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浙江江郎山丹霞地貌区岩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浙江江郎山丹霞地貌区主要岩层方岩组(K1f)的22块岩石标本进行常量元素、氧化物含量的X荧光和薄片偏光显微镜鉴定,分析了江郎山丹霞地貌发育的岩性特征与地貌成因的关系:(1)方岩组(K1f)砾岩中的火山岩砾石和岩屑含量普遍较高,SiO2含量普遍也很高(在44.90%~75.80%之间),表明岩性总体上抗风化能力强,这使江郎山丹霞地貌最具特色的"三爿石"历经沧桑仍能巍然屹立,江郎山也因此成为丹霞地貌发育晚年时期的典型代表.(2)方岩组(K1f)的砂岩抗风化能力相对较弱,其胶结物的主要成分为方解石,粒间孔隙约占20%~25%,局部可见方解石胶结物的溶蚀现象.岩石薄片鉴定可看出,其粒间孔隙很可能是方解石胶结物被溶蚀后的结果,而且构成砂岩的岩体的流纹岩岩屑等其本身就具有气孔构造,这些岩屑在显微镜下可见已经强烈泥化,岩体抗风化程度较低,这是构成该区地貌岩性之一的砂岩被侵蚀和风化程度较高的主要原因.(3)在江郎山丹霞地貌发育过程中方岩组(K1f)岩性对地貌的形成起了基础和决定性的作用.这种岩性的特征及抗风化能力的不同导致的差异风化现象,对该区丹霞地貌后期的微地貌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岩性差异风化是江郎山山体崩塌、扁平状洞穴的形成的重要因素,这也为研究江郎山等丹霞地貌山区地质灾害的岩性特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2.
从文献中收集了类星体3C273射电、毫米、红外、光学、紫外和高能波段1963年至2006年的观测数据,获得各波段的长期光变曲线。用Jurkevich方法和离散相关函数(Discrete Correlation Function,DCF)方法分别研究了多波段的光变周期。研究结果表明:(1)3C273在所研究波段内的辐射流量都表现出周期性变化的特征;(2)用Jurkevich方法和离散相关函数方法分析得到的多波段变化周期的结果非常一致;(3)3C273在射电和毫米波段可能存在8.0年左右的固有周期成分,在红外、光学和紫外波段可能存在2.0年和11.0年左右的固有周期成分,在高能波段可能存在1.0年左右的固有周期成分。简要探讨了引起3C273各波段周期光变的可能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用激波加速模型(shock-in-jet)能较好地解释引起3C273多波段光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33.
利用Swift/BAT望远镜的观测数据,获得BL Lac天体Mrk 421从2005年2月12日到2012年11月26日在硬X射线15~50 keV能段上的辐射流量变化曲线。用离散相关函数(Discrete Correlation Function,DCF)方法、Jurkevich方法和功率谱方法对Mrk 421在X射线波段的辐射流量变化周期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3种周期分析方法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Mrk 421在X射线波段存在(1.7±0.1)yr和(3.7±0.1)yr的变化周期,其中3.7 yr的周期值与Li等人在射电22 GHz、37 GHz波段获得的3.95 yr周期值基本一致。用双黑洞系统的轨道运动驱动引起喷流的非弹道螺旋运动模型解释Mrk 421在X射线波段存在的1.7 yr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