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7篇
  免费   380篇
  国内免费   598篇
测绘学   328篇
大气科学   136篇
地球物理   280篇
地质学   1183篇
海洋学   251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141篇
自然地理   26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21.
Feasibility of effluent reclamation for the Futian municipal WWTP in Taichung Taiwan was evaluated using an “SF‐UF‐RO” pilot plant. The optimal parameters of each unit were obtained during the pilot plant test. The pilot plant started the operation in late October 2008 and operated until January 2011. The reverse osmosis (RO) system produces 75 m3 water daily, and the produced water quality was comparable to the city water in Taichung. Chlorine dosed in the sand filtration (SF) inlet and ultrafiltration (UF) backwash had the most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stability of system performance. When the chlorine was underdosed, biofilm clogged the bag filter (prefilter of UF) and led to the flow rate decay of the UF. The prefilter needed replacement every 1 or 2 weeks resulting in increased process cost. On the other hand, when the chlorine dosage was increased to mitigate the biofilm growth, the residual chlorine not only reacted with TOC and derived trihalomethanes (THMs) in the RO product water (more than 20 µg/L), but it also damaged the RO membrane. After trial and error, the chlorine concentration was optimized as 0.7 mg/L in SF inlet to prevent growth of biofilm as well as to control the residual chlorine in the RO inlet and THMs in the RO product water. It is suggested that cautiously adjusting chlorine dosage is essential for stably operating such a hybrid membrane system to reclaim the municipal wastewater.  相似文献   
922.
苍岭特长公路隧道地应力场反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波  何川  吴德兴  耿萍 《岩土力学》2012,33(2):628-634
通过对苍岭隧道工程区地应力场实测值分析基础上,选取可靠、具有代表性的实测点作为反演回归对象,利用三维数值分析手段,结合回归分析原理,获得整个工程区的地应力场分布情况,通过对比分析回归与现场实测值可知:除个别点差异较大外,其余大部分测点拟合程度较好,分布规律大致相同,表明采用应力回归方法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应力场回归方程获取了整个苍岭隧道轴线方向上地应力场展布规律,并根据不同地段最大主应力与隧道轴线方向的夹角对洞室稳定性状况进行了分析,据此建议进一步优化苍岭隧道线位走向,为设计、施工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923.
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实测得到水泥土材料的破坏形式、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桩土荷载分担比、桩土应力比、桩间土深层变形等承载及变形性状。给出了文中试验条件下,给定桩身强度的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有效桩长或有效复合土层厚度,认为设计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时,应考虑桩身强度对承载力的影响桩体,设计应以桩身强度控制,使由桩身强度确定的单桩承载力大于(或等于)由桩周土和桩端土的抗力所提供的单桩承载力。  相似文献   
924.
在连霍高速公路运营时间不同的湾刘和小王庄断面, 按照距离公路的远近不同布设采样点, 对路旁土壤重金属(Cd、Cu、Pb、Zn、Ni、Cr)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运营时间较长的湾刘断面(处于中等生态风险状态)路旁土壤重金属含量高于小王庄断面(总体处于轻微生态风险状态)。随着距公路路基距离的增加, 多数重金属含量及潜在生态风险呈不规则偏态分布。湾刘断面的RI峰值出现在距路基50~100m之间, 小王庄断面出现在距路基35 m处。土壤Cd是最主要的风险因子, 对RI的贡献率平均为61.39%。土壤污染物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应根据所研究污染物种类和数量对H?kanson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分级标准进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925.
广西岩溶石漠化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岩溶石漠化较为严重的省区之一,监测其石漠化发展演变趋势与开展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根据全国生态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项目完成的石漠化遥感调查结果,分析了广西境内1999—2008年间石漠化的分布和演化情况,探讨了石漠化变化与整治措施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截至2008年,广西石漠化面积达1.703万km2,约占全区总面积的7%,占碳酸盐岩分布区总面积的20.85%; 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石漠化面积分别占石漠化总面积的58.70%、29.02%和12.28%,以轻度和中度石漠化为主。9年间,全区石漠化总面积减少了1.026万km2,年均减少面积0.114万km2,年均增长率为-5.10%,石漠化总体面积减少,程度减轻,呈明显好转态势。石漠化的演变趋势与近年来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的落实、产业经济结构的变化、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等密切相关,如退耕还林措施、农业人口转移、农户家庭收入构成变化及沼气灶推广等均在减缓石漠化发展中取得了很好效果。然而,由于受地质背景、自然环境和人口因素的制约,广西石漠化治理的难点依然存在,任务仍很艰巨。  相似文献   
926.
国土遥感综合调查工程总体目标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紧密围绕我国自然资源管理、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结合当前国土资源遥感调查的工作实际,系统论述了国土遥感综合调查工程的目标任务,拟定了矿山开发环境遥感监测、边海防地区基础地质环境遥感调查、青藏高原冰川变化与冰湖溃决灾害遥感调查及自然资源与生态地质环境遥感综合调查等4大工作内容,提出了实现目标的总体技术思路、拟解决的关键技术和预期成果,并对成果潜在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27.
以西南岩溶区特殊的资源和环境特点为导向,利用多源、多时相、多尺度遥感数据,采用遥感信息计算机自动提取和人机交互解译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将遥感技术系统应用于岩溶区1:50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提供系列的基础图件辅助岩溶区区域地质填图,提高了岩溶区1:50000区域地质调查的效率。初步建立了适合西南岩溶区的1:50000区域地质调查遥感技术方法体系,快速准确地解译出了岩溶区特殊的地质、地貌、环境、水文等要素,为特殊地质地貌区地质填图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28.
崔强  周亚辉  童瑞铭  吉晔 《岩土力学》2016,37(Z2):476-482
工程中多采用基础上拔静载试验中基础顶部荷载-位移曲线获取基础的承载力,忽略了基础周围土体的变形破坏过程,而实际工程中均是基础周围地基土体发生破坏。为研究扩底基础与其周围土体在抗拔承载特性方面的差异,以黄土地基中的9个扩底基础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全尺寸基础的上拔静载试验,分别获得基础顶部与地表的上拔荷载-位移曲线,并进一步对基顶与地表处的荷载-位移曲线变化特征、抗拔承载力取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处的荷载-位移曲线变化特征相似,相同上拔荷载作用下地表处的位移量均小于基础处位移量,差异以初始弹性阶段变形最为突出;两者在弹性极限荷载QL1取值方面,相差较大,但随着地基基础由弹性向塑性发展,差异逐渐减小,两者塑性极限荷载QL2取值基本相同。结合上拔扩底基础的破坏模式,分析出上述差异主要由于基础与周围土体之间变形不协调所致,加载初期基础顶部的上拔位移包括基础拔出量和上部土体压缩量,当上部土体压密后压缩变形消失,地基基础成为一个整体,上拔基础与周围土体的变形趋于协调。  相似文献   
929.
巢湖平顶山北坡剖面下三叠统岩石化学成分分析表明, SiO2、Al2O3、Fe2O3、FeO、MgO、Na2O、K2O、TiO2、P2O5及微量元素Ba、V、Be、Nb、Zn、Cu、Ni、Co、Pb主要富集在下三叠统格里斯巴赫(Griesbachian)、迪纳(Dienerian)及斯密斯(Smithian)亚阶中, 形成了8次显著的正异常, 异常的强度、规模由下向上呈下降趋势; 微量元素Sr和常量元素CaO主要富集在下三叠统上部斯帕斯(Spathian)亚阶中, 其含量由下向上呈逐渐增加趋势.前者含量与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组成(δ13C)呈负相关关系, 后者含量与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组成(δ13C)呈正相关关系.海相碳酸盐岩碳同位素组成(δ13C)指示初始生产力大小, 同时亦是海洋生态环境改善的指示标志; 负相关表明环境恶化、生物萧条, 正相关表明环境适宜、生物繁盛.据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布异常特点在下三叠统地层中识别出8次地质事件, 其规模及影响强度由早到晚逐渐变小及减弱; 晚二叠世末期及早三叠世初期的火山喷发将各种有害元素大量输向海洋, 导致海水中粘土矿物、微量元素含量异常增高, 海洋生态环境恶化.随着时间推移, 火山活动逐渐平息, 海洋中各种有害组分逐渐排除, 海水得到净化, 生态环境渐渐恢复.   相似文献   
930.
基于支护参数优化的强震区软岩隧道变形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艺  何川  汪波  邹育麟 《岩土力学》2013,34(4):1147-1155
为探明强震区千枚岩地层中长大山岭隧道支护参数变化与衬砌结构变形的相互作用关系,基于新奥法施工理念,结合强震区在建杜家山绢云千枚岩隧道现场试验段的实际施工过程,根据采取的三台阶施工方法,以试验段设置的5种支护方案为依托,对各种情形下隧道变形及主体结构内力进行现场动态跟踪测试,探讨隧道施工过程中随各部开挖不同支护方案下拱顶沉降、周边收敛、地表沉降及结构内力的变化关系,分析初步认定支护强度及刚度大的F5方案更适用于震区千枚岩隧道施工。对5种方案的施工过程进行三维有限元弹塑性模拟,通过对开挖后隧道变形、支护受力与现场监测值的对比分析,对施工过程中隧道结构的安全性和围岩稳定性做出评价。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综合分析表明,仅有两种(F4、F5)方案适用于隧道开挖,而F5方案的隧道变形及结构受力较其余4种方案更为合理,该方案的成功运用也验证了这一方案的合理、有效性。在该基础上总结提出的软岩隧道支护参数技术要领及方法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