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49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本文采用花岗岩组合的研究方法,依据不同侵入体、不同单元相互间成因上的亲源性、空间共生性及构造环境的制约性,归属了十二个单元组合。将时空相互关联的单元组合归并为三种不同构造机制的花岗岩组合序列,并对其成因类型及系列作了论述。追踪研究了泥盆—石炭纪、二叠纪—中三叠世、中三叠世末—侏罗纪花岗岩源岩背景及成岩构造特点。  相似文献   
102.
大兴安岭北部漠河逆冲推覆构造的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漠河逆冲推覆构造发育在上黑龙江盆地的西北侧,是漠河地区的主要构造样式。逆冲推覆构造在空间上由一系列规模大小不等、近平行排列的逆冲断层构成,剖面上表现为犁式逆冲断裂所构成的单冲式叠瓦状构造。按其岩石组合、变形变质特征和推覆体不同可划分为4条构造分带。推覆方向总体由NW向SE,具有前展式的扩展方式,运移距离大于4 km,形成于晚侏罗世中期—早白垩世中期。并在较为系统研究漠河逆冲推覆构造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其生成演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3.
蓝闪石+硬柱石是羌塘中北部红脊山地区首次发现的呈北西—南东走向展布的硬柱蓝闪片岩带中典型的低温高压变质矿物组合。蓝闪石呈浅蓝灰色,纤柱状;硬柱石无色,多呈团块状,较均匀地与蓝闪石混杂分布。电子探针分析表明,蓝闪石主要为铁蓝闪石和青铝闪石,硬柱石为较典型的硬柱石。硬柱蓝闪片岩呈(透镜状)构造岩块分布,与围岩呈断层接触,原岩主要为变质玄武岩及少量辉(长)绿岩、基性火山碎屑岩,围岩为变质砂岩、板岩和少量碳酸盐岩。红脊山硬柱蓝闪片岩带伴有构造混杂岩发育,二者共存构成红脊山地区北羌塘甜水河陆块与南羌塘查多岗日陆块之间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104.
“清河镇群”年代地层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清河镇群"(或"开原岩群")年代地层学研究新进展,即在上肥地剖面原划入北大沟组、吴家堡子组,尖山子水库大坝原划入北大沟组等地层中获得的岩浆结晶锆石(SHRIMP)年龄2497±27 Ma、2522±17 Ma,250±5 Ma;在"白砬子组"(或"照北山岩组")之建组剖面东杨木林子的大理岩(结晶灰岩)中获得震旦纪之微古植物化石--Stictosphaeridium tortutosum,Synsphaeridium sp.,Hystrisphaeridium sp.等,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区域地质构造特征,提出清河断裂为华北板块(清原地块)与北部陆缘活动带(兴蒙或吉黑造山带)的界线,前人划分的"辽河群"或"清河镇群"或"开原岩群"是分布在不同大地构造单元内的、不同属性的地质体的拼合物.并重新划分为清河断裂带之南华北板块内的新太古代英云闪长岩和古元古代芦家堡子岩组;清河断裂带以北华北板块北部陆缘活动带的构造岩石地层-新元古代(震旦纪)西保安岩组、早寒武世佟家屯岩组和晚二叠世尖山子火山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