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2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163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162篇
地球物理   141篇
地质学   342篇
海洋学   83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7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蒋金泉  代进  王普  张林良 《岩土力学》2014,35(Z1):264-270
硬厚覆岩的破断与结构将发生显著的变化。针对汝箕沟煤矿二2煤层上覆厚层石英砂岩条件,采用现场实测、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及现场试验等方法,研究了硬厚覆岩裂隙发育特征、破断运动、矿压显现特征及断顶控制技术,为硬厚覆岩工作面灾害防治提供了依据。研究表明,硬厚石英砂岩的微观结构致密完整,呈现大面积悬空、大步距破断运动,引起强烈的支架动载,甚至导致工作面风流逆转、沟通上部采空区隐形火区;硬厚岩层破断运移后产生明显的离层空间,并在开切眼上部和工作面上部及采空区中部形成覆岩主裂隙带,且发育高度大于经验计算数值,甚至与上方采空区沟通诱发灾害;实施开切眼深孔断顶爆破及降低工作面采高,有效缩短了硬厚岩层的初次破断步距,降低了支架动载及主裂隙带高度。  相似文献   
122.
人工冻土围压SHPB试验与冲击压缩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分离式Hopkinson压杆(SHPB),以铝质套筒作为围压装置,分别研究温度为-8、-12、-16 ℃在不同应变率下的人工冻结黏土围压状态变形特征和轴向动态应力-应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围压状态下,冻土呈黏塑性破坏特征;当人工冻结黏土温度为-16 ℃、平均应变率分别为410、457、525、650、827 s-1时,其最大应力分别为10.76、12.18、14.27、20.24、23.34 MPa,最大应变分别为0.081 7、0.097 2、0.105 0、0.131 0和0.166 0,表现出较强应变率效应;-12 ℃和-16 ℃时在应变率为457 s-1下的最大应力分别为8.28 MPa和12.18 MPa;当应变率相同时,温度越低,最大应力越大,冻结黏土表现出较强的温度相关性。人工冻土的动力学特性为冻土开挖方法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3.
冬季气候变暖对山西省冬小麦可种植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山西省境内较为均匀分布的70 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70-2012 年冬季逐日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分析了负积温、最冷月平均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的变化特征,采用累积距平法确定其突变点,以突变点为界分为前后2 个时间段,依据前后时间段等值线的变化分析冬季气候变暖对山西省冬小麦可种植区的影响。结果表明:山西省负积温呈现显著减少趋势(通过了α=0.01 的显著检验),最冷月平均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呈现不显著升高趋势;突变后,负积温平均减少了103.4℃,最冷月平均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分别升高了0.8℃和0.7℃;在3 个指标中,决定山西省冬小麦能否种植的关键因子是负积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的影响较小;冬季气候变暖后,平均状况下,冬小麦可种植区域面积扩大了约2.9×106 hm2,扩大52%,80%保证率下,冬小麦种植面积扩大了约2.3×106 hm2,扩大79%。  相似文献   
124.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wo snowpits in Baishui glacier no. 1, Mt Yulong, China, in May 2006. Snowpit chemistry was studied, using ion tracer techniques, HYSPLIT model, factor analysis, correlation and trend analysis. It indicated that total cation concentration is higher in 4,900-m snowpit than in 4,750-m snowpit, whereas total anion concentration is higher in 4,750-m snowpit. Cations, especially Ca2+, dominate ionic concentrations in Baishui glacier no. 1. According to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factor analysis, ions can be categorized as follows: Cl and NO3 as Group 1, SO4 2− as Group 2, Mg2+ and Ca2+ as Group 3, Na+ as Group 4, K+ as Group 5. Contribution made by terrestrial dust to ionic concentration accounts for 52.27, 100, 99.36, 98.91, 96.16 and 99.97% of Cl, NO3 , SO4 2−, K+, Mg2+ and Ca2+, respectively, in 4,900-m snowpit, and for 64.00, 100, 99.57, 98.63, 96.25 and 99.97% in 4,750-m snowpit. Local dust is the principal source of snowpit chemical components. Pollutants brought from industrial areas of South Asia, Southeast Asia and South China by monsoonal circulation also makes some contribution to anion concentrations, but pollution associated with human activities makes a very slight contribution in study area. The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wo snowpits are different ow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deposition mechanism and local environment in different altitudes.  相似文献   
125.
稀土元素指标δCe-ΣREE对沉积相的指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内蒙古额济纳盆地小狐山剖面沉积物中酸溶组分稀土元素含量及其相关指标、分布模式的分析,讨论了剖面中稀土元素指标δCe-ΣREE与沉积相、沉积环境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剖面沉积物酸溶组分中稀土元素丰度均值为7.24μg/g(不包括Y),其中LREE含量占稀土总量的88.67%; 且各层的稀土分布模式均为轻稀土适度富集缓右倾斜型、Eu呈负异常模式,但各相位地层的LREE富集程度与分配模式存在差异。由于小狐山剖面中沉积地层的自身岩性、沉积粒径、矿物结构组成以及气候环境变化等因素均可能会引起REE分异。因此,通过δCe-ΣREE图并结合三次回归曲线,可以很好地将不同沉积相得物质有效的区分开来。小狐山剖面除极少数的几个样品(水下沉积砂)之外,其余的均落在三次多项式回归曲线上部; 而风成砂层则几乎全部落在回归曲线之下; 此外,对于风沙-河流作用下的混合样品也有较好识别,河流过渡相的样品则分布在曲线上或与之相邻近。此研究结果得到了柴达木贝壳堤沉积物的REE数据的验证,运用此方法可以为直观的判别剖面中的不同沉积相,并为定量化划分地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6.
青岛大气气溶胶的浓度分布和干沉降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青岛沙尘天气历史资料和近年来的青岛地面气溶胶观测资料,分析了青岛沙尘日数的长期变化趋势、季节变化特征以及气溶胶质量浓度、谱分布和干沉降的季节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961~1988年青岛沙尘日数呈波动变化,且幅度较大.1999年以来沙尘日数明显增加,且以浮尘天气为主.青岛在1961~2001年扬沙日数年平均值为1.83天,是北京同期的13%;年浮尘日数为2.93天,是北京同期的75%.青岛沙尘发生日数主要集中在冬春季,春季最高,冬季次高;夏季没有沙尘天气,秋季很低.青岛气溶胶质量浓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最高,冬季次之,秋季又次之,夏季最低.大流量观测的总悬浮颗粒物(TSP)年平均浓度为177μgm-3,安德森分级采样器观测的气溶胶质量浓度为123μg m-3,两者的差别与不同的观测时间和观测仪器有关.在3月和4月,粗细粒子的浓度相差很大,粗粒子分别占总浓度的80%和62%.青岛气溶胶沉降通量在0.06~0.2 g m-2d-1之间,平均值为0.13 g m-2d-1,是北京沉降通量的30%.  相似文献   
127.
以2015年5月(春季)和10月(秋季)在日照岚山港北作业区邻近海域进行的浮游动物调查数据为例,分析了该海域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调查海域两季共发现浮游动物成体20种,浮游幼虫7类,其中春季成体12种,浮游幼虫4类,秋季成体19种,浮游幼虫6类;春、秋两季调查浮游动物平均丰度分别为128.1 ind./m3、103....  相似文献   
128.
袁璞  马芹永 《岩土力学》2013,34(9):2557-2562
由于降雨、季节引起地下水位升降等原因,地壳中岩体常处于干湿循环状态。为研究干湿循环对岩石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安徽恒源煤矿北风井-259 m处砂岩为研究对象,采用?50 mm变截面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试验装置,对长径比为0.5的煤矿砂岩试件经干湿循环作用后实施单轴冲击压缩试验,获得了砂岩动态单轴压缩应力-应变曲线。研究发现,由于自由水的Stefan效应,干湿循环1次对砂岩具有增强作用,单轴动态抗压强度最高;其后,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砂岩受水侵蚀物理弱化作用,砂岩动态单轴抗压强度呈乘幂关系降低,砂岩试件的冲击破碎块度逐渐变小。试验结果表明,干湿循环12次时砂岩动态抗压强度比干湿循环1次降低约24%,表现出较强的劣化效应。  相似文献   
129.
对2010—2012年川滇西部地区流动重力资料进行统一处理,得到区域重力场变化图象,并以此为基础研究2012年宁蒗-盐源5.7、彝良5.7级地震与区域重力场变化及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的关系。结果显示:震区局部重力场在两次地震前均出现了快速、大幅的上升变化,在约一年的时间内增加了约60×10 nms-2的重力变化量。  相似文献   
130.
气候变暖对新疆乌昌地区棉花种植区划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新疆乌昌地区1961-2010年≥10℃积温、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和无霜期等热量要素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北疆棉区区划指标,完成了2004年前、后乌昌地区棉花种植气候区划。并对未来年平均气温升高1~4℃时,棉花种植气候区划的可能变化进行了预估。结果表明:乌昌地区热量资源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平原多,山区少”的格局。1961-2010年≥l0℃积温、最热月平均气温和无霜期分别以每10年52.3℃• d、0.1℃和3.3 d的速率增多(升高、延长),并分别于1995年、2004年和1987年发生了突变。受其影响,2004年后乌昌地区宜棉区较之前明显扩大,次宜棉区、风险棉区和不宜棉区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未来气候变暖将对乌昌地区棉花种植气候区划产生较大影响,年平均气温每升高1℃,宜棉区面积将扩大6600 km2,次宜棉区和不宜棉区分别缩小2100 km2和4700 km2,风险棉区面积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