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0篇
  免费   932篇
  国内免费   1363篇
测绘学   566篇
大气科学   573篇
地球物理   884篇
地质学   2505篇
海洋学   743篇
天文学   138篇
综合类   412篇
自然地理   504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241篇
  2021年   328篇
  2020年   232篇
  2019年   300篇
  2018年   263篇
  2017年   261篇
  2016年   287篇
  2015年   276篇
  2014年   301篇
  2013年   320篇
  2012年   352篇
  2011年   344篇
  2010年   338篇
  2009年   287篇
  2008年   257篇
  2007年   249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45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3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江苏地区地电场变化特征与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理、分析了江苏省4个台的地电场日变化资料,结合地磁场水平分量H、线应变理论固体潮,研究了地电场日变化特征和差异,得到:(1)4个台地电场日变化明显,主要以12小时的半日波成分最强,8小时周期和全日波成分次之;(2)地电场日变化存在地磁场和固体潮影响。靠近海边及湖泊的台站,受固体潮的影响较为明显,各方向还具有明显的固体潮半月波,但没有像固体潮一样大小的波;而远离江、海、湖的一些台站观测到的地电场日变与地磁水平分量比较相关,其差异性与台站的位置、电性结构有关系。  相似文献   
992.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纵横波速度关系的带误差校正的横波速度预测方法,它主要针对在进行横波速度预测时所采用纵波模量M近似变换结果与标准的Gassmann关系(K变换)之间存在的误差提出了校正的方法,并给出了完整的基于纵横波速度关系的带误差校正横波预测技术流程,该技术是一个简单实用的横波速度预测工具.  相似文献   
993.
中国大陆地震条带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中国大陆具备相对完整资料的327次M≥5.0地震,分5个工作区进行了统一要求的地震条带图像扫描,发现96次中强震前存在条带图像,约占研究地震总数的29%.其中震前有条带地震与研究地震的比例分别为:华北地区30%,华东南区29%,川滇地区41%,青藏高原西北缘24%,新疆地区16 %.中强震前出现条带比例最低的是新疆,...  相似文献   
994.
基于SMS/GPS/GIS地震灾情获取处理技术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研究了基于Windows Mobile的SMS与GPS的嵌入式集成开发技术,以智能移动终端作为地震现场灾情获取与传输的手段;同时还研究了SMS与GIS的无缝集成技术,实现灾情信息的可视化分析,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进行地震现场灾情空间分布研究.本文建立了基于SMS、GPS和GIS相结合的地震灾情获取处理模式,并基于GSM移动网关和信息机实现了该方法.该方法的模式可以应用于多种远程信息获取领域.  相似文献   
995.
南京市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变化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南京市2005-02—2009-01共4 a的紫外线辐射观测资料,分析了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变化特征,并探讨了云、污染物浓度和雾、霾天气等对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低云量对紫外线强度的衰减更明显,最大达58.15%,蔽光性云层对紫外线辐射强度的衰减可达71%~80%;紫外线辐射强度与污染物浓度呈负相关,其中与NO2的相关性最好,为-0.39;晴空条件下,严重霾对紫外线辐射强度的衰减率可达20%以上,浓雾对紫外线辐射强度的衰减接近50%。  相似文献   
996.
2009年秋季河南一次连阴雨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合成分析和动力诊断分析及统计方法,利用NCEP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造成2009年9月6-20日河南省北中部地区15 d连阴雨天气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 hPa高空急流的出现并且维持,南亚高压的偏东偏北,副热带高压的偏西略偏北,以及边界层的东北风(或偏东风),是造成此次长连阴雨天气的主要影响因素;200 ...  相似文献   
997.
为更好地利用FY-3A气象卫星上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MERSI)资料高空间分辨率及多光谱的优势,细致分析云系在宏、微观方面的多重特征,首先利用平面平行辐射传输模式(SBDART)证明了MERSI的0.65,1.6 μm和11.25 μm通道能够分别反映云光学厚度、云粒子大小、云顶高度的信息,然后采用三通道合成彩色图像的...  相似文献   
998.
基于DERF的SD方法预测月降水和极端降水日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动力气候模式对区域或更小空间尺度内的日降水预测技巧偏低的问题,应用最优子集回归 (OSR) 方法对国家气候中心业务化的月动力气候模式 (DERF) 输出的高度场、风场和海平面气压场进行降尺度处理用于降水预测,旨在提高预测准确率。1982—2006年交叉检验结果表明:OSR方法能显著提高降水预测技巧,其中11~40 d改善效果最为显著。在此基础上,应用一步法和两步法两种统计降尺度方法预测极端降水日数,交叉检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优于随机预测,冬季两步法预测技巧略高于一步法,夏季一步法略优于两步法。综合认为OSR,OSR结合随机天气发生器 (WG) 两种统计降尺度方法对月尺度降水或极端降水日数的预测均具有较高的技巧,可作为短期气候预测的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999.
为更好地利用FY-3A气象卫星上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MERSI)资料高空间分辨率及多光谱的优势,细致分析云系在宏、微观方面的多重特征,首先利用平面平行辐射传输模式(SBDART)证明了MERSI的0.65,1.6 μm和11.25 μm通道能够分别反映云光学厚度、云粒子大小、云顶高度的信息,然后采用三通道合成彩色图像的方法,对FY-3A气象卫星云图进行云的分类解释判读.该技术可直观区分有云区、无云区,显示海陆分界,并且使不同云类在云图上体现为不同颜色.同时,FY-3A气象卫星高达1000 m甚至250m的空间分辨率也使云的细致结构更为清晰,两项优势的叠加,大大提升了云的分类解释判读的准确程度和精细化水平.文中还尝试寻找典型云系的三通道特征值,以期为模糊C均值聚类(FCM)方法中聚类中心的选定提供经验值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刘潜  于津海  苏斌  王勤  唐红峰  许海  崔翔 《岩石学报》2011,27(12):3575-3589
本文对福建沿海福清地区的锦城花岗岩和牛头尾花岗闪长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Hf同位素分析.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锦城花岗岩的年龄为187±1Ma,为福建沿海首次发现的早侏罗世岩浆活动;牛头尾花岗岩形成时代为130±1Ma,代表燕山晚期(白垩纪)的一期岩浆活动.锦城花岗岩具有高5iO2、偏碱、高Fe2OT3等特征,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相对富集轻稀土,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富集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具高Rb/Sr( 1.31 ~ 1.93)比值及低Rb/Ba(0.26 ~0.29)、Eu/Eu*(0.30 ~0.56)、La/Yb(5.69 ~ 18.39),Sr/Y(2.24 ~2.29)比值,为典型的Ⅰ型花岗岩,且具有火山孤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很可能形成于与俯冲相关的构造背景.牛头尾花岗岩相比锦城花岗岩低SiO2,贫钾,而富镁、钙,属于花岗闪长岩.其更亏损Nb、Ta及富集Ba、Sr,具较低Rb/Sr(0.27)、Rb/Ba(0.09)比值和较高的Eu/Eu*(0.98)、La/Yb( 16.87),Sr/Y( 19.08)比值,同样为具有弧特征的钙碱性Ⅰ型花岗岩,也形成于与大洋俯冲有关的构造背景.锦城花岗岩和年头尾花岗闪长岩具有相似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εHf(t)分别为2.18~4.73和1.25 ~4.15,tDMC均为~ 1.0Ga,表明二者起源于相同的新元古代新生地壳.结合已有的资料,本次研究发现锦城花岗岩与南岭地区同时代岩浆岩( 194 ~ 172Ma)在成因上有密切的联系,暗示古太平洋板决的俯冲很可能自早侏罗世开始.这样,华南古特提斯构造域向古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很可能发生在早侏罗世之前,大致在205 ~ 190Ma期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