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51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受构造作用控制,辽河西部凹陷清水洼陷沙三段页岩沉降-沉积中心发生由北西向南东方向的明显迁移,表现为欠补偿沉积的半深湖-深湖相同步迁移。从湖盆中心向陆方向,清水洼陷沙三段沉积时期主要发育了深湖-半深湖-浅湖-扇三角洲等沉积类型,对应形成了从Ⅰ、Ⅱ到Ⅲ型的干酪根分布。与此对应,页岩中的石英、长石等脆性矿物含量递次增多,而黏土矿物含量逐渐减少,反映为沉积相对页岩有机地球化学条件和矿物成分的控制作用。在深大断裂控制下,页岩沉积剖面表现为向西减薄的楔形,TOC从中心处的最大值向外逐渐降低,成熟度Ro介于0.5%~2.0%,为页岩油气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富集条件。在现今埋深状态下,洼陷区页岩一般处于热成熟生油阶段,埋深较大的局部地区可达高成熟阶段,进入页岩气为主状态,形成“下气上油”的生烃格局。沙三段页岩主要处于中成岩阶段B期,出现了大量定向排列的片状伊利石。在4 000 m以深的页岩中,伊蒙混层比小于15%,发育了多种孔隙类型,伴生黄铁矿和伊利石等黏土矿物,孔隙度一般为0.7%~3.5%,8~35 nm的页岩孔隙直径所占体积最大。高精度含气量解析结果表明,双兴1井沙三段页岩含气量为1.6~5.44 m3/t,随着页岩储层成岩裂缝增加,页岩含气量不断增加。总含气量、吸附含气量与TOC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但总含气量增加速度较吸附气增量速度更大,这与有机质生油气产物关系密切,与溶解态天然气的存在也不无关系。有机质类型多样、油气共生、含气量较大且下气上油,形成了辽河清水洼陷特色的页岩气富集模式。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城市群与东京大都市圈不仅在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等方面存在共通之处,其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过程所显现的污染源及污染物种类等特征也相似。本文以京津冀城市群和东京大都市圈作为比较研究对象,在全面介绍东京大都市圈大气污染防治的过程与成效,并系统分析大气污染防治政策路径的基础上,根据京津冀城市群大气污染特征、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体系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从政策形成、政策框架、政策实施3个方面,提出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18年1月27-28日,人文与经济地理学青年论坛暨第二届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青年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论坛以“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传承与创新:青年学者的责任与行动”为主题,来自全国100余家高校和研究机构从事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相关研究的青年学者370余人参会。这说明人文与经济地理学青年学者很活跃、有热情、有担当意识。青年学者要加强学习、传承和发扬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前辈的精神和知识体系,迎接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繁荣发展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4.
为了满足深井和核电站强震动观测需求,研制一种能在100℃ 130℃环境下有效连续工作的力平衡反馈加速度计,并重新设计其电路方案,主要利用高温分立元件重新设计检波及前后级放大电路,并对其余电路进行升级改造.样机实验结果表明:设计方案满足要求,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The Jinchuan deposit is hosted by the olivine-rich ultramafic rock body, which is the third-largest magmatic sulfide Ni–Cu deposit in the world currently being exploited. Seeking new relaying resources in the deep and the border of the deposit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e ore body, ore and geochemist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cealed Cu-rich ore body are researched. Through spatial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with the neighboring II1 main ore body, the mineralization rule of the concealed Cu-rich ore body is summed up. It is also implied that Cu-rich magma may exist between Ni-rich magma and ore pulp during liquation differentiation in deep-stage chambers, which derives from deep-mantle Hi–MgO basalt magma.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type of ore body has features of both magmatic liquation and late reconstruction action. It has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 deep liquation and pulsatory injection of the Cu- and PPGE-rich magma, concentration of tectonic activation, and the later magma hydrothermal superimposition. In addition, the Pb and S isotopes indicate the magma of I6 concealed Cu-rich ore body originates predominantly from mantle; however, it is interfused by minute crust material. Finally, it is inferred that the genesis of the Cu–Ni sulfide deposit is complex and diverse, and the prospect of seeking new deep ore bodies within similar deposits is promising, especially Cu-rich ore bodies.  相似文献   
16.
鄂北杭锦旗探区构造演化与油气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鄂北杭锦旗探区构造演化与油气关系研究比较匮乏,而该区构造演化对上古生界油气运聚的作用不容忽视。论文通过对研究区构造演化分析研究,结合前人成果,明确指出研究区先后经历了太古代-古元古代基底形成期、中、新元古代裂谷集中发育期、早古生代隆起剥蚀期、中晚石炭世-三叠纪的稳定克拉通发育期及中新生代的不均衡发育期等五个演化阶段。在研究区形成了早、中期的北西高南东低转变为现今的南西低北东高的构造格局。研究区构造演化与上古生界油气关系密切。具体表现为,古隆起及其演化控制了上古生界烃源岩的展布和演化,构造运动导致上古生界储层普遍致密化,基底形态及构造活动控制了区内构造圈闭的形成,构造演化控制了上古生界油气的运移和聚集,先后经历了中-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至今两期油气运聚,油气运移方向分别以北向、北东向为主,在研究区南部斜坡发育根缘气藏,北部发育常规气藏。  相似文献   
17.
从野外地表露头、井下岩心及典型剖面等基础资料出发,以富有机质页岩形成地质背景及其展布特征-页岩气成藏条件-有利区预测为主线,对重庆及周缘地区下古生界页岩气成藏条件进行分析,并采用综合信息叠合法对该区有利区进行预测。指出研究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和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两套富有机质页岩普遍发育,分布广,厚度大,埋藏适中,有机质类型好,有机质含量高,具有充足的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并且等温吸附模拟和现场解析实验也表明,这两套页岩均具有较强的气体吸附、较好的含气性能;多口井钻遇黑色页岩段气显异常普遍,也为页岩气的存在提供证据。总之,该区与美国东部典型页岩气盆地有诸多地质可比性,具有形成页岩气藏的有利地质条件,是页岩气勘探研究值得关注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8.
京津冀都市圈城镇体系演化时空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1985、1990、2000和2007年的非农业人口,应用位序规模法则、ROXY指数、城市影响力等多种定量方法,系统研究京津冀都市圈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空间结构的演化.结果表明:京津冀都市圈虽为"双核"结构,但一直处于分散发展趋势,京、津两个巨型城市的非农人口占京津冀都市圈的比重日趋下降;京津轴线为京津冀都市圈最重...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化和新型城镇化大背景下,城市群是辐射面最广、潜力最大、活力最强的核心增长极,但其高速成长背后是各类要素的大量投入,客观评估城市群经济绩效对于推动中国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意义深远。在总结既有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中国13个典型城市群为样本,以2000-2013年为研究时段,采用资本、土地、劳动、科技和经济五大要素长时间序列数据,在全要素生产率(TFP)分析框架下,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静态评价时间截面的城市群投入产出效率,进而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动态分析城市群TFP年际变化,探讨其时空格局和内在演化机制。研究发现:城市群经济绩效进步明显,但空间分布仍不均衡;科技进步贡献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通过规模扩张和资源配置优化带来的正效应,只有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初步实现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发展,表明各城市群所处发展阶段和动力机制差异显著。据此,提出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城市群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空间管治视角下京津冀协同发展类型区划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是基于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打破行政区划,在更大区域尺度上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区域整体发展目标。因此,从优化空间规划体系的高度,开展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类型区划和类型区管理,实现分区施策的精细化管治极为重要。本文首先立足于京津冀区域发展差异,利用空间属性双聚类的方法将京津冀划分为中部核心功能引领区、东部沿海重点发展区、南部门户功能拓展区、西部和北部生态涵养保护区等四大区域;然后以区县为最小分析单元,从现状开发强度、用地增量预测和生态保护责任等三大维度构建类型划分指标体系,并利用三维空间坐标划分方法将京津冀划分为五大类型区,即:城镇优化发展区、城镇重点拓展区、现代农业发展区、适度建设发展区和严格生态保护区;最后,在空间管治视角下提出京津冀区域分区管治与区域协同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