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8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229篇
测绘学   187篇
大气科学   71篇
地球物理   104篇
地质学   431篇
海洋学   98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63篇
自然地理   12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利用Jason-1卫星星载GPS实测数据,通过非差简化动力学定轨的方法,计算Jason-1卫星2003年1月3日至23日的轨道,并与JPL确定的GPS简化动力学轨道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简化动力法使Jason-1卫星的径向定轨精度可优于±2.5 cm。  相似文献   
992.
在分析国内外GIS服务聚合的研究状况和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设计一种面向服务群的地理信息服务聚合软件框架。并在此基础上,设计聚合服务质量评价模型,该模型实现了GIS元服务质量的动态记录和评价,可有效支持GIS服务聚合流程的执行、监控及服务选择等操作,提高聚合后的地理信息服务的健壮性。该软件框架已广泛应用于四川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和多个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中,并聚合了天地图、ArcGIS、SuperMAP、MapGIS、NewMAP等多种格式的地理信息服务,验证了该软件框架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93.
甘雨  隋立芬  王冰 《测绘学报》2012,41(4):504-509
针对惯性元件误差中有色噪声影响远大于白噪声的情况,建立元件误差的分形高斯噪声模型,利用功率谱密度方法估计模型参数。基于噪声模型推导经验模分解(EMD)的各固有模态函数(IMF)分量中噪声的方差,以此估计各分量相应的阈值,建立EMD阈值消噪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INS中,并与小波阈值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小波阈值法难以控制元件中有色噪声的影响,EMD阈值法与噪声模型紧密结合,能够更有效地削弱元件中的随机误差,提高INS精度。  相似文献   
994.
刘博  甘薇薇  袁宏才 《测绘》2012,(5):198-200
目前,制约卫星雷达高度计继续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近海海域数据精度较低,并且大范围不可用。在现有的科技条件下,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是波形重构。本文首先介绍了卫星雷达高度计回波波形形成原理,接着对几种用于近海的经典波形重构算法以及几种改进算法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995.
针对海洋环境信息要素的获取问题,给出了一种测定目标高程、海面潮高、海流要素、岸滩距离以及岸滩坡度等信息要素的新方法,该方法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倾角传感器,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其技术产品实时性强、可靠性高,可以有效提高航海保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96.
对于足点被日面边缘遮挡住的耀斑的观测研究是诊断日冕硬X射线辐射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统计分析RHESSI (Reuven Ramaty High-Energy Solar Spectroscopic Imager)卫星观测到的71个此类耀斑硬X射线源发现,前人提出的两类源,即日冕X射线辐射中热辐射与非热辐射源区空间分离较小的源和分离较大的源,在能谱、成像、光变曲线以及GOES持续时间等方面都没有显著的区别,其中辐射区的面积、耀斑总热能以及GOES持续时间与分离距离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这些结果支持近年来提出的一些耀斑统一模型.同时也表明Masuda耀斑只是一类非常特殊的事件,不具有日冕硬X射线辐射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997.
太阳耀斑伽玛射线能谱是加速粒子与太阳大气介质原子碰撞的结果,它是研究太阳耀斑中加速粒子和高能电子最为直接的手段.通过分析伽玛射线能谱,可以获得耀斑过程中加速粒子的成分、能谱、角分布及太阳大气元素丰度等重要信息.TALYS程序是一套模拟核反应的软件,对核反应过程中的所有信息均能完整地描述.利用TALYS计算得到了完整的太阳耀斑伽玛射线的核反应截面数据,开发了一套新的耀斑伽玛射线谱计算程序.详细介绍了耀斑伽玛射线计算的理论模型,并简单探讨了耀斑伽玛射线的特性,为未来的耀斑伽玛射线能谱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8.
该文通过一起资质投诉案例的顺利处理,说明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开展依法行政工作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99.
Black carbon (BC) concentrations were measured in the southeast (SE) Tibetan Plateau along the valley of the Yarlung Tsangpo River during winter (between November, 2008 and January, 2009). The measured mean concentration (0.75 μg m−3)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centrations (0.004–0.34 μg m−3) measured in background and remote regions of the globe, indicating that Tibetan glaciers are contaminated by BC particles in the Plateau. Because BC particles play important roles for the climate in the Tibetan Plateau, the sources and causes of the BC contamination need to be understood and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a mesocale dynamical model (WRF) with BC particle modules is applied for analyzing the measurement. The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 major sources for the contamination in the SE Plateau were mainly from the BC emissions in eastern Indian and Bangladesh. Because of the west prevailing winds, the heavy emissions in China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SE Plateau in winter. Usually, the high altitude of the Himalayas acts a physical wall, inhibiting the transport of BC particles across the mountains to the plateau. This study, however, finds that the Yarlung Tsangpo River valley causes a 'leaking wall', whereby under certain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BC particles are being transported up onto the glacier. This too causes variability of BC concentrations (ranging from 0.3 to 1.5 μg m−3) in a time scale of a few days. The analysis of the variability suggests that the “leaking wall” effect cannot occur when the prevailing winds were northwest winds, during which the BC transport along the valley of the Yarlung Tsangpo River was obstructed. As a result, large variability of BC concentration was observed due to the change of prevailing wind directions.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1951--2006年汕头气候资料,分析大雾天气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汕头年雾日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前雾日相对偏多,90年代以后雾日明显偏少;大雾的逐月变化呈1峰1谷的特征,峰值出现在3月,谷值出现在8月;下半夜至翌日上午较易出现大雾。起雾时间为04:00—07:00,其中07:00最易起雾,雾消时间为04:00-12:00,09:00-11:00雾最易消散;雾日时静风概率为52%,风速小于等于3m/s的概率超过95%,不利于近地层空气的水平交换;雾日多伴有逆温层存在且逆温层具有底高较低、厚度较厚、强度较强的特点,不利于近地层空气的上下交换,因而雾日空气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