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8篇
  免费   396篇
  国内免费   614篇
测绘学   285篇
大气科学   399篇
地球物理   308篇
地质学   945篇
海洋学   248篇
天文学   48篇
综合类   130篇
自然地理   28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在总结前人对绿洲分布问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绿洲分布的三条标准:(1)Kc≥3;(2)所在区域的气候背景为干旱或干旱半干旱气候交替出现;(3)农业生产类型为"灌溉农业"。与此同时,明确了"亚绿洲"的内涵,并提出了亚绿洲划分的标准:(1)3≤Kc4;(2)地处干旱半干旱交错气候带;(3)以灌溉农业为主的区域。依据划分标准,对伊犁河谷西部、阿勒泰山南坡额尔齐斯河河谷、河套平原、银川平原等四片争议区域的归属问题进行了探讨。结论:伊犁河谷西部、阿勒泰山南坡额尔齐斯河河谷、银川平原、河套平原等四片区域为均为"亚绿洲"分布区。  相似文献   
992.
不同时空分布的拟步甲(Teneberionidae)抗干旱能力存在着差异性,其抗干旱能力主要采用水分散失速率进行评价。在室内30℃恒温处理下,采用重量法测定了不同季节典型干旱环境下13种拟步甲水分散失速率,同时采用陷阱捕获法在野外调查了拟步甲种群动态,分析了不同时空拟步甲抗干旱能力。结果表明,夏季活动高峰种的拟步甲水分散失速率明显小于春季活动高峰种,但夏季活动高峰种致死中时间(LT50)与最大死亡时间(Tmax)比春季活动高峰种大;不同干旱环境下的拟步甲水分散失速率也存在差异性,表现为干旱绿洲区干旱荒漠区极度干旱区,而LT50与Tmax的大小顺序与水分散失速率相反,表明了夏季活动高峰种的拟步甲抗干旱能力大于春季活动高峰种,极度干旱地区的拟步甲更能忍耐干旱环境。  相似文献   
993.
新疆塔中地区奥陶系地层划分与岩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塔中地区奥陶系分布广泛。主要根据化石、岩性特征、对比等将研究区内奥陶系划分为三统四组:下奥陶统蓬莱坝组与下伏上寒武统丘里塔格下亚群呈假整合接触,鹰山组归为中下奥陶统,一间房组划为中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划归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可细分为3个岩性段,鹰山组可划分为4个岩性段。良里塔格组与鹰山组之间存在区域地层缺失和不整合,桑塔木组与上覆地层呈不整合接触,与下伏良里塔格组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呈整合或不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994.
地球信息科学的前沿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球信息科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每个分支都有许多亟待深入的前沿领域。地球信息哲学中的前沿领域主要涉及数字化世界的本体论问题、地球信息流和地球空间认识论问题以及地球信息科学的方法论问题等;地球信息机理中研究的前沿问题主要有地球信息转变机理、地球空间认知、地球信息表达方法的拓展、地球信息的不确定性、地球空间关系、地球空间尺度以及地球信息共享中的标准、规范和立法等;地球信息技术的前沿研究主要包括地球信息的集成和融合、GIS中的空间分析与模拟、地球信息技术集成、地学可视化、虚拟现实技术、GIS的互操作技术、地球信息的分布式计算以及GIS中的面向对象技术等;地球信息工程的热点领域是信息基础设施和数字地球。在未来的几十年内,地球信息科学将保持理论化、工程化和学科交叉领域泛化的发展特点;地球信息理论研究将呈现信息标准化和信息表达多维化的发展态势;地球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具有集成化和智能化的特色;地球信息工程和应用将向平台网络化和应用社会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95.
双轴压力下岩样自电位变化实验的新结果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伺服控制双轴加载系统,采用阵列式布局的应变、自电位测量方法,对岩石样品弹性变形阶段和破坏过程中的应变和自电位进行了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在突然加卸载、黏滑和岩样破裂几种特定情况下,自电位和应变场均出现了互相关联的脉冲状突然变化,且具有相当大的空间展布. 尽管有时应力σ值相当高,但当应力变化率γ= dσ/ dt为零(恒载)且保持正、负常数(匀速加、卸载)时,自电位始终没有异常出现. 反之,无论γ的增量Δγ为正值或负值,当γ突变,即对样品进行突然加卸载的时刻则出现了脉冲状自电位信号ΔV,Δγ的正或负对ΔV的影响是相反的. 分析表明,应力突变时ΔV与Δγ的异常幅度成正比. 应力突变和岩石破裂过程中自电位明显的时空变化意味着,孕震区附近如果自电位有突变,就有可能观测到相关的自电位前兆和同震变化, 并可能出现同步的应变变化,这给地震的自电位和应变前兆方法提供了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996.
According to practical geological and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riverside water-supply well fields in northwestern China, an ideal hydrogeological model has been generalized and a three-dimensional mathematical model has been set up. A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was applied to simulating groundwater flow near a partially penetrating river under riverside pumping, and to analyzing the effects of river width, partial penetration and permeability of riverbed sediments on groundwater recharges. Results show that riverside pumping may cause groundwater to flow beneath the partially penetrating river, and that river width, penetration and riverbed permeability obviously influence flows from the partially penetrating river and constant-head boundaries. However, the pumping output is mainly from the partially penetrating river.  相似文献   
997.
为对云南强震活动趋势分析提供科学依据,基于Haskell二维地震位错模型,建立了用地震矩M0和体波震级mb估算地震震源构造剪应力强度τ0值的关系,并利用此关系,根据美国地质凋查局提供的1977~2005年间东亚滇缅弧-安达曼地震活动带上强震活动的震源机制解、地震矩M0和体波震级mb,对该区的地震应力图像和板缘动力学机制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缅甸弧-安达曼板缘地震带的强震活动主要反映了板缘地震活动的特点,其平均剪应力τ0值为8.8 MPa;云南及喜马拉雅山地区的少量强震活动主要反映了板内地震活动的特征,其平均剪应力τ0值为13.5 MPa,板内地震统计得出的平均剪应力值是板缘地震的1.5倍.喜马拉雅山弧形区域主压应力方向(P轴)优势方向为NE向,但青藏高原东南的云南地区则表现出向ES方向的强烈偏转,这可能是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强烈碰撞挤压以及缅甸弧的弧后扩张相互作用引起的.  相似文献   
998.
多层钢框架连续倒塌动力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多层钢框架连续倒塌由于初始破坏引起的动力效应,本文采用集中塑性铰杆模型,以需求能力比(DCR)为参数,利用瞬时加载法对一榀多层平面钢框架和一个多层空间钢框架进行了弹塑性动力反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随着DCR的增大,各柱列沿竖向动力放大效应基本不变;当DCR≤0.5时,随着DCR的增大,各柱列动力放大效应基本不变,且一般情况下含失效构件的柱列动力放大效应最显著;当DCR>0.5时,含失效构件的柱列动力放大效应随着DCR的增大而增大,其余柱列动力放大效应随着DCR的增大而减小或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999.
在岩石剪切破坏中引入力矩模型并就剪切破坏过程进行了分析。在发生剪切破坏时岩石的破坏带有一定宽度,剪切带上的剪应力和支持力不是均匀分布的,在剪切过程中存在一个调整过程,并在局部集中,导致了剪切力矩的存在。当轴向压力 较小时,支持力和剪切力都很小,可视为均匀分布;随着 的增大,支持力和剪切力都增大,出现非均匀分布,局部表现为应力集中,出现局部破坏,而在整体上表现为力矩平衡。当剪切力矩大于支持力矩时,宏观上剪切破坏出现;分析研究了地下水引起的接触面积的变化,由此并推导了静水压力情况下结构面的稳定性。随着水压力p的增大,除了对岩体材料力学性质的弱化外,结构面上有效压力 和结构面上、下岩体的接触面积率 变小,使得发生失稳破坏的临界角 降低,也就是发生滑动的条件更容易满足。  相似文献   
1000.
我国西南近代地壳抬升区的多层状碳酸盐岩岩组常被河流深切割。被河流深切割的这些多层状碳酸盐岩岩组其岩溶发育特征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具有重大的影响。受岩性的控制,多层状碳酸盐岩岩组的溶蚀作用一般仅在碳酸盐岩岩层内进行,岩溶顺层发育成多层状,在无特殊条件破坏情况下,层间非碳酸盐岩岩层成为相对隔水层,是水库防渗的良好依托;但一些张性、扭性断裂的切割作用或是层间非碳酸盐岩岩层塌陷,都可能导致层间隔水层遭受破坏,使岩溶出现穿层发育现象,对水库防渗极为不利。因此,在水库防渗设计中应特别注意是否存在层间渗漏缺口及其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