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5篇
  免费   460篇
  国内免费   681篇
测绘学   357篇
大气科学   363篇
地球物理   435篇
地质学   1068篇
海洋学   483篇
天文学   59篇
综合类   266篇
自然地理   31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149篇
  2020年   154篇
  2019年   179篇
  2018年   161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64篇
  2015年   169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211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基于溶质运移对流弥散理论的变密度海水入侵模型广泛用于海水入侵研究,而水动力弥散系数是影响模型模拟效果的关键性参量之一。利用传统土柱溶质运移试验结合旁侧抽水,采用数值反演法成功获取了水平及垂直两方向弥散度。相对于传统方法,在不增加试验复杂度的前提下,同时推求了不同方向的弥散度,提高了试验效率,节约了试验成本,可广泛用于测定水动力弥散系数等参数。  相似文献   
992.
降雨是导致边坡失稳的主要因素。目前,使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进行降雨滑坡计算时,过程比较复杂,计算工作量大。同时,对降雨边界的处理更加大了计算的复杂性,从而影响了强度折减法在降雨滑坡计算中的推广应用。为了更加准确、高效地将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应用于降雨滑坡计算,首先基于Geostudio软件采用迭代算法对降雨入渗边界进行处理,通过计算得到每一时刻边坡内的水压分布,然后利用Fortran编制程序将水压转化为等效结点力并导入ABAQUS中,之后结合“基于场变量的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ABAQUS进行二次开发,最终建立降雨条件下边坡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计算平台。该平台利用Geostudio考虑了降雨入渗边界的复杂性,克服了ABAQUS软件中不能准确模拟降雨边界的问题。同时采用ABAQUS软件提供的场变量,对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的计算过程进行简化,提高了计算效率,经过一次计算即可求得每一降雨时刻的边坡稳定系数。通过与传统极限平衡法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得出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该计算平台是稳定、可靠的。最后采用该平台对降雨滑坡机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可为边坡防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3.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就“贵州复杂地层深井钻探工艺应用研究”科研项目中“空气潜孔锤钻进技术” 部分进行了试验研究,在试验过程中曾出现了锤头断裂、硬质合金齿折断、冲击器堵塞并阻卡、泥环包裹、卡埋钻、井眼弯曲等典型事故。详细分析了出现这些典型事故的原因,形成了避免和解决这些典型事故的系统技术措施。该成果经现场检验效果良好。本文对该成果进行了全面阐述,以期为同类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4.
We present a multiscale investigation on the initi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mpaction bands in high-porosity sandstones based on an innovative hierarchical multiscale approach. This approach couples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th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DEM) to offer direct, rigorous linking of the microscopic origins and mechanisms with complex macroscopic phenomena observed in granular rocks such as strain localization and failure. To simulate compaction band in granular cementitious sandstone, we adopt a bonded contact model with normal and tangential interparticle cohesions in the DEM and propose a dual-porosity structure consisting of macro-pores and interstitial voids for the representative volume element to mimic the typical meso-structure of high-porosity sandstones. In the absence of particle crushing, our multiscale analyses identify debonding and pore collapses as two major contributors to the formation of compaction bands. The critical pressures predicted by our simulations, corresponding to surges of debonding and pore collapse events, agree well with the estimations from field data. The occurrence patterns of compaction band are found closely related to specimen heterogeneity, porosity and confining pressure. Other deformation band patterns, including shear-enhanced compaction bands and compactive shear bands, were also observed under relatively low confining pressure conditions with a rough threshold at \(0.55P^{*}\) (\(P^{*}\) is the critical pressure) on the failure envelop. Key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attributable to the occurrence of these various deformation patterns, including fabric anisotropy, particle rotation, debonding and pore collapse, are examined. Shear-enhanced compaction bands and pure compaction bands bear many similarities in terms of these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whereas both differ substantially from compactive shear bands.  相似文献   
995.
阿尔金南缘玉苏普阿勒克塔格北侧青白口系冰沟南组变质火山岩为一套与滨浅海相细粒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共生的基性火山岩,主要岩性为蚀变玄武安山岩和安山质凝灰熔岩。岩石地球化学结果显示,SiO_2含量在48.28%~51.98%之间,平均为50.31%,富碱、低钛,里特曼指数δ为0.33~2.30,铝饱和指数A/CNK为0.45~0.88,属于低钾(拉斑)系列。Mg~#值介于40.46~56.28之间,平均值为50.12,表明基性火山岩岩浆经历了较弱程度的结晶分异作用。稀土元素弱富集、弱负Eu异常,呈右倾型。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Sr亏损,高场强元素P、Ti、Nb、Hf亏损,强不相容元素Th、U富集,为强不相容富集型。岩石微量与稀土元素具有板内玄武岩的特征。根据构造环境判别系列图解综合分析认为,基性火山岩形成于板内裂谷环境。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研究区古元古代古大陆的裂解从长城纪一直持续到青白口纪早期,形成基性火山岩,从青白口纪中晚期开始转为罗迪尼亚超大陆的挤压汇聚阶段。  相似文献   
996.
基于偏差矫正的一般理论提出了不适定问题的新的有偏估计。在病态条件下,Gauss-Markov模型参数的最优线性无偏估计,即LS估计是不稳健的,所得估值方差较大,严重偏离真值。因此,文中放弃了对参数估计无偏性的限制,考虑有偏估计的偏差,结合偏差矫正的正则化解法的一般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偏差矫正的有偏估计;结合岭估计中参数的选择方法确定了替代矩阵。最后通过GPS动态定位算例,验证了新估计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7.
郑伟  陈天虎  杜建国  陈芳  丁宁  张舒 《地质论评》2024,70(1):189-206
伏岭花岗岩体,位于江南造山带东段的皖浙相邻区,岩浆岩沿着近北东向的宁国—绩溪深大断裂断分布。笔者等对伏岭岩体鱼龙川(γ53-2)单元花岗岩开展了系统的全岩岩石地球化学、LA- ICPMS锆石U- Pb同位素年龄和锆石原位Lu—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结果表明,花岗岩的侵位年龄为131. 8±0. 9 Ma,富硅、富碱、贫钙、贫铁,具有较高的Rb、Th、U、Ga、Zr和Y含量,较低的Sr、Ba和Nb含量,稀土配分曲线呈现典型的“海鸥式”分布特征,显示强烈的负Eu异常;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显示明显的Ba、Sr、Nb的负异常。其高SiO2含量和Rb/Sr值、低Ba、Sr含量具备江南造山带东段皖南地区A型花岗岩的典型特征。岩体具有同源岩浆演化特征,源区可能存在磷灰石、钛铁矿的分离结晶作用,而辉石类的分离较少。伏岭岩体主要来源于地壳中镁铁质岩石的部分熔融,其地球化学特征继承于源岩。锆石εHf(t)变化范围较小,均在-7. 0~-4. 6之间,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478~1630 Ma,伏岭花岗岩可能由中元古代古老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伏岭岩体的形成可能受到碰撞作用的影响,岩体形成于后碰撞期,中元古代的基底岩石被大范围的熔融,从而产生了伏岭A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998.
根据煤层气管理信息化的要求,设计并实现了基于DWZ富客户端框架和SSH三层架构的B/S模式的煤层气地面集输地理信息系统。文中介绍了DWZ和SSH框架的优点,分析了系统的功能模块,并以系统登录为例阐述了DWZ和SSH在系统中的应用。实践表明,该系统提高了煤层气田的工作效率,实现对煤层气田矿井、生产数据、生产设备、报表和用户的信息化、网络化管理。  相似文献   
999.
空间信息网格SIG:新一代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和服务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信息数据量大、处理复杂、难以共享的问题对其研究和应用提出了挑战。空间信息网格(Spatial Information Grid,SIG)作为创新性的网络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和技术体系,集成并拓展信息网格、空间信息系统、Web服务等前沿技术,以"服务"为中心,实现一体化、智能化的空间信息获取、存储、组织、分发、分析处理、集成与应用,实现基于网络的空间信息资源共享与空间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000.
郭蕾  孙丽娜  周依  王宁 《地震学报》2021,43(6):706-715
分别运用双差定位法、结合波形互相关的双差定位法和结合波形互相关的双差层析成像法,对唐山地区2010年1月至2020年7月河北地震台网记录的4 874个地震事件进行重定位。结果表明:结合波形互相关的双差层析成像法的定位精度高于其它两种方法,地震走时均方根残差由初始的0.71降至0.27;重定位后的震中分布更加集中,线性分布更明显,优势分布方向为NE向,与该区域断层走向基本一致;重定位后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在5—15 km,分布形态更接近于正态分布,结果更加合理。从重定位后的震中空间分布可见在唐山—古冶断裂东侧有一个NNE向的高倾角小震密集带,近年来小震活动频繁,分析认为该区域的局部应力较高,构造活动较强,推测在唐山—古冶断裂东端点可能存在隐伏断层,该区域地震的发生与其深部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