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42篇
  免费   2965篇
  国内免费   4420篇
测绘学   2282篇
大气科学   1748篇
地球物理   2385篇
地质学   8106篇
海洋学   2048篇
天文学   313篇
综合类   958篇
自然地理   1587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266篇
  2022年   736篇
  2021年   866篇
  2020年   706篇
  2019年   882篇
  2018年   780篇
  2017年   685篇
  2016年   740篇
  2015年   807篇
  2014年   878篇
  2013年   1021篇
  2012年   1131篇
  2011年   1074篇
  2010年   1110篇
  2009年   1078篇
  2008年   1169篇
  2007年   1001篇
  2006年   918篇
  2005年   775篇
  2004年   579篇
  2003年   398篇
  2002年   442篇
  2001年   411篇
  2000年   300篇
  1999年   170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对赣中周潭群变质沉积岩及其石榴子石等造岩矿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造岩矿物只携载了岩石中少部分稀土元素,而大部分稀土元素赋存在副矿物的晶格中;变质过程中稀土元素在石榴子石变斑晶与岩石间达到了分配平衡,石榴子石/岩石间的稀土元素分配明显受体系化学组成所制约;变质岩脉及其矿物的稀土元素组成显示清楚的四重效应,其Zr-Hf,U-Th和Y-Ho等元素对也与变质岩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分异,它们可作为周潭群在变质过程中流体作用存在的判别标志.  相似文献   
52.
湖北徐家山锑矿床铅同位素组成与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家山锑矿床位于湖北省通山县境内,矿体赋存于上震旦统灯影组和陡山沱组地层中.对采自该矿的辉锑矿进行了系统的铅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在徐家山矿区范围内存在两组明显不同的铅同位素组成:A组206Pb/204Pb为18.874~19.288,207Pb/204Pb为 15.708~15.805, 208Pb/204Pb为38.642~39.001, 为高放射性成因铅;B组以低放射性成因铅为特征,其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为17.882~18.171,207Pb/204Pb为15.555~15.686,208Pb/204Pb为37.950~38.340.对应地,相关参数也明显不同,如单阶段模式年龄,A组为负值或极小的正值,而B组为636~392 Ma.铅同位素组成与某些相关参数(Δγ与Δβ、V1与V2)之间呈明显线性正相关关系.根据铅构造模式和矿石铅同位素的Δγ-Δβ成因分类图解等综合分析,A组辉锑矿的铅主要来源于赋矿围岩--震旦系海相碳酸盐岩,B组主要来源于赋矿围岩的下伏基底碎屑岩--中元古界冷家溪群浅变质岩系.研究结果不支持前人沉积-改造成因的观点,成矿物质是多来源的,部分成矿物质来自基底地层.  相似文献   
53.
遵义松林地区镍钼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遵义松林地区牛蹄塘组底部黑色粉砂质粘土岩中普遍含镍钼多金属矿,镍钼多金属矿体稳定,一般厚3~14cm,其矿石品位镍0.03%~5%、钼2%~8%,查明镍钼金属资源量已达六万多吨.同时牛蹄塘组分布广泛,有较大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54.
对阿尔金南缘构造带西段辉绿岩墙群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详细研究表明,该区辉绿岩墙群为拉斑系列岩石,其主量元素以中等TiO2(1.19%~1.59%)、高MgO(5.51%~7.88%)、贫K2O(0.04%~0.84%)和P2O5(0.10%~0.20%)、Na2OK2O为特征;高场强元素(HFSE)丰度特征显示其为E-MORB型或过渡型玄武岩质岩石;稀土元素总量相对较高,轻重稀土元素分馏不显著[(La/Yb)N=1.93~3.61,LREE/HREE=3.01~4.10],在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上呈略富集型.结合玄武岩构造环境判别图解综合分析推测,它们可能形成于一种裂谷向MORB环境过渡的构造环境,即初始小洋盆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55.
基于GF-1卫星数据对2013年11月22日青岛黄潍输油管道爆炸造成的海面溢油进行定量监测。研究首先采用2013年11月26日GF-1卫星数据对海面溢油进行提取,其统计面积为0.67 km2;其次,结合肖剑伟提出的油膜厚度单波段反演模型估算油膜厚度,最终计算得到溢油量为0.28 t;最后,对Band 1反射率与油膜厚度结果进行灰度分割,将溢油污染程度分为6级,对比发现两者分级结果较为一致。由此得出,通过反射率直接进行灰度分割可以对溢油污染进行有效的等级评定。  相似文献   
56.
螺旋藻多糖和糖蛋白的提纯及其理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改进的人螺旋藻中提取多糖和糖蛋白。经恒温加热去蛋白后,用EDAE-52柱层析后得到一种多糖和两种糖蛋白,经Sephadex G-100和凝胶电泳证实所得的多糖和糖蛋白为组的一组分。采用凝胶过滤法测定的多糖近似分子量为19500。由SDS-PAGE测定分子量糖蛋白GS-1的分子量为14900,GS-2的分子量为18400。红外光谱呈现出典型的多糖吸收峰,含有α-型糖苷键。β消去反应初步证明所提取的两种糖蛋白可能是O-连续的糖蛋白。  相似文献   
57.
厦门海域鱼体稀土元素的生态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1995—1996年在厦门海域采集了28种鱼类样品,用ICP—MS法测定了15种稀土元素(REE)的含量,研究了鱼体稀土元素的组成和分布模式及与海水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厦门海域鱼体REE总量介于12.4—596.5ng/g,平均为(77.5l2.8)岭g。鱼体明显官集轻稀土,同时轻、重稀土之间则存在较大的分馏作用,说明轻稀土的生物学效应比重稀土更为显著。鱼类稀土元素分布模式总体上与海水REE分布模式接近,并且鱼类REE含量与近岸陆架海水REE含量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说明海洋鱼类对稀土元素的利用遵从丰度规律。鱼类对稀土元素的富集系数在103以上。稀土元素沿厦门海域食物链的迁移传递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生物放大作用。  相似文献   
58.
Although the Yellow River Delta and Bohai Sea coastal zone are long distance and different environment with Po River Delta and Adriatic Sea coastal zone, the comparison of data of two different areas and the evolution trend of two areas are quite similar.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climatic changes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deltas and coastal zones exists both in ancient and modern times. The cold/wet period occurred in 1300—1400A. D. and 1550 —1850 A.D. within this"large scale" climatie cycle, and shorter periods (10— 35 years) of cold rainy weather alternated with warm/dry period are known as "Bruckner cycles" which have influence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deltas and coastal zones.  相似文献   
59.
用同工酶谱法发现中华乌塘鳢Bostrichthy sinensis四个群体的遗传变异水平很低,在所检测的30个基因座位中,多态座位比例只有0—10%,平均杂合度仅为0.2—0.5%,物种的平均杂合度为0.33±0.10%。四个群体共享常见的等位基因。虽然其中三个群体拥有特有的等位基因,但其基因频率都未超过5%。四个群体的Nei氏遗传距只有1.68—12.13×10~(-5)。据分析,近交可能是遗传变异水平低和形态特征分化差的主要原因。种苗生产上应注意广泛采集不同地理群体的鱼作亲鱼,以丰富养殖群体的基因库。  相似文献   
60.
于2001年10月—2002年3月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海洋生物技术实验室进行摄食-生长实验(实验周期为56天)。实验在水温30℃的条件下进行,设饥饿、1%、2%和饱食4个摄食水平,研究了中华鳖(Trionyxsinensis)幼鳖(296.60—396.09g)的生长和能量收支。结果表明,中华鳖幼鳖的特定生长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其湿重、干物质、蛋白质和能量的特定生长率均呈二次曲线增加,其中干物质的特定生长率(SGRdr)与摄食率(Rl)的关系式为SGRdr=-0.3621+0.8809Rl-0.1352Rl2(r2=0.896,n=26,P<0.01);除湿重的转化效率外,干物质、蛋白质和能量的转化效率在2%组均达到最大,分别为27.47%、31.48%和25.01%;摄食水平对中华鳖氨氮排泄率和尿素氮排泄率以及氨氮占总氮排泄率的比例均有显著影响(P<0.01),总氮排泄率、氨态氮排泄率和尿素氮排泄率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而升高,从饥饿组到饱食组的变动范围分别是4.71%—38.70%、3.50%—24.64%和1.21%—6.48%,而氨氮占总氮比例的变化规律与上述指的标略有不同,饥饿组的比例略高于1%组,摄食组的比例随摄食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该比例的变动范围是71.92%—83.20%,回归分析表明,幼鳖的总氮排泄率[μmol/(g·d)](GN)、氨氮排泄率[μmol/(g·d)](NH3N)及尿素氮排泄率[μmol/(g·d)](UN)与其蛋自质摄入率(%体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