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62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吴剑雄 《福建地质》2012,31(1):95-99
通过调节pH值,加入氟化氢铵消除铁的干扰,用硫代硫酸钠滴定碘,淀粉溶液做指示剂等方法。探讨了快速滴碘法在金属矿中铜含量分析的应用,方法快速易掌握,结果准确。适用于金属矿中铜的测定。  相似文献   
92.
针对卫星导航系统中嵌入式终端常用偏航算法(欧氏距离度量法和缓冲区近似法)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结合R树索引和海伦公式的改进偏航算法。该算法采用R树索引筛选法缩小目标点所在航线范围,结合海伦公式快速计算出目标点到航线的距离,进而做出偏航判断。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实现零误差快速偏航判断,显著提高导航定位终端偏航报警的实时性和准确性,从而降低了对终端计算能力的要求,满足了上万个航路点的快速偏航计算要求。  相似文献   
93.
气枪探测资料对华北地区地壳低速带的约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地壳低速带是岩石圈中的力学软弱带,对地震的孕育有重要作用.人工探测和天然地震层析成像资料均表明,华北地区在不同深度上均存在低速带.为进一步对华北地区地壳低速带的特性进行约束,我们分析了在唐山地区进行大容量气枪震源探测所获得的高分辨率观测资料.分析中发现,该地区的地震记录具有如下主要特征:①直达波Pg视速度为6km/s,可以追踪到约70km;②Moho面反射波PmP从50km开始就以强势震相出现;③PmP震相在150km处比Pg震相约滞后2s.本文利用合成地震图,通过波形正演对观测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合成地震图不仅可以解释各种震相的走时,同时也能较好地反映PmP和Pg的相对振幅.模型结果显示:①该地区平均地壳厚度为33km;②在该地区上下地壳各存在一个低速层.通过分析热流和大地电磁测深资料,认为该地区上/下低速层可能分别是流体和热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4.
层序地层作为沉积盆地识别标志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论文以盆地充填动力学为指导,从层序界面与盆山转换、层序级别与盆地规模、层序格架与盆地类型、层序充填与盆地演化四方面,对层序与盆地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层序作为盆地的识别标志主要包括:1)不同成因类型和规模级别的界面作为划分相应成因级别层序的重要标志,他们反映地壳演化过程中的动力转换事件,其中超级、I级、Ⅱ级界面分别反映盆地域之间、盆地之间、盆山之间的应力转换机制,Ⅲ-Ⅳ级界面揭示了构造、海平面、气候、物源联合引起的盆地容纳空间和沉积机制的转变过程;2)作为板间、板缘、板内过程的沉积记录,层序与盆地之间存在特定的耦合关系:超级层序相当于沉积盆地域,I级层序相当于沉积盆地,Ⅱ级层序对应于盆地构造沉积幕,Ⅲ级层序对应于盆地充填幕,Ⅳ-Ⅴ级层序相当于盆地充填韵律;3)不同成因沉积盆地,层序成因格架及内部构型各异,因而根据层序特征研究,可判识盆地成因属性;4)在盆地演化的不同阶段,盆地性质、构造特征、沉积格局存在差异,所形成的层序构型、界面属性及组合特征等亦不同,因而通过层序充填序列的研究,可揭示盆地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5.
辉碲铋矿是一种较难独立成矿的碲硫化物。本文对世界首例也是唯一一例大型独立碲矿-四川省石棉县大水沟独立碲矿中的矿物辉铋碲矿进行了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并将其衍射数据与JCPDS卡片中Tetradymite(辉碲铋矿)以及Kawazulite的衍射数据做了对比,发现该辉碲铋矿的衍射数据与卡片中的Kawazulite的衍射数据相近而与Tetradymite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96.
现代沉积学理论重大进展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沉积学重大进展要表现在各种边缘,分支、交叉,横断学科的诞生和发展。其中,层序地层学的进展表现在层序生物地层学、成岩层序地层学、高频层序地层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应用层序地层学、定量层地层学等理论的涌现和发展;资源沉积学从过去的矿产型资源沉积学研究转向了资源的有限性稀有性、资源的永续利用与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研究;环境沉积学从单一的环境科学研究关系转向了对不同板发、规划、管理、保护、防治等相结  相似文献   
97.
Fluid inclusions are commonly observed in various stages during the diage-netic evolution and the generation,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hydrocarbons in Lower Permian carbonate rocks in the Xichang Basin, providing direct physico-chemical evidence for the process.Altogether seven stages can be recognized,ie.,the penecontemporane-ous, early and mid-late diagenetic stages, the epidiagenetic stage and the early, middle and late reburying stages.Karst and dissolution pores and structural fissures developed during the epidiagenetic and reburying stages constitute the major reservoirs fo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Oil generation and migration began in the early reburying stage in Late Permian time and developed to its climax in the middle reburying stage in the Triassic period, followed by extensive generation and migration of natural gases during the late stage of reburying in the Jurassic and later periods.The generation,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hydrocarbon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Hercynian basalt eruption and Indosinian and Yenshanian tecto-magmatism.  相似文献   
98.
论广州地区的地震构造及其发震危险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潘建雄 《华南地震》1992,12(4):32-41
广州的主要断裂构造是北北东向的广州—从化断裂带与近东西向的瘦狗岭断裂带与广州—三水断裂带。在北西西—南东东向区域构造应力场作用下,上述两条近东西向的断裂带组成右行左阶排列,导致岩桥区出现近东西向的附加挤压应力场,酿成广州—从化断裂带广州段内发生右行剪切运动,它是广州地区历史上数十次地震的发生带,是广州地区的主要发震构造;而右行左阶排列的近东西向断裂带的活动则是蕴育广州地震的原因。由于广州地区之主要发震构造规模不大,地震最大强度将以中强震为主,其极震区之地震烈度一般为六度,少数情况下可能接近七度。  相似文献   
99.
矿物流体包裹体在油气资源评价及油气勘探远景预测中的应用是90年代应用石油地质学的一个重大进展,它不但为油气资源评价和勘探提供了崭新思路、方法和手段,而且为矿物包裹体学的应用和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本文系统介绍并探索矿物包裹体在油气形成、演化、运移、聚集以及油气资源评价和勘探远景预测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0.
矿物包裹体在沉积物成岩作用研究中的应用是90年代沉积学理论的一个重大进展,它不但为沉积学研究提供了崭新思路,方法和手段,而且为矿物包裹体学的应用和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本文系统介绍并探索矿物流体包裹体在沉积岩成因、成岩作用、成岩微区分析、成岩条件、成岩阶段、成岩环境、成岩演化和埋藏历史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