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3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150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189篇
地球物理   151篇
地质学   298篇
海洋学   47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10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1年   1篇
  1958年   1篇
  1938年   1篇
  193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01.
上海职住优化效应的代际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玮  梁雪媚  桂朝  冯永恒  闫嘉 《地理学报》2020,75(10):2192-2205
城市的职住关系一直为研究者广泛关注。过剩通勤概念以实际通勤与理论最短通勤的差距反映城市职住关系与通勤状态,是衡量通勤效率和优化潜力的常用指标。国内的过剩通勤研究数量有限,且鲜有从年龄视角考察。本文利用2017年9月上海市手机网格数据,分析不同年龄段居民的职住与通勤状态,采用模拟个人换居的方法测度过剩通勤,并探讨职住关系优化效应的代际差异。结果表明:上海居民的职住关系存在明显的代际差异,青年人是劣势群体,老年人是优势群体,中年人介于其间;上海全市过剩通勤率为69%,职住关系优化的潜力和效应巨大,可使得通勤距离显著减少,代际分异缓和,青年人的获得感最大,城市年龄空间结构更加均衡。提出上海的空间规划和政策应以理想的城市年龄空间结构为目标,以提高人的居住和就业空间的流动性、青年化城市中心、中老年化城市外围为途径。  相似文献   
902.
分水岭是水系演化中的动态因素,通过连续或不连续的水系袭夺而发生迁移,从而导致水系重组.传统的对水系演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单个河流袭夺事件,而新提出的利用分水岭两侧chi(χ)值差异来描述分水岭的动态迁移过程,能够解释大尺度的河流袭夺事件,描述水系的整体演化过程.文章基于12.5 m DEM数据提取了鄂尔多斯西北缘桌子山地区...  相似文献   
903.
基于积极集思想,利用子空间截断牛顿法提出参数带区间约束的平差问题算法。由于新算法可以迅速改变积极约束集的构成,其效率比不等式约束平差算法更高,并且可以对参数估计的精度进行评定。通过测边网算例说明,新算法能有效地降低模型的不适定性,保持参数的统计、几何或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904.
采用一种基于聚类经验模态分解(EEMD)的HHT方法提取康定MS6.3地震强震记录的时频特性,通过对各台站获取的强震动加速度记录进行EEMD和Hilbert变换及谱分析,并与Fourier变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非线性的强震记录,采用EEMD能有效抑制EMD中存在的模态混叠问题。康定震区震害调查结果发现,“崩科”藏式建筑房屋表现出的震害特征较严重。通过Hilbert边际谱分析可以看出,震区台站主频集中在10 Hz左右,瞬时能量谱高频段信息较为丰富,而藏式建筑较差的抗震性也是造成震区“崩科”藏式结构房屋表现出震害偏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05.
The phenomenon of drag reduction by the injection of micro-bubbles into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has been investigated using an Eulerian-Eulerian two-fluid model. Multiple-size group (MUSIG) based on population balance models, which resolve a wide range of bubble size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bubble break-up and coalescence have been used for this purpose. The simulated results are compared against the experimental findings of Madavan et al. [1984. Reduction of turbulent skin friction by micro-bubbles. Physics of Fluids 27, 356-363] and also other numerical studies explaining the sophisticated phenomena of drag reduction. For the two Reynolds number cases considered, the buoyancy with the plate on the bottom configuration is investigated, as from the experiments it is seen that buoyancy seem to play a role in the drag reduction. Numerical model employed in the investigation comprises of a micro-bubble laden flow wherein two independent sets of Reynolds averaged Navier-Stokes (RANS) transport equations were used to describe both the phases of the flow. The shear stress transport (SST) turbulence model is used as the turbulent closure for the primary phase and a zero equation turbulence model is used for the micro-bubbles. Change in the mean streamwise velocity profiles, void fraction, turbulence modification and other results a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with corresponding change in the gas injection rates. The complex mechanism of drag reduction are scrutinised and explained in context to our numerical findings. Special attentions have been also devoted to divulge the effect of bubble coalescence and break-up caused by random collision and turbulent impact. Numerical results showed good agreement for the skin-friction coefficients against experimental data throughout various air injection rates. The MUSIG model was found to be one of the best candidates to resolve the bubble dynamics in micro-bubble-induced drag reduction problems.  相似文献   
906.
一些金矿床地质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矿床的地质找矿问题是当前广大地学工作者比较关心和注意的问题。本文为作者1987年10月在首届全国冶金地质金矿讨论会上所作的学术报告,经修改补充而成。主要从金矿床的一些地质特征,如岩石、构造、成矿时代、矿源岩和围岩蚀变等方面的特殊性,提出金矿地质找矿问题的一些设想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大家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907.
白龙江流域构造位置特殊,新构造活动极为强烈,而针对本区隐伏活断层勘查的研究较少。高密度电法灵活高效、便于实施,非常适合地形复杂的白龙江流域,但在复杂地质环境下存在着严重的多解性问题。基于大量地球物理数据对该流域隐伏活断层的电性异常特征进行研究,并按照电性异常发生位置及特点将隐伏活断层的电性特征分为五类,可作为断层识别依据的有四类,主要表现为"高(低)阻背景、低(高)阻条带"的电性特征;电性异常难以识别的原因主要由"野外布设"与"地质背景"两类情况造成,每类中又包含多种影响因素。文章的研究成果显示,白龙江流域隐伏活断层的电性异常响应有迹可循,部分可以作为定性或定量描述隐伏活断层的依据,从而为高密度电法在本区隐伏活断层的勘查中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