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7篇
  免费   380篇
  国内免费   598篇
测绘学   328篇
大气科学   136篇
地球物理   280篇
地质学   1183篇
海洋学   251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141篇
自然地理   26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崔强  周亚辉  童瑞铭  吉晔 《岩土力学》2016,37(Z2):476-482
工程中多采用基础上拔静载试验中基础顶部荷载-位移曲线获取基础的承载力,忽略了基础周围土体的变形破坏过程,而实际工程中均是基础周围地基土体发生破坏。为研究扩底基础与其周围土体在抗拔承载特性方面的差异,以黄土地基中的9个扩底基础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全尺寸基础的上拔静载试验,分别获得基础顶部与地表的上拔荷载-位移曲线,并进一步对基顶与地表处的荷载-位移曲线变化特征、抗拔承载力取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处的荷载-位移曲线变化特征相似,相同上拔荷载作用下地表处的位移量均小于基础处位移量,差异以初始弹性阶段变形最为突出;两者在弹性极限荷载QL1取值方面,相差较大,但随着地基基础由弹性向塑性发展,差异逐渐减小,两者塑性极限荷载QL2取值基本相同。结合上拔扩底基础的破坏模式,分析出上述差异主要由于基础与周围土体之间变形不协调所致,加载初期基础顶部的上拔位移包括基础拔出量和上部土体压缩量,当上部土体压密后压缩变形消失,地基基础成为一个整体,上拔基础与周围土体的变形趋于协调。  相似文献   
942.
巢湖平顶山北坡剖面下三叠统岩石化学成分分析表明, SiO2、Al2O3、Fe2O3、FeO、MgO、Na2O、K2O、TiO2、P2O5及微量元素Ba、V、Be、Nb、Zn、Cu、Ni、Co、Pb主要富集在下三叠统格里斯巴赫(Griesbachian)、迪纳(Dienerian)及斯密斯(Smithian)亚阶中, 形成了8次显著的正异常, 异常的强度、规模由下向上呈下降趋势; 微量元素Sr和常量元素CaO主要富集在下三叠统上部斯帕斯(Spathian)亚阶中, 其含量由下向上呈逐渐增加趋势.前者含量与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组成(δ13C)呈负相关关系, 后者含量与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组成(δ13C)呈正相关关系.海相碳酸盐岩碳同位素组成(δ13C)指示初始生产力大小, 同时亦是海洋生态环境改善的指示标志; 负相关表明环境恶化、生物萧条, 正相关表明环境适宜、生物繁盛.据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布异常特点在下三叠统地层中识别出8次地质事件, 其规模及影响强度由早到晚逐渐变小及减弱; 晚二叠世末期及早三叠世初期的火山喷发将各种有害元素大量输向海洋, 导致海水中粘土矿物、微量元素含量异常增高, 海洋生态环境恶化.随着时间推移, 火山活动逐渐平息, 海洋中各种有害组分逐渐排除, 海水得到净化, 生态环境渐渐恢复.   相似文献   
943.
基于支护参数优化的强震区软岩隧道变形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艺  何川  汪波  邹育麟 《岩土力学》2013,34(4):1147-1155
为探明强震区千枚岩地层中长大山岭隧道支护参数变化与衬砌结构变形的相互作用关系,基于新奥法施工理念,结合强震区在建杜家山绢云千枚岩隧道现场试验段的实际施工过程,根据采取的三台阶施工方法,以试验段设置的5种支护方案为依托,对各种情形下隧道变形及主体结构内力进行现场动态跟踪测试,探讨隧道施工过程中随各部开挖不同支护方案下拱顶沉降、周边收敛、地表沉降及结构内力的变化关系,分析初步认定支护强度及刚度大的F5方案更适用于震区千枚岩隧道施工。对5种方案的施工过程进行三维有限元弹塑性模拟,通过对开挖后隧道变形、支护受力与现场监测值的对比分析,对施工过程中隧道结构的安全性和围岩稳定性做出评价。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综合分析表明,仅有两种(F4、F5)方案适用于隧道开挖,而F5方案的隧道变形及结构受力较其余4种方案更为合理,该方案的成功运用也验证了这一方案的合理、有效性。在该基础上总结提出的软岩隧道支护参数技术要领及方法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944.
基于三角格网的点云空洞修补算法及精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地面激光扫描设备所获取的点云数据往往存在有大量的空洞,严重影响后期的处理。提出了一种基于三角格网的空洞修补算法,该方法能够快速、自动搜索空洞边界并根据空洞区域的夹角大小关系进行三角化填充。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快速、简单、空洞修补后的精度高。  相似文献   
945.
石头梅地区是新疆三塘湖盆地二叠系芦草沟组油页岩的主要分布区域,为了研究其油页岩特征和成矿背景,在岩心详细观察和系统取样的基础上,识别出油页岩7层,对油页岩开展了有机碳、岩石热解、灰分、挥发份、含油率、发热量、全硫、主量元素、微量元素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三塘湖盆地石头梅地区芦草沟组油页岩主要发育于芦二段,为特低-低硫型、...  相似文献   
946.
With the global warming,the disasters of Glacier Lake Outburst Flood(GLOF) have taken place frequently in Tibet in recent years and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A systematic survey was conducted on the 19 GLOFs in Tibet to study their two main mechanisms.Investigations indicated that all the events occurred in end-moraine lakes,and the outburst occurred partially and instantly.And the breach had the shape of an arc or a trapezoid in overflow outburst and its top width was 3-5 times more than the height.The two main mechanisms of GLOFs in Tibetan end-moraine Lake were overflow and piping,and the overflow mechanism caused by iceberg collapse was dominated in most cases.A formula was proposed to calculate the critical thickness of iceberg tongue that determines the collapse.Granular analysis of the moraine materials revealed that seepage deformation is crucial in the outburst process.Finally,we conducted a case study of the Guangxiecuo Lake to show its possible process of outburst and estimated the peak discharge of the resulted flood.  相似文献   
947.
以数字图像相关方法为核心设计了一套应用于高速相机序列影像运动目标的跟踪方案,该方案首先在基准窗口周围以局域搜索方法获取目标点的整像素位移值,然后联合使用梯度算法和最小二乘算法估计目标点的亚像素位移值,从而获得目标点的像素坐标,实现对目标点的自动跟踪。本文应用该技术方案处理了构筑物振动台实验的高速相机视频测量影像数据,与商用软件PhotoModeler Scanner 相比,跟踪结果具有同等精度,在计算速度上有优势。  相似文献   
948.
The primary objective of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mapping is the prediction of potential landslides in landslide-prone areas.The predictive power of a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mapping model could be tested in an adjacent area of similar geo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o find out the reliability.Both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and the 2013 Lushan Earthquake occurred in the Longmen Mountain seismic zone,with similar topographical and geological conditions.The two earthquakes are both featured by thrust fault and similar seismic mechanism.This paper adopted the susceptibility mapping model of co-seismic landslides triggered by Wenchuan earthquake to predic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andslides induced by Lushan earthquake.Six influencing parameters we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distance from the seismic fault,slope gradient,lithology,distance from drainage,elevation and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GA).The preliminary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zones with high susceptibility of coseismic landslides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mountainous areas of Lushan,Baoxing and Tianquan counties.The co-seismic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map was completed in two days after the quake and sent to the field investigators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rescue and relief work.The predictive power of the susceptibility map was validated by ROC curve analysis method using 2037 co-seismic landslides in the epicenter area.The AUC value of 0.710 indicated that the susceptibility model derived from Wenchuan Earthquake landslides showed good accuracy in predicting the landslides triggered by Lushan earthquake.  相似文献   
949.
北白令海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的含量与来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TEP)是海水中大量存在的黏性颗粒物质,它对于海洋颗粒物的聚集、有机碳的埋藏、食物网物质的传递、痕量金属的清除与迁出等均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开展了夏季北白令海陆架、陆坡和海盆区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含量和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北白令海TEP含量介于34~628 mg/m3(Xeq)之间,其中陆架、陆坡和海盆区TEP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40, 145和83 mg/m3(Xeq),整体呈现由陆架向外海降低的趋势。在陆坡和海盆区,TEP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但在陆架近底层水中,观察到TEP高含量的特征,与近底层水高的TSM, POC相对应。TEP与荧光强度、TSM、POC等的关系分析显示,研究海域TEP存在两个来源,其一为海洋上层水体的浮游生物,其主要贡献于陆架上层、陆坡和海盆水体;其二为陆架沉积物的底栖生物,其通过沉积物再悬浮贡献于陆架近底层水。  相似文献   
950.
南黄海和东海海水18O的组及其意义 O的组成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006年夏季采自南黄海和东海的海水进行了18O同位素组成的分析,结合温度与盐度的分布,探讨了影响研究海域海水δ18O分布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南黄海和东海海水的δ18O与盐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据此确定出夏季黑潮水和陆地径流水的特征δ18O值分别为0.20‰—0.45‰和9.85‰。依据海水δ18O的分布,探讨了黑潮水、长江冲淡水和黄海冷水团对研究海区δ18O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夏季黑潮水仅影响到台湾东北部陆架坡折以外的海域,其影响路径可能以气旋式涡旋的形式出现;在长江口附近海域,长江径流水进入东海后,对长江口东北部海域的影响范围较其南部更为宽广,可到达济州岛西南部。在南黄海海域,海水δ18O的分布可清晰指示出南黄海冷水团的位置,黄海冷水团的形成可能与冬季的黄海暖流具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