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53篇
  免费   2355篇
  国内免费   2519篇
测绘学   801篇
大气科学   2935篇
地球物理   4528篇
地质学   6903篇
海洋学   1510篇
天文学   1003篇
综合类   1197篇
自然地理   1350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377篇
  2021年   430篇
  2020年   358篇
  2019年   450篇
  2018年   879篇
  2017年   810篇
  2016年   807篇
  2015年   599篇
  2014年   681篇
  2013年   667篇
  2012年   1170篇
  2011年   945篇
  2010年   742篇
  2009年   659篇
  2008年   646篇
  2007年   600篇
  2006年   499篇
  2005年   1195篇
  2004年   1139篇
  2003年   940篇
  2002年   443篇
  2001年   405篇
  2000年   385篇
  1999年   554篇
  1998年   483篇
  1997年   448篇
  1996年   451篇
  1995年   373篇
  1994年   315篇
  1993年   305篇
  1992年   252篇
  1991年   206篇
  1990年   161篇
  1989年   134篇
  1988年   131篇
  1987年   70篇
  1986年   58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37篇
  1981年   32篇
  1980年   23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8篇
  1976年   11篇
  1975年   9篇
  1958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本文以岩性—构造—事件法论述了夹皮沟金矿田地质演化历史,并建立了夹皮沟金矿田成矿模式,对金矿田成矿理论和金矿预测提出了新的见解。研究认为,该矿田金的物质来源具多源性,金矿形成具多期多阶段性。区内北西向弧形韧性剪切带是金的主要控矿构造。总结出该矿田具有“一型三式”的特点,即花岗—绿岩型,包括板庙子式、大线沟式和三道岔式。  相似文献   
972.
夹皮沟地区金矿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及深部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夹皮沟地区金矿勘查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区金矿地球化学异常模式.通过坑道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成果,进行因子分析、点群分析及趋势分析.综合元素垂直分劳、分劳序列的计算、Ag、Au剩余异常等多种信息对三道岔金矿床深部进行了预测,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73.
茅坪钨锡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系统研究茅坪矿床各类型矿体矿物中包裹体显微镜下特征和均一温度、冷冻盐度、气液相成分、δD、δ~(18)O等特征及其差异,并对有关数据进行了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锡钨矿化分别主要富集于高中温和中低温条件,矿化压力为500~550bar,pH为3.97—4.91、Eh为-208~-439mv,fo:为10~(-30)~10~(-50)bar,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水和地层水.  相似文献   
974.
许国琳  邬家祥 《矿物岩石》1991,11(1):107-110
本文采用0.1mol/L HClO_4 80℃恒温水浴浸取粮食中的氟,并用氟离子选择电极于pH=1.0下直接测定其电位值。该方法浸取率高,检测限为0.016μg/ml。在0.14—1.0μg/ml之间有较好地能斯特响应。并对氟含量小于0.14μg/ml的样品提出了空白浓度校正的数字处理方法,经过空白校正能斯特响应线性范围变为0.01—1.00μg/ml。该方法适于固态生物样品中氟的测定。变异系数小于5%。  相似文献   
975.
吴根耀 《地质科学》1991,(4):359-368
侏罗纪时东南亚大陆上形成两个大盆地,西为海相盆地,东为陆相红盆。白垩纪时大盆地闭合或解体。第三纪出现裂谷盆地,其发育受燕山期构造格局控制;拉张应力自南向北变弱,裂谷发育自南向北变晚。第四纪为上叠盆地阶段。滇西与泰国各时期盆地的对比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其演化特征,恢复东南亚大陆侏罗纪以来不断碎裂、局部解体的历史。  相似文献   
976.
本文提出了冀东黑云母片麻岩—H2O系统在0.1一0.2GPa压力下熔融买验的相关系。其固相线温度分別为0.1GPa时762℃,0.2GPa时712℃。黑云母消失的温度分別为0.1GPa时787℃,0.2GPa时737℃,石英消失的温度分别为0.1GPa时837.℃,0.2GPa时787.℃。采用Burn-ham模型计算的在液相线温度下岩浆饱和水的含量分別为0.1GPa时3.8%与0.2GPa时5.8%。根据实验结果以及早前寒武纪时冀东陆壳的古地温可知,该区早前寒武纪角阿岩相岩石分布的地区广泛出现的混合岩化作用应主要归因于陆壳岩石(黑云母片麻岩等)的局部熔融作用。由实验结果以及现代冀东陆壳的地温可推知,壳内低速层可能不是由岩石局部熔融所引起,而是由岩石中含有隙间水流体引起。  相似文献   
977.
吴联源  傅国民 《岩矿测试》1991,10(4):274-278
本文研究了一种多功能雾化室装置,以探索ICP-AES技术中溶液进样的新方式;并对雾化系统的主要参数进行测试,取得最佳的匹配条件。该雾化室装置包括旋流雾化、循环雾化和氢化-雾化等系统,可在同一操作条件下进行工作,适应多种分析的需要。并可任意选择合适的雾化射程来增强元素谱线强度的信背比和雾化的稳定性,以达到改善分析的精密度和检出限。  相似文献   
978.
浅议我国北方地区的沙漠化问题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吴正 《地理学报》1991,46(3):266-276
本文根据作者在我国沙漠地区的多年研究工作,对沙漠化的概念含义、我国沙漠化的成因和沙漠化现状等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979.
The ability of turbulent nuées ardentes (surges) to transport coarse pyroclasts has been questioned on the basis that settling velocities of coarse fragments in the deposits are much too high for them to have been supported by turbulence in a dilute gas suspension. A computer model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settling velocity of pyroclasts in suspensions of varying concentration and temperature. Since suspension of grains in low-concentration surges occurs if the shear velocity exceeds the settling velocity, the shear velocities related to the 16th and 84th percentiles, and the mean of the grain-size distribution are compared in surge deposits of the Vulsini, with the shear velocity necessary to move the coarsest grain on the bed surface (the Shields criter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ttling velocities do not vary significantly in gaseous suspensions having volume concentrations lower than 15%, and that an increase in concentration to 25% is not sufficient to decrease the settling velocity of the coarser fraction, if it represents flow shear velocity. It is shown that the settling velocity of the mean grain size (M z ) best depicts the shear velocity of a dilute turbulent suspension. Applying the results to the May 1902 paroxysmal nuées ardentes of Mount Pelée shows that the estimated mean velocities are well within the observed velocities, and sufficient to support all the clasts in dilute, turbulent suspensions.  相似文献   
980.
随着深井观测地震台网的进一步发展,在深井中获得的地震资料反映出了不少有意义的信息。本文对纵向不同深度上记录的地震波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探讨了纵向不同深度上各点之间记录的地震波走时差异和振幅差异的物理成因,指出了台基介质特性及空间状态(全空间或半空间)对地震波传播特征和记录特征的影响,并用软盖层效应加以统一解释。结果表明,在地下纵向不同深度上,自下而上直至地面,地震波的位移幅度逐渐放大、走时加长、周期变大;平原地区的松散沉积覆盖层对地震波产生放大、延时和滤波作用;在井下可以观测到向下传播的地面反射波,因而使得波列变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