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35篇
  免费   2297篇
  国内免费   3487篇
测绘学   1658篇
大气科学   1536篇
地球物理   2175篇
地质学   6460篇
海洋学   1793篇
天文学   238篇
综合类   906篇
自然地理   1353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240篇
  2022年   630篇
  2021年   762篇
  2020年   629篇
  2019年   750篇
  2018年   687篇
  2017年   664篇
  2016年   687篇
  2015年   705篇
  2014年   753篇
  2013年   843篇
  2012年   911篇
  2011年   837篇
  2010年   821篇
  2009年   782篇
  2008年   764篇
  2007年   737篇
  2006年   690篇
  2005年   537篇
  2004年   369篇
  2003年   293篇
  2002年   333篇
  2001年   297篇
  2000年   266篇
  1999年   195篇
  1998年   156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66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5 毫秒
991.
谢文军 《测绘通报》2022,(11):138-143
本文利用不同手段和不同尺度的地面监测方法,分析城市填海区地面沉降的时空变化特征。通过深圳市大空港区的地面沉降监测工程实例分析,结合精密水准测量和遥感监测手段,实现了不同尺度地面沉降监测,获取该区域地面沉降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精密水准测量方法与遥感监测方法均发现了会展中心周围道路产生的沉降,具有相同的变化特征。精密水准监测方法能较精确地获取局部地面沉降量,在石围路的建筑基坑周边产生最大为-303.6mm的地面沉降。结合不同手段和不同尺度的监测方法,可以较全面获取监测对象的形变特征。  相似文献   
992.
针对传统的测量技术无法满足超高复杂结构建设的要求,根据超高层建筑工程的特点和难点,通过对我国范围内的超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技术的总结,本文研发了新仪器设备并提出了超高层标高高精度自动传递工艺方法,探索了一套我国“千米”超高层建筑精密施工测量的关键技术。结合GNSS 定位技术与智能化全站仪等多项新技术,获得高质量高精度测量基准、精确施工控制点及快速高精度的监测点位,将GNSS技术应用于超高层建筑施工监测是精密工程测量的突破,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93.
杜年春  王玉明  沈向前  谢翔 《测绘学报》2022,51(10):2139-2148
地基圆弧合成孔径雷达通过形变值测量实现滑坡预警,是一种重要的滑坡灾害监测遥感手段。大气相位校正影响形变值测量精度,是长时间稳定监测的关键技术。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网格划分的两阶段大气相位校正方法。该方法通过特征提取及分类获得永久散射点,基于此实现监测点的自动筛选;利用网格估计大气相位,有效降低运算量,提高了计算效率;结合空间滤波和时间序列滤波,保证了大气相位估计的准确性。实测数据处理结果表明了该文所提方法在大气相位校正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4.
小卡子隧道是连接九龙县城和石棉县城的一条便利通道,它是连接S215和S211的绿色保障,九龙和石棉之间是海拔高度4 000 m以上,九龙县城周边为高原宽谷丘陵地区,地势起伏较大。九龙至周边沿线不良地质和特殊褶皱构造发育,其中冰雪害几乎每年冬春都发生,且影响线路较长,其它地质灾害也时常暴发,致使交通事故频繁发生,成为制约九龙县发展,因而急需要对线路进行改造,拟建连接九龙县至石棉县小卡子隧道即为公路改建工程。  相似文献   
995.
坡折带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它明显控制了上覆地层分布、岩性岩相变化和油气藏的分布。通过层序地层法恢复古地貌,在川中-川西过渡带识别大型地貌坡折带,川西地区晚三叠世接受其西部和东部两个方向的物源供给。在大量岩心观察、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研究基础上,认为在坡折带控制下,龙泉山断裂带以西须二、须四段发育砂质碎屑流重力流沉积,分析其基本特征和储集性能,最后指出砂质碎屑流储层物性总体优于川西地区南部其它类型砂体,是新型的勘探对象,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996.
基于τ-p变换原理,研究一种基于τ-p变换的地震数据重构方法,运用该方法对待重构道用零道替代,通过τ-p正反变换及一定的迭代处理实现地震道数据重构。理论模型与实际资料应用表明,基于τ-p变换的地震道重构方法效果明显,重构数据稳健。  相似文献   
997.
山东省沂源县金星头地处沂源-沂南金及多金属成矿带北部,该成矿带位于中国东部矽卡岩金多金属矿带中北部,属于环太平洋带组成部分。通过对该区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等分析,运用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发现了一批以Au为主的化探异常,对部分异常运用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和探槽进行查证,发现具有工业品位的金铜矿(化)体5处,提出下一步找矿的工作重点地段,即在中生代燕山晚期中偏碱性或中酸性侵入杂岩体与寒武纪朱砂洞组、馒头组白云岩、灰岩等接触部位及两侧寻找接触交代型(矽卡岩)金铜矿床。  相似文献   
998.
川中灯影组碳酸盐岩岩溶地层测井响应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川中磨溪-高石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受桐湾运动Ⅰ幕和Ⅱ幕的影响,致使灯二段及灯四段顶部遭受风化剥蚀,区内大规模发育的溶蚀孔洞在测井曲线上具有明显的响应特征。通过对研究区的钻井、常规测井及FMI成像等资料分析,将研究区岩溶剖面从上而下分为地表岩溶带、垂直渗流岩溶带、水平潜流岩溶带及深部缓流岩溶带。研究表明,地表岩溶带由风化残余物杂乱堆积而成,水平潜流岩溶带顺层孔洞发育,二者是研究区储层最为发育层位;渗流岩溶带储层较发育,深部潜流带储层不发育。从区域上看,研究区位于古岩溶斜坡带,从南西向北东方向,岩溶作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999.
The Hongtoushan copper–zinc deposit is the only large Archean volcanogenic massive sulfide (VMS) deposit in China. This paper presents new information on the timing of metallogenesis and metamorphism of the deposit, including new cathodoluminescence (CL) images, and Th U?1 and LA–ICP–MS U–Pb dating on zircons of the biotite–plagioclase gneiss and plagioclase–amphibole gneiss that host the deposit. The CL images and Th U?1 ratios indicate that the zircons within the gneiss are of metamorphic origin. LA–ICP–MS dating of the plagioclase–amphibole gneiss yielded the upper intercept ages of 2549 Ma, and the biotite–plagioclase gneiss yielded the upper intercept ages of 2552 Ma and 2550 Ma correspondingly, indicating that the mineralization of the deposit occurred at around 2550 Ma. The rims of zircons within these host rocks yielded younger U–Pb ages at 2529, 2520 and 2515 Ma, identical to the age of felsic intrusive rocks in the study area. This suggests that the Hongtoushan VMS deposit underwent initial metamorphism and deformation at around 2520 Ma by the intrusion of granite magmas.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实地考察、浅钻孔、探槽及卫星影像等方法,对鄱阳湖信江决口三角洲进行了系统研究。该决口三角洲是洪水冲破信江西岸天然堤流入附近的河漫湖泊形成的,其平面形态为鸟足状,总体延伸方向与主河道近垂直。在横切剖面上整个决口三角洲沉积体呈透镜状覆盖在早期的湿地或河漫湖泊沉积之上。鄱阳湖信江决口三角洲可分为3个亚相:决口三角洲平原、决口三角洲前缘和决口前三角洲。决口三角洲平原主要发育决口河道、决口天然堤、废弃决口河道和湿地,其中决口河道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决口水道、边滩、汊口滩;决口三角洲前缘主要发育河口坝、支流间湾。河漫湖泊规模小、深度浅、波浪能量弱,对河口坝和决口河道砂体的改造较弱,不易形成连片分布的席状砂;决口前三角洲不发育。决口三角洲沉积受河流作用和河漫湖泊作用的共同控制,其演化可以划分为主河道天然堤生长阶段、决口初期阶段、进积分汊阶段及分汊—废弃阶段4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