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72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66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63篇
海洋学   31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利用贵州省19个测站1951~2000年夏季逐月降水资料,计算了降水量的月平均(区域平均)标准化距平。并进行模糊聚类分析、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和小波分析,研究了贵州夏季降水异常的区域特征。结果表明,贵州夏季降水在近50 a中存在5个明显的气候段:20世纪50年代前期为多雨期;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前期为少雨期;60年代中后期为多雨期;70~80年代为少雨期;90年代以后进入多雨期;降水呈增多的趋势。全省一致性是贵州夏季降水的最主要特征,同时还存在区域差异。贵州夏季降水异常有5种空间分布型,即:全省旱(涝)型、东旱(涝)西涝(旱)型、南旱(涝)北涝(旱)型、中东旱(涝)西南涝(旱)型和西南旱(涝)其余涝(旱)型。各型降水具有多时间尺度振荡的特点,存在10~12 a、4~5 a、2~3 a的周期。  相似文献   
132.
锡林郭勒草地表层土壤粒度分形特征及其与风蚀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锡林郭勒草地以400 m为间距均匀布设160个样点,采集各点表层0~1 cm土样,测定土壤机械组成,计算土壤粒度分形维数,分析锡林郭勒草地景观尺度土壤粒度分形特征及其与风蚀的关系。结果表明:(1)分形维数越小,土壤质地越粗,分形维数与小于0.05 mm细颗粒含量显著正相关,与大于0.05 mm粗颗粒含量显著负相关;(2)分形维数随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趋势为禁牧>轻牧>中牧>重牧>耕地。在草地条件下,土壤容重值越大,分形维数越小;在耕地条件下,二者无显著相关关系;(3)分形维数越大,风蚀危险性越低,分形维数越小,风蚀危险性越高。  相似文献   
133.
为研究滹沱河冲洪积扇地区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机制,对滹沱河冲洪积扇地区地下水和地表水进行了采样监测,运用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研究区硝酸盐进行评价,采用水化学和多元统计方法研究了滹沱河冲洪积扇地区地下水硝酸盐污染问题。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水NO-3污染较轻,NO-3均值为19.54 mg/L,所有水样均未超出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45 mg/L);但是,地下水已经受到了NO-3的严重污染,NO-3均值为75.84 mg/L,且有30.43%水样超出我国地下水质量标准(88. 6 mg/L)。研究区3个水文地质单元地下水硝酸盐的平均个人年健康风险分别为4.94×10-8、1.99×10-8和2.61×10-9,低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5.0×10-5/a),因此,认为不会对人群构成严重危害。水文地质单元和地下水埋深对硝酸盐污染有显著影响,但是,土地利用类型对硝酸盐浓度的影响不显著。滹沱河冲洪积扇地区地下水硝酸盐的主要污染来源是生活污水和化肥。此外,强烈开采地下水也是该地区NO-3污染的诱因。  相似文献   
134.
<正>Objective Xining basin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ern QinghaiTibetan Plateau,which tectonic location belongs to a junction of the Kunlun and Qilian mountains.The southern,northern and western parts of the basin are restricted by the Laji,Daban and Riyue mountains fault zones,and go eastward into the Longzhong basin in Gansu Province.A succession of Cenozoic lacustrine sedimentary strata has been well developed in the Xining basin,with sediments over 800 m thick.Deformation uplift,the history of weathering and denudation of the source area  相似文献   
135.
团簇同位素指的是含有2个及2个以上的重同位素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同位素体。团簇同位素的数值定义为同位素体的相对丰度偏离随机分布状态的程度。测量该相对丰度较低的同位素体需要高精度的质谱仪,难点在于利用同位素组成已知的参考气体和不同同位素组成的加热气体,以获得绝对参考体系下的数值。团簇同位素体的相对丰度非常低,但是具有非常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比如碳酸盐矿物中13C18O16O的丰度对温度具有敏感性,而与矿物的全岩同位素以及矿物形成时期的流体性质无关,因此可以利用测量的碳酸盐团簇同位素来获得矿物的生长温度,再利用矿物的氧同位素(δ18O),根据传统的氧同位素温度计原理,可以进一步获得矿物的生长流体(水)的氧同位素。目前,团簇同位素温度计已经在古气候(温度)重建、古高度恢复、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以及甲烷的成因分析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评估深埋高温过程引起的C-O化学键重置对碳酸盐团簇同位素的影响、测试仪器产生对团簇同位素的非线性误差校正、以及其他丰度更低的团簇同位素体或大分子的团簇同位素的测量,是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6.
1990年以来天山乌鲁木齐河上游水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乌鲁木齐河是我国西北地区典型的降水、冰川和地下水综合补给的内陆河,对其水资源的研究不仅是西北寒区旱区水环境和水资源研究的热点,而且对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乌鲁木齐河水文水资源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并取得了很多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从高山区气候变化与冰冻圈的相互影响,山区降水变化与径流的相互影响,出山口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及洪灾、致灾因子分析,流域内同位素、树轮气候和水环境研究等四个方面总结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乌鲁木齐河上游气候趋于暖湿。气温的升高很大程度上受冬季气温大幅度升高影响,气温对高山区冰川积雪的影响要大于降水;冬季负积温也加快了冻土的消融;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导致乌鲁木齐河上游河段冰川后退加速,积雪融化、雪线上升,冻土活动层增厚。(2)乌鲁木齐河流域降水量和降水变化速率具有明显的垂直特征,在中高山地区降水量和降水变率较大;山区降水还具有年代际特征,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区降水量呈现增加趋势并促进了山区径流量的增加。(3)降水量和冰川融雪量的增加,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乌鲁木齐河流域山区的径流量,使得出山口区域洪水灾害的发生频率增加。(4)同位素分析的运用对探索径流形成和转化的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树轮研究为乌鲁木齐河流域气候变化序列的重建提供了技术手段。今后,乌鲁木齐河水资源承载力、水循环过程和水污染问题,是区域实现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37.
分子生物学技术是地下水污染研究的前沿技术,常用于场地尺度,区域尺度罕见。以太行山前平原滹沱河流域的典型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沿河布点采样67组,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样品16S rDNA基因序列,以化学需氧量、硝酸盐、溶解性总固体为环境因子,分析与污染相关的微生物种群结构响应及功能性指示菌属。结果显示:采用累积概率分布法将样品分为背景(B)、硝酸盐污染(N)、有机污染(Y)3组,该分类阈值与地下水质量标准的Ⅲ类水阈值可较好对应;微生物群落丰富度为B组N组Y组,有机污染使微生物种群趋于单一,且与背景差异更大。有机污染功能性指示菌属为Acinetobacter,硝酸盐污染为Nitrospira。以上形成的分子生物学响应特征研究方法可为区域调查及修复提供技术方法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8.
利用球带p-σ坐标系模式,模拟了臭氧对夏季大气环流的作用,结果表明,臭氧作用引入模式后,大气高压环流特征得到显著改善,臭氧使高层大气的加热率增大;对低层大气,虽然臭氧的加热作用很小,但可通过改变其他加热场分量的分布和量值,从而改变总加热率,使低层大气环流同样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39.
140.
A zonal domain,primitive equation model is used in this paper to study the influences of the mai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SSTA)areas over the Pacific on precipitation in 1991.Some numerical experiments are made and themechanisms of the influences are discuss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fluences of the SSTA are mainly confined withinthe tropical and the subtropical regions.The direct effect of the SSTA is to change the exchanges of the sensible heat andthe water vapour between the air and the sea,through the consequent changes of temperature and the flow fields and thefeedback process of condensation,the SSTA finally affects precipit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