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11篇
  免费   6861篇
  国内免费   9605篇
测绘学   4628篇
大气科学   4283篇
地球物理   7260篇
地质学   19884篇
海洋学   4769篇
天文学   729篇
综合类   2516篇
自然地理   4308篇
  2024年   211篇
  2023年   615篇
  2022年   1488篇
  2021年   1957篇
  2020年   1504篇
  2019年   1869篇
  2018年   2077篇
  2017年   1975篇
  2016年   1905篇
  2015年   2072篇
  2014年   1879篇
  2013年   2299篇
  2012年   3023篇
  2011年   2680篇
  2010年   2382篇
  2009年   2281篇
  2008年   2289篇
  2007年   2109篇
  2006年   2072篇
  2005年   2465篇
  2004年   2105篇
  2003年   1553篇
  2002年   1181篇
  2001年   1021篇
  2000年   823篇
  1999年   540篇
  1998年   301篇
  1997年   258篇
  1996年   215篇
  1995年   173篇
  1994年   165篇
  1993年   141篇
  1992年   139篇
  1991年   94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14篇
  1975年   8篇
  1958年   10篇
  1957年   13篇
  1954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在分析天然伽玛测井数据的信息特点和小波多分辨率分析原理的基础上,用小波多分辨率分析天然伽玛测井数据,消除其中的统计涨落等噪声干扰及提取天然伽玛放射性强度在不同沉积岩地层中分界标志特征和不同岩性中的变化特征,以提高应用天然伽玛测井资料进行地层划分及岩性识别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2.
两种随机地下水位动态预测模型在吉林西部的应用与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忠平  卢文喜  龙玉桥  李平 《水文》2008,28(2):49-54
时间序列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是两种常见的地下水资源模拟预测模型,为了对比二者的优缺点,本文对比分析了两者的建模过程及其模拟精度.选择吉林省西部干旱半干旱区为研究区,该区地下水资源在过去10年问由于长期超采而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相比ANN模型,时间序列模型建模过程更为简单,计算效率更高."后验差"检验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均能很好的模拟地下水位变化规律,但改进ANN具有更高的拟舍精度.同时,两种模型预报结果均显示研究区如继续按过去的开发模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还将持续下降,且下降速率逐步增大.  相似文献   
83.
笔者从岩性地层、孢粉组合、地层对比等方面,对西河盆地红层的地层时代与沉积环境,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追朔其地质演化历程。本区首次发现的孢粉组合是以草本植物蒿属为优势种,松、胡桃及禾本科为次优势种的疏林灌丛草原,其中胡桃属、榆属为典型的古—新近纪属种。根据岩性特征及生物特征综合分析研究,认为西河盆地“红土”地层属于新近系上新统宝格达拉组(N2b),地层层序类型在平面上体现出从盆地边缘到中心沉积环境由河流、冲积扇、三角洲到湖泊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4.
对河北白洋淀和北京密云水库的野生鲤鱼耳石和水体中的微量元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白洋淀鱼耳石中诸微量元素含量均高于密云水库的鱼耳石,反映了白洋淀各水体较密云水库水体的环境复杂,污染程度高。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鱼耳石中大致存在两类生物地球化学习性不同的元素,水体中第一类元素的变化不会引起耳石中相应元素的响应,如Au、K和Na;第二类元素的变化会引起耳石中相应元素的强烈响应,如As、Ba、Co、Cr、Fe、Sr和Zn。诸微量元素在耳石中富集的强弱顺序为,Zn>Sr>Se>Fe>As>Ba>K>Co>Au>Na>Cr。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白洋淀和密云水库的鱼耳石和水体中对应微量元素平均含量的自然对数值之间均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85.
从建立地质遗迹系统网络与地质公园体系、引入市场机制建设好已批准的地质公园、保护与开发并重不断提升地质遗迹资源价值、加强科学研究及其成果的及时转化与应用、地质遗迹资源管理与生态管护协同发展等5个方面提出了贵州地质遗迹资源有效供给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86.
蚀变岩是工程中少见的软弱岩类,在西南某重大水电工程中,蚀变岩处于工程的重要部位,为保证工程的长期稳定性,对蚀变岩力学特性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试验研究.通过对孔隙度不同的饱水蚀变岩进行系统的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和总结分析,提出了蚀变岩三轴压缩下破坏前应力.应变曲线可分为3大类,破坏后应力-应变曲线亦可分为3大类的形态模式.并得出结论:蚀变岩的破坏类型受围压与孔隙度的共同影响,在给定的12 MPa围压下蚀变岩以脆性破坏为主,只有孔隙度大于16%且围压大于4 MPa时才有可能进入脆-延转换状态,且脆-延转换围压随孔隙度增加而降低,临界状态应力比随孔隙度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87.
基于GF-1卫星数据对2013年11月22日青岛黄潍输油管道爆炸造成的海面溢油进行定量监测。研究首先采用2013年11月26日GF-1卫星数据对海面溢油进行提取,其统计面积为0.67 km2;其次,结合肖剑伟提出的油膜厚度单波段反演模型估算油膜厚度,最终计算得到溢油量为0.28 t;最后,对Band 1反射率与油膜厚度结果进行灰度分割,将溢油污染程度分为6级,对比发现两者分级结果较为一致。由此得出,通过反射率直接进行灰度分割可以对溢油污染进行有效的等级评定。  相似文献   
88.
Diel patterns in the chlorophyll a specific absorption coefficient of surface picoplankton, a*pico (γ) (m2·[mg chlorophyll a]−1), were studied at 7 stations under daily cycle of in situ light condition in the western subarctic Pacific and Japan Sea. All the data were normalized by dividing the anomaly with daily averaged a*pico (γ). Opposite diel patterns were observed for the normalized a*pico (443) and a*pico (675) with maximum toward dawn or dusk and minimum toward midday at 4 stations under low-irradiance (LI) conditions and vice versa at 3 stations under high-irradiance (HI) conditions. The absorption efficiency factors at red absorption peak, Q a (675), were determined by reconstruction with intracellular chlorophyll a concentration and cell diameter. The normalized Q a (675) also showed diel pattern with maximum toward midday and minimum toward dawn or dusk under LI. The diel pattern in a*pico (675) and Q a (675) were primarily caused by changes in intracellular chlorophyll a concentration due to photoadaptation under LI. The diel pattern in a*pico (443) was influenced by pigmentation, as recognized by blue to red ratio [a*pico (443)/a*pico (675)] under HI. This study proposed that the opposite diel pattern in a*pico (γ) might occur for a wide range of algal species. The results presented here have important consequences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diel variations in optical properties observed in the open ocean.  相似文献   
89.
It has for many years been controversial whether there was a Pleistocene high sea level on the Shandong Peninsula. Our investigations in recent years suggest that the red sandy sediments distributed around the Yuanyaodun village, Weihai County, the "Liukuang Red Bed" and the loess-like deposits near Penglai County should be terrestrial deposits, and there is will not a convincing evidence to confirm that abrasion landforms found above the 10m elevation oa the coast are of marine origin. From these, it is still not safe to say that a high sea level had occurred in the Shandong Peninsula during the Pleistocene.  相似文献   
90.
通过对海南省南保港附近海面SIR-C/X-SAR全极化数据的定量研究,对比研究了该海面不同风区海面的全极化信息特征,定量分析了海面散射的极化信息和极化状态的空间结构情况:用散射矩阵的迹解释了不同海区的散射强度对应关系:对比海面散射极化响应可以确定不同成长类型的粗糙海面类型;用极化响应图的对称特点界定“长尺度”和“短尺度”海面;建立全极化海面散射模型。讨论了海面电磁散射的贡献与雷达系统参数之间的定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