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39篇
  免费   1237篇
  国内免费   1955篇
测绘学   942篇
大气科学   605篇
地球物理   961篇
地质学   3534篇
海洋学   921篇
天文学   76篇
综合类   416篇
自然地理   776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303篇
  2021年   376篇
  2020年   304篇
  2019年   369篇
  2018年   332篇
  2017年   295篇
  2016年   319篇
  2015年   347篇
  2014年   328篇
  2013年   410篇
  2012年   486篇
  2011年   456篇
  2010年   463篇
  2009年   459篇
  2008年   479篇
  2007年   404篇
  2006年   430篇
  2005年   338篇
  2004年   250篇
  2003年   186篇
  2002年   195篇
  2001年   189篇
  2000年   160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针对塑料排水板(PVD)安装热源能提升PVD性能、加速竖井地基固结这一工程现象,基于热-水-应力 (T-H-M) 三场全耦合的有限元方法来模拟利用热源进行地基处理新技术(PVTD)。首先,以微分形式与等效弱形式分别给出T-H-M耦合控制方程,并推导出其有限元方程组。然后在多场耦合有限元软件中建立饱和土的T-H-M全耦合模型,并通过与已有解析解比较,验证了模型正确性。最后,对一个经典有涂抹区的竖井地基算例,分不耦合温度(UT)、耦合温度但不考虑其对饱和土物性影响(CT)、耦合温度考虑温度对饱和土渗透性影响(CTP) 3种情况进行固结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无热源竖井地基,CT情况下由于热源产生的附加孔隙水压力,固结速度略有下降;CTP情况下,由于热源有效改善涂抹区的渗透性能,竖井地基固结速率明显加快。上述研究结论从理论上较好地阐明了PVTD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92.
林伟  谢洪  张金山 《现代地质》2013,27(3):733-737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对云南东川蒋家沟泥石流1965年至2004年40年的年输沙量时间序列进行多时间尺度分析,该时间序列分解成3个本征模函数(IMF)分量和趋势项(Res)分量。分析表明:蒋家沟泥石流的年输沙量存在多尺度的周期性波动,分别是2~4 a、6~10 a和17~21 a的准周期。通过对各IMF分量和Res趋势项分析发现,自1985年之后,波动的振幅开始变大,表明蒋家沟泥石流的年输沙量变化很大。降雨对蒋家沟泥石流的年输沙量及周期性波动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人类活动改变环境的同时,也为蒋家沟泥石流提供固体物质来源,这使得蒋家沟泥石流的年输沙量周期性波动变得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993.
为了解珠母贝早期发育阶段最适存活和生长条件,于2013年5—6月在珍珠贝养殖场进行不同海水盐度对珠母贝直线铰合期幼虫、壳顶期幼虫和稚贝生长及存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珠母贝直线铰合期幼虫存活适宜盐度为2285—3886,最适盐度为2719—3502,壳长增长的适宜盐度为2043—4123,最适盐度为3110;壳顶期幼虫存活适宜盐度为2310-3914,最适盐度为2719—3502,壳长增长的适宜盐度为2029—4009,最适盐度为3110·3502;稚贝存活适宜盐度为2064—3910,最适盐度为2719—3502,壳长增长的适宜盐度为1938—4130,最适盐度为2719—3110。  相似文献   
994.
外界因素是影响滑坡变形和稳定状态的重要因素。进行滑坡的稳定性分析,依据监测资料进行预警预报,都有必要考虑外界因素的作用。以云南省昆明市的金坪子滑坡为背景,运用GIS及3DSlopeGIS的三维极限平衡分析方法,从地震、库水位、降雨三个外界因素单独或复合作用下的安全系数的变化情况,研究滑坡的动态稳定性。研究表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通过分析安全系数—地震烈度曲线、安全系数—库水位高度曲线以及安全系数—时间曲线,可以定量判断地震、降雨、库水位对滑坡的影响,以及三者对滑坡影响力的高低顺序,为工程的预警预报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95.
海岸效应对近海地区大地电磁测深数据畸变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近海地区采集的大地电磁测深数据通常受到海岸效应的影响,使得大地电磁测深数据发生畸变,因而很难利用大地电磁测深资料较为可靠地获得地下深部的电性结构.本文通过正演模拟方法,分析和总结海水深度变化和海底地形变化对近海地区大地电磁测深数据的畸变影响.当测区与海岸线的距离小于目标频率的大地电磁场趋肤深度时,高导海洋的存在会严重影响测区内电磁场的分布.由于海岸效应的影响,大地电磁测深视电阻率曲线和相位曲线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畸变,在低频部分,这种畸变作用尤为明显.大地电磁测深一维Occam反演方法和二维非线性共轭梯度反演方法,对近海地区浅部地层具有较好的反演效果.随着海水深度的增加和海底地形的复杂变化,两种反演方法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假异常,为地质解释工作造成了影响.近渤海地区的实测大地电磁测深数据在低频部分可能受到海岸效应的影响而导致视电阻率曲线的严重畸变.  相似文献   
996.
前人在山西交城断裂带上开挖过多个探槽,揭露出全新世3次古地震事件,但其研究结果尚不能确定该断裂带全新世活动段的北部边界.近期在该断裂带北端和中段又开挖了3个大型探槽,其中在阳曲县泥屯盆地西界开挖的龙王沟探槽,是一个由多个探槽组合成的大探槽,该探槽揭示的地层断错信息,将交城断裂带全新世活动的范围向北延伸了20km.另外2个大型探槽分别为交城断裂带中段瓦窑沟东侧台地前缘的瓦窑探槽与市儿口沟西侧T1阶地前缘的新民探槽.这3个大探槽均揭示出全新世中期(14C测年值为距今5 ~ 6ka)的垆土和淤泥层,以及多组平行分布的断面,所揭示的全新世3次古地震事件具有断错事件活动的同步性,可与前人探槽揭示的全新世断层活动事件相对比.3次断错活动时间分别距今3.06 ~3.53ka、5.32ka左右或6.14ka左右、8.36ka左右;3次事件的时间间隔分别为2.02 ~ 2.84ka和2.22 ~ 3.04ka.这些断错事件的同震垂直位移为1.5~4.7m,显示了7级以上地表破裂型的强震活动.最后讨论了探槽中14C测年样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97.
核电工程应用隔震技术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旨在观察和分析有关基底隔震技术在核电工程中应用的相关问题,重点讨论如何将此类已经相当成熟的技术应用于核电这一类十分特殊、十分重要、十分敏感而又十分复杂的工程中.文中指出隔震技术有很多优点,可以整体改进核电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利于促进未来核电厂设计和建造的标准化,缩短建设时间,降低建厂的初始投资和生命周期中的运行...  相似文献   
998.
为了促进适合我国国情的轻型木结构发展,介绍了一种自主开发的轻型定向秸秆板-榫卯连接木骨架剪力墙,该剪力墙由墙体模块、顶梁板、底梁板三部分组成,墙体模块的木骨架间采用榫卯连接,面板采用定向秸秆板.通过12片分别由3个剪力墙模块组成的剪力墙的水平单向加载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得到了剪力墙的破坏特征、抗剪强度、滞回性能、延性及耗能等性能指标,分析了洞口大小、洞口位置及竖向荷载对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影响以及剪力墙与单个墙体模块抗震性能的区别.结果表明:剪力墙的破坏主要是面板破坏及面板与钉的连接破坏,剪力墙的抗剪强度比墙体模块的要低约10%,滞回曲线呈明显的反S型并有明显滑移,等效粘滞阻尼系数约为0.13.  相似文献   
999.
为了研究地震作用下特高压塔线耦联体系导线、地线的非线性振动响应,文中以单向和双向一致激励为主,通过输入不同加速度幅值的El Centro波、Taft波、Pasadena波及上海人工波,对某型特高压输电塔线耦联体系进行了缩尺模型振动台试验.试验主要分2种工况:将导线作为集中质量进行计算的方法以及挂有实际分裂导线模型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两种体系中塔体结构动力特性存在差别;地震作用下,挂线单塔各项动力反应峰值比相应的单塔悬挂集中质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8度罕遇地震时较为显著,导线的非线性振动效应有利于该型输电塔动力反应幅值的降低.挂线单塔与挂集中质量单塔不同方向的加速度能量谱分布规律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00.
我国村镇砌体房屋震害分析与抗震加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多数震害都发生在抗震设防较薄弱的村镇地区,以村镇民居最常见的砌体结构形式为例,通过分析其建造特点、震害特征及抗震现状,指出了村镇砌体房屋抗震性能差的主要原因。参考中国砌体结构研究方面的相关文献,对增强砌体农居抗震性能的构造措施与加固方法提出了几点建议,并展望了今后加强砌体农居抗震性能的后续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