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80篇
  免费   1527篇
  国内免费   2013篇
测绘学   729篇
大气科学   1004篇
地球物理   1283篇
地质学   3705篇
海洋学   1140篇
天文学   134篇
综合类   568篇
自然地理   757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393篇
  2021年   463篇
  2020年   377篇
  2019年   459篇
  2018年   391篇
  2017年   357篇
  2016年   394篇
  2015年   441篇
  2014年   425篇
  2013年   508篇
  2012年   484篇
  2011年   476篇
  2010年   455篇
  2009年   447篇
  2008年   424篇
  2007年   427篇
  2006年   435篇
  2005年   359篇
  2004年   244篇
  2003年   175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178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9篇
  1975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公路边坡工程监测技术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世华 《安徽地质》2002,12(4):245-247,251
结合公路工程、建筑工程等土木工程建设中经常涉及到的边坡工程,评价与分析边坡工程监测的作用、内容和方法,提出了边坡工程应该在工程项目开展的开始阶段就应进行和边坡工程监测的项目,选择原则,测点布置原则、监测周期等,对边坡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2.
多年冻土地区L型挡土墙土压力(冻胀力)的分析与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适应多年冻土区土体冻胀过程所产生的较大变形的特性, 缩短施工进程, 减少扰动时间, 在青藏铁路格拉段选择了一个试验工点进行了L型悬臂挡墙的初步验证性试验研究. 通过对L型挡墙的受力模式分析, 确定了对粗颗粒填料不考虑冻胀力的土压力设计控制值. 通过与现场实测土压力分布规律的对比, 探讨了土压力与冻胀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3.
熊耳山地区太古宙超镁铁质岩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不均一性、成带性和多方向性特征 ,岩石以橄榄岩、辉石岩、角闪石岩为主 ,蚀变强烈。岩石贫钙、镁 ,低铝、K2 O Na2 O,稀土总量较高 ,轻重稀土分馏显著。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大部分超镁铁质岩体为岩浆侵入成因  相似文献   
104.
目前研究海平面变化的方法尚不能精确确定海平面变化,对记录海平面变化的沉积体或层序物质组成及结构特点的研究尚显薄弱。在分析层序不对称性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基础,提出层序不对称系数S0,认为海平面的升降变化对浅水沉积区影响显著,其结果必然造成层序S0的增加;海平面的升降变化对沉水沉积区影响不大,层序S0较为恒定。对进行详细研究中扬子区S0分布特点,运用S0曲线计算了中扬子区海平面变化特点,并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认为可以用S0判断水体相对深浅,分析海平面变化。  相似文献   
105.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按基准面旋回原理,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本溪组(C2b)、太原组(P1t)、山西组(P1s)和下石盒子组(P1xs)划分为3个超长期、8个长期、19个中期和62个短期旋回层序: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各级别层序的结构类型、叠加样式和沉积演化序列;建立以长期旋回层序为年代地层框架,中期旋回层序为等时地层对比单元的层序的地层格架;并讨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天然气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6.
Core A9-EB2 from the eastern Bransfield Basin, Antarctic Peninsula, consists of pelagic (diatom ooze-clay couplets and bioturbated diatom ooze) and hemipelagic (bioturbated mud) sediments interbedded with turbidites (homogeneous mud and silt–clay couplets). The cyclic and laminated nature of these pelagic sediments represents alternation between the deposition of diatom-rich biogenic sediments and of terrigenous sediments. Sediment properties and geochemical data explain the contrasting lamination, with light layers being finer-grained and relatively rich in total organic carbon and biogenic silica content. Also, the high-resolution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MS) variations highlight distinct features: high MS values coincide with clastic-rich sections and low MS values correspond to biogenic sections. The chronology developed for core A9-EB2 accounts for anomalous ages associated with turbidites and shows a linear sedimentation rate of approximately 87 cm/103 yr, which is supported by an accumulation rate of 80 cm/103 yr calculated from 210Pb activity. The late Holocene records clearly identify Neoglacial events of the Little Ice Age (LIA) and Medieval Warm Period (MWP). Other unexplained climatic events comparable in duration and amplitude to the LIA and MWP events also appear in the MS record, suggesting intrinsically unstable climatic conditions during the late Holocene in the Bransfield Basin of Antarctic Peninsula.  相似文献   
107.
岩浆混合作用——来自甘肃北山的野外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 1∶2 5万马鬃山幅区调填图和方法研究工作中 ,通过观察到的一些与岩浆混合模式相关的现象 ,指出暗色微粒镁铁质包体是岩浆混合作用的有利证据 ,讨论了与花岗岩侵入体相关的镁铁质小岩体混合成因的可能性 ,认为岩浆混合作用在造山带岩浆活动中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8.
Sm-Nd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eight lamprophyre samples, which come from the Gezhen gold-bearing shear zone on western Hainan Island, are measured. The Sm-Nd isochron age is 495.98±13.14 Ma, (143Nd/144Nd) 0=0.512094, εNd(t) ranges from +1.80 to +2.00 and TDM from 982 Ma to 1196 Ma (average: 1060 Ma). The authors point out that the whole-rock Sm-Nd isochron age (495.98 ± 13.14 Ma) really represents the petrogenetic age of lamprophyre and the time of magmatism during subsequent subduction.  相似文献   
109.
南向行星际磁场事件与磁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72-182年IMP-8飞船的太阳风观测资料和相应地磁活动性指数Dst和AE,研究了43个南向行星际磁场事件期间太阳风和磁层的耦合问题. 与这43个事件对应的地磁暴是中等的和强的磁暴(Dst<-50nT). 结果表明:(1) 在43个事件中有11个(约占25.6髎)紧随激波之后,18个处于激波下游流场中(占42髎),其余14个(占33髎)和激波没有关连. 绝大多数事件都伴有太阳风动压和总磁场强度的增加;(2) 当行星际晨昏向电场强度EI>-4mV/m时,只引起磁亚暴,对Dst指数没有明显影响. 仅当EI<-5mV/m时,磁亚暴和磁暴才会同时出现;(3) 太阳风动压的增加会增强能量向环电流的输入,但不是密度和速度单独起作用,而是以PK=ρV2的组合形式影响能量的输入;(4) 虽然行星际磁场(IMF)南向分量BZ对太阳风和磁层的耦合起着关键作用,但IMF的BX和BY分量相对于BZ的大小对太阳风向磁层的能量传输也有一定影响. 当BX、BY相对BZ较大时能量耦合加强.  相似文献   
110.
航磁异常轴向特征提取算法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通过分析航磁异常的空间分布特征,提出一种在平面等值线追踪基础上,根据封闭等值线之间的关系并应用离散卡洛变换,自动检测和绘制航磁异常轴向图的方法,将该方法用于新疆某地航磁异常分析,发现了断裂构造,有效地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