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175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91篇
地球物理   145篇
地质学   308篇
海洋学   43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6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1.
渔子溪流域水文过程影响因素的特征时间尺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渔子溪流域三期遥感影像(1986、1994和2002年)获取该区域的土地利用/覆被资料,并结合实际调查数据、采用斑块驱动模型模拟得到该流域1986~2004年间逐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然后根据该模拟数据以及渔子溪流域不同时间尺度的气象和径流资料,采用逐步线性回归和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对渔子溪流域不同时间尺度下降雨-土地利用-径流系统及其内部各元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时间尺度下径流量与降雨量的相关关系具有明显差别,土地利用变化对降雨-径流关系有重要影响,在年尺度上,降雨量对径流量的影响要大于气温对径流的影响,而在月尺度上则相反。(2)不同时间尺度下非线性回归的模拟误差要比线性模拟误差下降1.18%~23.8%,且不同影响因子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非线性程度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712.
潮河上游降水-径流关系演变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以潮河密云水库上游流域为研究对象, 利用双累积曲线将1961~2005 年期间年降水- 径 流关系演变划分为三个阶段: 1961~1978, 1979~1993, 1994~2005。第二和第三阶段相对第一阶段 而言, 平均年径流有较大幅度的减少, 年径流对降水的响应程度在减弱。与此相对应, 进入1980 年代后, 流域内的人类活动强度在增加, 主要表现为小水库、塘坝等水利设施的大规模建成并投 入使用, 以及农垦和造林等土地利用活动导致耕地和林地面积的增加。人类活动使得流域总蒸发 和入渗增加, 从而改变水量平衡, 径流对降水的响应变得迟缓, 减少流域总径流; 不同降水年型降 水- 径流的关系表现出很大差异, 人类活动对枯水年份年径流的影响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713.
宋继伟  冉飞  吴博  杨丕祥 《贵州地质》2022,39(4):414-418
矿产资源勘查随着程度的提高和深度的增加,对于钻孔防斜保直要求越来越高。贵州省烂泥沟金矿2021年度勘查设计7个超过千米的大角度斜直孔(顶角20°~32°之间),要求每百米顶角和方位角偏斜均不超过1°,绳索取心工艺仅靠传统方式难以保证该精度。项目实施过程中,钻探施工单位采用光面扶正器和液动冲击钻进方式进行防斜保直;采用调整钻具组合、短距反复切削、换径重复导向扩孔方式进行升降顶角;采用正反交替钻进方式进行纠方位。通过上述措施有效地达到了预期目标,所形成的经验对于类似大角度斜直深孔取心钻探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14.
黑河流域植被覆盖度计算及其影响的中尺度模拟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运用基于遥感的中国西北土地覆盖动态监测系统(NOAA AVHRR Processing Chain,NOAA-Chain)预处理系统对改进的甚高分辨率扫描辐射仪(AVHRR)影像资料进行处理得到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基于像元二分原理得到2002年黑河流域植被覆盖度分布,将其与Gutman 1998年所作全球植被覆盖度数据在黑河流域范围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2002年黑河流域中上游植被整体呈退化趋势,主要绿洲区植被覆盖度增大。分别将这两套植被覆盖度数据引入中尺度大气模式MM5中进行黑河流域中上游气候模拟。通过与气温观测值的比较,发现用黑河流域植被覆盖度数据模拟的气温偏差小于用全球植被覆盖度的模拟结果;植被分布与潜热通量分布的空间相关性最好;植被覆盖度变化对局地温度场变化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715.
黑河流域土壤质地分类数据建立及其模拟效果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全球土壤质地类型分布在黑河地区的数据(下称原全球数据)不能体现该流域不同海拔高度土壤分布的非均匀性特征,为了定量表征研究区土壤的非均匀分布,在流域范围收集了53个土壤亚类剖面数据,对照土壤三角,与国际通用的STASGO 30 s土壤质地类型分类标准对应,基于黑河流域1∶100000土壤亚类分布图,建立了黑河流域30 s分辨率的土壤质地类型分布图(黑河数据)。这套数据可以描述出原全球STASGO 30 s数据不能表现出的山区和绿洲区的土壤非均匀分布实际。分别使用黑河数据和原全球数据作为下垫面土壤分布,运用耦合了陆面过程的中尺度大气模式,对黑河流域中上游区域进行了模拟,检验了两套数据对气温模拟的准确性,讨论了土壤分布变化对环境要素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黑河土壤分布数据对上游山区的气温模拟性能好于原全球数据,中游绿洲区使用两套土壤分布数据的模拟值都偏高,大部分站点使用黑河土壤分布数据的模拟值略高于使用原全球数据的模拟值。这可能与模式中使用的全球土壤水、热参数在研究区的代表性以及中游区的人类活动加剧了土壤温、湿度的时空异质性有关。因此,黑河流域土壤水、热参数以及高分辨率的土壤温、湿度分布是提高该区域土壤—大气相互作用数值模拟性能的重要途径。环境要素变化与土壤类型分布变化呈非线性关系。气温模拟值对土壤分布变化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716.
近海的生态环境问题态势严峻。在机制上,普遍认为富营养化是导致近海环境恶化的主导因子,但实际上,营养盐的结构失衡对近海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可能起到了更重要的作用。目前关于营养盐结构失衡的主导因素和机制尚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基于对已有数据和文献资料的整合分析发现,由于存在强烈的人类活动影响,中国近海营养盐结构失衡问题较过去更为突出,且可能引发潜在“磷消耗”问题,其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较传统意义上的磷限制要强,并进而产生深远的生态环境效应。据此提出,今后相关的研究应该特别关注河流流域-近海环境变化和它们之间的内在关联,阐明控制近海营养盐浓度、形态、分布和结构的关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量化近海氮与磷的滞留机制与效率,揭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与营养盐结构失衡和磷消耗的耦合关系及其生态效应等,最终制定中国入海河流与近海氮磷协同控制的适应性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717.
利用降水阈值模型对典型丘陵地区的227个滑坡点进行降水诱发滑坡地质灾害的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8年227例降水型滑坡中,降水引起当日发生2起及2起以上滑坡事件的共143起滑坡,约占总滑坡起数的63%;降水引起当日发生3起及3起以上滑坡事件的共99起,约占总滑坡起数的43%。因此,恩阳区受降水影响的滑坡事件具有群发性特征。利用降雨和滑坡数据可以获得恩阳区降水诱发滑坡的降水强度—降水历时阈值曲线和具有滑坡群发性特征的降水强度—降水历时阈值曲线。此外,当0  相似文献   
718.
环境条件变化是造成贝类挥发性有机物质(VOCs)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菲律宾蛤仔养殖生产中,常进行从开放式自然滩涂迁移至人工围塘养殖的活动。本文研究了这一过程前后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肌肉组织的VOCs组成特征、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相关性。结果显示:基于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共鉴定出52种VOCs,分别属于醛、醇、酯、烃、呋喃、烷烃、烯、芳香烃、含硫和含氮化合物等。迁移前样本中,检出41种化合物,迁移至人工围塘养殖20 d后,检出32种。迁移造成了化合物种类数量降低、种类发生变化。醛、醇类的相对含量最高、迁移前后的变化尤为显著,呈现由醛高醇低的组成逆转为醇高醛低的特点。溶氧是影响VOCs组成变化及其醇、醛类差别的重要因子。饵料生物量、相对丰度和多样性与VOCs的组成具有显著相关性:自然滩涂微型真核生物多样性高但生物量和丰度相对低,人工围塘多样性低但生物量和丰度高,是VOCs组成差异的关键影响因子。本研究建立了贝类VOCs与关键环境因子的直接联系,为进一步解析贝类品质的环境关系、优化和调控养殖环境等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