加,Fe,Mg略有降低,部分样品中K,Na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Ti则显示不活动富集。这是由于退变质过程中流体的活动常会改变残斑白云母的成分.并且在流体活动过程相对短暂的情况下,使残斑白云母的成分不能发生充分变化.最终会导致白云母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成分。因而,经历了富流体活动的退变质作用后,岩石中的多硅白云母残斑已不能完全保存其形成时的压力信息。  相似文献   
86.
利用钾长石粉水热合成13X沸石分子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综合利用钾长石提钾工艺中的重要高附加值副产品13X沸石分子筛的合成进行了实验研究。对福建沙县的钾长石粉加入配料NaCO3进行焙烧实验,确定培烧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钾长石粉:NaCO3=1:1.30(摩尔比),焙烧温度为845℃,焙烧时间为150min;优化的水热合成条件为M2O/SiO2(mo1)=1.50,H2O/M2O(mo1)=40.0,合成时间为8h,晶种加入量为9.0%。对合成样品化学成分分析、X射线物相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镜分析表明,合成13X沸石分子筛结晶完好,性能优良.水热反应经由溶解水合反应和聚合浓缩反应两大阶段。  相似文献   
87.
海岸带临港工业、海运物流与全球化大生产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岸带是世界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带,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大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近半个世纪以来,海岸带临港工业迅速崛起并持续高速发展,依托海港建设、大型船舶运输发展起来的临港工业和海运物流,在跨国公司的运作下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全球化大生产。这种生产方式使资源贫乏的日本快速发展成发达国家;深圳赤湾临港工业区成为中国高效益工业的典范。本文着重讨论了海岸带经济建设中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对地区、国家和全球经济的影响,指出中国21世纪应大力开发利用海岸带港湾资源、重点建设全球化大生产的大进大出的基地,建立若干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岸带产业中心,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8.
鲁东南岚山头含柯石英榴辉岩主要产于花岗质片麻岩内,是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主要榴辉岩体密集分布区之一。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榴辉岩矿物及细脉石英中捕获有四种类型包裹体:在超高压-高压榴辉岩相条件下捕获的 N_2±CO_2包裹体;在高压榴辉宕重结晶阶段被捕获的 CO_2-H_2O 包裹体和含子矿物高盐度 H_2O 溶液包裹体:在超高压岩石折返过程中的最晚(角闪岩相退变质甚至更晚)阶段捕获的低盐度 H_2O 溶液包裹体。利用榴辉岩矿物及脉体石英中捕获的流体包裹体相互期次关系,可以对本区超高压变质作用板片折返过程中的流体演化史进行重建。  相似文献   
89.
1 Introduction The Badain Jaran Desert, located in western Inner Mongolia, China, has a unique landscape containing 144 lakes (72 of which are still watery) with a total water area of about 23 km2, and the world’s highest stationary sand dunes with a height between 200 m and 500 m. Much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water recharge of the desert in the past decade. Investigations on the resources of water system there have been performed continuously since the early 1990s, which lead to th…  相似文献   
90.
闫峻  陈江峰 《地质论评》2005,51(1):16-26
本文综合运用不同时代幔源包体平衡温压对比、玄武岩地球化学性质对岩石圈厚度的反演以及不同时代岩石圈地幔地球化学性质的对比的方法,把华北地块东部岩石圈的减薄时间限定在晚中生代至新生代之间。减薄的机制可能是华北东部地区晚白垩世以来大陆岩石圈的拉张作用。由于机械性拉薄和热、机械和化学侵蚀作用,岩石圈厚度最终减薄到70km以下。但古老的岩石圈地幔并没有完全因减薄而消失,残留部分受到了来自软流圈物质的强烈改造,使其Sr、Nd同位素组成类似于软流圈,但Os同位素没有受到明显的改变。改造后的岩石圈地幔成为华北地块东部新生代岩石圈地幔的主体。在时空上,岩石圈的减薄具有不均一的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